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心思

2017-12-26 21:14汪洋
现代家庭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找我聊会儿心思

汪洋

在书房里凝神静思时,母親又走了进来。她看着我,小心翼翼地问:“在忙吗?”

“或许是一个人待得有些无聊吧,又想找我唠嗑唠嗑。”如此一想后,我打算写一篇文的心思,只得无奈地按下了暂停键,预备好听她摆谈那些重复着来去的家长里短。这个选择,似乎成了我的唯一选项。难不成我还能拉着一张脸,对满满渴望的母亲说:“我忙得很,没有空呢!”

这种假设性答案,对年逾七旬的母亲,绝对不可以存在。近段时间里,母亲很喜欢到我的书房来,找我说话。她与我讲的那些事,并不紧要,也不新鲜,甚至还有些啰嗦零碎,无外乎王家孩子去哪里哪里工作了,李家的女儿嫁了个很有钱的老公,张家的孙子出国留学啦,刚看的电视剧剧情如何如何……

母亲讲的这些,对在网络上见惯各种稀奇古怪事的我而言,实难有吸引力。但作为她唯一的听众,我不能表现得毫无所谓,必须表现出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否则,以母亲的细腻心思,一定会看出我在应付她,因而不开心。

我不可以让母亲不开心。她离开熟悉的老家,独自来到我所在的这座于她而言非常陌生的城市,并不是为了旅游,而是帮我打理家务。妻子接受单位委派,到异地访学去了,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我一个人既要写作,又要接送刚上小学的女儿上下学,还要打理家务,即便三头六臂,也忙得像陀螺一样,疲惫不堪。母亲得知这个情况后,赶紧义无反顾地跑来协助我,想要减轻我的负担。

母亲的勤劳,很快便见了成效,我因妻子访学而去显得很凌乱的家,迅速干净整洁起来。我在感恩母亲的无私付出时,却也滋生了另外的烦恼——最近,她突然变得爱唠嗑了,每天总会在我写作时前来书房,与我说会儿话聊会儿天。如果时间得空,陪母亲说说话,原本很应该。但偏偏有时,我正忙,母亲也会突然“造访”。

我理解母亲的孤独。来到这座城市,除了儿子孙女是熟悉的,其它的一切,比如街道、行人,对她而言都是陌生的。在老家那座小县城里,差不多每条街道,母亲都耳熟能详,外出散步走不了几步,就能碰到老熟人,热情地打个招呼。因此,我对母亲每每的不期而至,总是尽可能地表现出欢迎。

在偶尔写作思路顺畅时,我也会找理由搪塞母亲:“妈妈,你咋不看会电视剧啊,去看电视剧吧。”“看累了,想与你说会儿话,解解闷儿。”母亲如此作答。面对这般回答,我就算写作思路再顺畅,也只能停下来。此情此景下,我突然有些怀念妻子刚走时,一个人照顾女儿和家的情景,那时虽忙,但至少女儿在学校里的那段时间,我可以自控。

姐姐打电话来询问母亲的情况时,我有些无奈地告诉她:“离开老家的朋友们,妈妈可能有些孤独吧。”“怎么会孤独呢?不是有你们父女两个陪着嘛!”姐姐很诧异。

于是,我把母亲每天都要找我唠嗑聊天的事情讲给了姐姐。听过我的话,电话那头的姐姐沉默了,半晌后她说:“你可错怪咱妈了。她并没有觉得孤独,而是在担心你呢!”

姐姐的话,听得我一头雾水:“担心我,咱们每天都在一起,有什么好担心的。”

“你知道妈妈这两天在让我帮她做一件什么事吗?”姐姐自问自答道:“她让我帮她买一本如何预防心理疾病方面的书。”

“妈妈要这种书干嘛?难道她……”我顿时紧张起来。听说很多老人因为缺朋少友,容易患忧郁症,母亲该不会是得忧郁症了吧。果真如此,我这个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儿子,也太不称职了,难怪最近她喜欢找我聊天唠嗑呢,我应该主动找她的,而不是让她来找我。姐姐告诉的事情,让我心里有了满满的自责。

姐姐在电话那头笑问道:“你是不是在想妈妈得忧郁症了?”

“难道不是吗?”我反问道。

姐姐说:“你又想错了,妈妈那样乐观的性格,怎么可能得忧郁症?才不会呢。告诉你吧,妈妈想要买这本书看,全都是为了你。”

“为了我?”姐姐的话,让我糊涂起来:“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又没有忧郁症。”

“妈妈看你每天除了写作,还是写作,很少和朋友交往,而且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有时还自言自语。妈妈说她看过一个心理健康的电视节目,专家说这样的症状是得了抑郁症的表现。她很担心你,又不敢让你去医院检查,怕你觉得不舒服。于是,她便每天有事无事地找你聊天说话,希望用别的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她想买一本预防心理疾病方面的书,是为了掌握更好的预防方法。”

原来母亲找我聊天说话,并不是她觉得孤独无聊,而是在担心我。但她不知道,我发呆时,其实是在构思,自言自语时,其实是在设定情节。这些行为,被母亲当成了“抑郁症”的表现,想方设法要助我脱困。母亲的这般心思,我一直都蒙在鼓里。感动之余,我很后悔当初她找我聊天偶尔生出的不耐烦。

(全文1809字)

猜你喜欢
找我聊会儿心思
她的小心思
人为什么会抽筋?
不要了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安静
这样的未完待续,你接得了吗
人心莫老寿自长
伐木
陪我说会儿话
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