伟大的斗争催生伟大的理论
——学习“7·26”讲话,深刻领会习近平科技思想的科学内涵

2017-12-26 03:25马一德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9期
关键词:总书记战略科技

文/马一德

伟大的斗争催生伟大的理论
——学习“7·26”讲话,深刻领会习近平科技思想的科学内涵

文/马一德

作者:马一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第一首席专家,北京市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由习近平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军事等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斗争催生伟大的理论。新的历史条件需要拓展理论视野、对新的实践作出新概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的科技事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17年的第22位,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排名第一。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6年为2.11%,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1%,研发经费总量世界第二。国际专利申请量达43168件,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三。我国科技水平整体跃升,一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领跑者”。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习近平同志一直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情况,总书记强调,“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企业、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园区考察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就科技创新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新论述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洞察时势、分析透彻、博大精深,形成了系统化的科技创新思想,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科技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是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形势、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和经济新常态的现实境况的评估和回应,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跨越,为科学技术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创新理念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以创新为首的新发展理念;自主道路论——“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立足发展全局,明确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改革攻坚论——“改革是我国发展新引擎的点火器”,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战略方向论——以“三个面向”为战略方向,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战略抓手论——推进科技创新的“三个牢牢把握”的着力点。

关于创新理念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发展”为首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突出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将创新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机关”,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关于自主道路论。习近平同志立足发展全局,将科学技术战略提升至国家层面,予以高度重视,多次论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阐述了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2016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我们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决定我国发展未来的重大战略。”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关于改革攻坚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为创新拓宽道路,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人更加强劲的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立一个好的体制保障,要求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即政府和市场分工、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中央和地方分工,同时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制度。

关于战略方向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三个面向”为我国系统推进科技创新指明了奋斗方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要求我们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更多跻身世界前列。“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要求我们加强科技供给,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要求我们强化国家战略导向,更好服务我国创新发展全局,充分激发创新的活力和潜能。

关于战略抓手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三个牢牢把握”: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

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就是要重点针对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卡脖子”的问题,要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针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要加强技术有效供给,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产业,发展新经济,以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方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创新增长极,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点。

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就是要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以用为本,要因类施策,重点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和企业家,放手使用人才,通过各种途径方式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这就需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赋予科研院所和科研团队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使尊重人才的环境稳定下来,让科研人员凭借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合理合法地富起来,让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有盼头、有乐趣、有耐心。

(本文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MZD022])

猜你喜欢
总书记战略科技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