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真挚”缘情、缘事、缘理

2017-12-26 20:58王学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真情牡丹感情

王学华

“感情真挚”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要达到“感情真挚”这一基础等级要求,考生就必须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真實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做到有感而发,缘情、缘事、缘理而发。

技法1 选材真实,融入真情

作文的生命在于真实,考生应在观察、经历、感受、思考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态度和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或赞扬、或批评,或同情、或厌恶……只有把这样的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想做到真实,最好的对策就是让作文走向生活,自己的生活、身边人的生活都是最佳的作文素材。只有选材真实了,并且融入了考生的真情,作文才能感动人。如高考佳作《致母亲的一封信》中的片段: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表弟来家里吃饭,您会说:“看谁吃得最快?”每次看我快速地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头。我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着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开心地回家,只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而我心里却总是忐忑的,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因为您要求我每次考试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候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迎来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迎来的就只有灭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那应像思想家卢梭曾说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这篇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感情自然真挚。考生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真实话语,反映人物的真实心态,再现人物的真实品质,这样才能表达真实的情感,让阅卷老师也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矫饰,没有造作,只有自然的情感流露。

技法2 用心感悟,体察真情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也到处都有感人的事情,我们只要用心去感悟,去领会,就会发现那些动人的美景、感人的片段。身边的美景很多,我们要注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仔细体悟;身边感人的事情也很多,要注意将自己置于具体的场景之中,感悟其中的真情,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如果考生能将这些动人的美景、感人的故事写入作文,定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高考佳作《无人处,赏西湖》中的片段:

天色略灰,大团大团的灰云聚集,色近于黑。灰云缝隙里有犹疑不定的洁白日光,远处水天一色。不多久,风渐急,有了隐约雷声。雨先是轻柔的一丝丝,片刻间便成了大粒的雨点,砸在雨伞上错落有声,又在倏忽间潜入了那潋滟水中。不一会儿,湖边只剩三两游人。雨帘密集,伞下自成世界,而这世界里只余我一人。难以名状的孤独将我缓缓笼罩。这浩大天地间的孤独,从四面八方冲着我这伞下的一方小空间奔腾而来。隔着重重水帘,我看到深色的湖水托起远处的黛色小山,顶着黑色小塔,塔上顶着灰白色的苍穹。水天相接处,细如裙带的堤岸消失于虚无,水天合一。这婉约里的壮阔就如在裁剪旧衣中翻出的新款式,让人欣喜于这“新”来得如此突然,叫人爱不释手。

该考生在文中写了自己的亲身游历,将烟雨迷蒙中的西湖美景一笔收尽。考生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嗅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描摹西湖之景,绘形、绘声、绘色,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感悟,体察真情,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让自然之景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情境、有叙事、有感慨、有议论、有抒情,意蕴丰厚,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技法3 深入思考,升华真情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生活的思考,要有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地逐步深入的过程。要使自己的作文令阅卷老师产生真正持久的感动,仅仅对生活有一腔真情是不够的,还应该深入地思考生活,努力在体察真情的基础上升华真情。在记叙类的作文中,考生可以通过一个事件进行联想,引出一连串的事件,让阅卷老师在真情荡漾的字里行间获得理性的人生启迪。在议论类作文中,同样需要感情真挚。真挚的感情就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不偏激;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惩恶扬善,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美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考生可通过一个事例或一些事例概括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言辞真切、透彻地分析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的基本道理。如高考佳作《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中的片段:

犹记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句哲理诗:“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其意在于,本来知足的人们会因新生的或更好的事物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标准或要求。

不满足,是因为可以更好。其实,我们需要这种不满足来追求更高的标准。

或许,很多人认同傅佩荣的这句话:人生种种,无论悲喜逆顺,最后难免都是“水过无痕”,而懂得知足,总会在这平静的水面上得半许清凉。常言不知足,不是贪得无厌,而是严格要求。比如,一个孩子这次考试不及格,而下一次及格便获得表扬,这是一种知足,但更多的是赞扬他的进步。而另一个孩子上一次考了满分,这一次没能拿到满分而受到批评,不是不知足,而是本可以做得更好。

作文以艾米莉·狄金森的哲理诗开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引出本文的观点“知足的人们会因新生的或更好的事物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标准”。文段中运用对比论证,让情感贴进语言表达的目的。文段在论证时主题明确,情感真实,知足与不知足的思辨渗透其间。这正是深入思考、升华真情的结果。

技法4 借助事物,蕴含真情

抒情往往要借助于某一具体的事情、景物等作为“凭借物”“承载物”来抒发感情。李清照的词句“坦荡春光寒食天”,虽不着一“情”字,然词采毕出,情味无穷;辛弃疾的词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虽未言一“愁”字,然谁不知词人的满腹“愁”滋味呢?李、辛二词之所以收到如此的艺术效果,一是情感的力量,二是其情皆有恰当的“承载物”。寻找到感情的“承载物”,才能蕴蓄感情,更好地表情达意。如高考佳作《觅春》中的片段:

小巷深处,一户人家门前的荆棘栅栏里,两团植物特茂盛地葱绿着,至少半米高。急奔过去,欣赏,辨别。是牡丹!从那伸展的掌形叶片能够认出。还有鼓胀的花苞,形同仙桃,似乎再有十天八天就开了,抑或立等可开呢!惊奇着赞叹着,就纳闷了:春天特别的厚爱?新品种?还是她们又耍脾气了——偏偏要在世俗的冬天把世界装扮成牡丹的新天下?

正疑惑着,门里出来一位富态的中年妇人。“怎么回事呢,您这牡丹?”我提出了疑问。妇人得意地解释:“塑料小棚的功劳呗!这两棵牡丹有些年头了。大家每年都急于早早见到她们开花的美貌,终于想出了这好办法。现在小棚撤走了,可不就看到了即将盛开的牡丹。”“那别的牡丹开花时,她们还跟着开吗?”“那倒不会!她们一年只开一茬呢。到那时,她俩就只长叶子了!”

我那终于觅得好春光的惊喜心情,突然黯淡,丝丝的遗憾和痛惜从心底滋长起来:拔苗助长!寅吃卯粮!不怕过早折损了这姐妹俩?这牡丹花开时,周围一片荒芜寂寥;而到了百种花儿相媚好的盛春里,牡丹却落寞退场。人生如此,意趣何在?

…………

我一时语塞,眼前的表妹仿佛幻化成了那株要早开的牡丹。难道让一个烂漫孩童闭门正经做学问,让一个鬓须花白者玩游戏补偿童年的缺憾,才可取吗?花开时开花,成才时才成,天地和谐长久,人生才和谐长久啊!

作文先写在主人的刻意培植下早开的牡丹,后写被父母逼着寒假补课的孩子,由物及人,构思巧妙。考生找到了牡丹这一“承载物”,寓情其中,表达了对“拔苗助长”式教育的痛恨和对孩子的深切同情,含蓄深沉的情感,给人以回味与启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情牡丹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三不够”牡丹节
以心换心见真情
带着感情
牡丹的整形修剪
真情扶贫见实效
带着感情
“牡丹”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