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杰:时代楷模的得与憾

2017-12-26 21:41魏笑君王卓
人民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人民大会堂阜阳女儿

魏笑君+王卓

高思杰说,新闻路上,永远有他奔跑的身影。

他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时常奔跑在泥泞不堪的采访路上,从现场到编辑机房,两点一线的轨迹,他往返跑了19年。在阜阳电视台外宣岗位上,他创造了普通新闻人几乎无法企及的业务纪录。

他的作品当中有70多件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省市级奖项。不仅如此,他还获得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他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无言的大爱。在优秀与普通之间转换,高思杰又即将走完这一年。

高思杰说自己是一个“基层党员”,一个“平凡的新闻工作者”,但是却得到了一个“至高荣誉”——2017年10月,他坐在人民大会堂,以党代表的身份,参加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高思杰直言听报告时,几度流下眼泪。而过去的几年,他的事迹也让众人流泪。

回忆:一名记者的坚守,一位父亲的大爱

《救灾公示暖民心》《轮子上的旋律——走进阜阳火车站春运》……透过这些新闻,大家隐约可以看到一名铁骨铮铮的阜阳记者扛着摄像机奔走在田间地头,拥挤在人潮中记录世间的温暖情景。

高思杰是一位优秀的记者,他投入到抗击“非典”的一线,也出现在抗洪救灾的现场。那些鲜为人知的现场,通过他的镜头一次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身为记者,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优秀而坚强”。19年来,作为记者的他不忘初心,这也是我们熟悉的身影。

2015年,透过《中国人体器官登记表》上的签名和手印,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一位父亲的悲伤和伟大。

2014年底,高思杰爱女高雨桐被诊断出脑干肿瘤。 这一次,作为父亲,高思杰诠释的是“爱和坚强”。得知女儿的病情无法治疗,他和爱人商量后,决定捐献女儿的器官。

2015年2月15日下午3点多,小雨桐捐献的眼角膜分别移植给来自枞阳、桐城的两名患者,手术很成功,两名患者重获光明。几天后,小雨桐捐献的肾脏又挽救了两名患者,生命在大爱之中得到了延续。

2015年12月,高思杰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成为安徽省首位、全国新闻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先进典型。

这一年开始,他的人生出现了改变与转折。

温暖:坐在人民大会堂的三个瞬间

2016年3月18日,中国记协在北京召开座谈会,高思杰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他今年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这份荣誉是春寒料峭时的一股暖流,暖流的源泉是他19年如一日对新闻工作的坚守。

读中专时,高思杰在课余时间画过近两年素描;读专升本时,他坚持每天一小时1000字写作训练;当记者后,又通读《安徽百科全书》《阜阳地区志》,研究央视及20多家省卫视新闻节目。背后的苦功夫做足了,才能达到对自己的要求“行文不多一字、用图帧帧俱佳。”

2016年6月底,高思杰二次赴京,参加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6月29日,他再次坐在人民大会堂,观看建党95周年音乐会,19时55分,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音乐会现场,这是他第一次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

“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忆时,高思杰仍然感受到总书记讲话饱含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作为一位党员,当天的经历让他心中倍感温暖。用记者的视角解读党员的职责,高思杰有自己的坚守。

“19年来,我见证并记录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惠民政策在基层的落地生根,报道过这期间历次党的学习教育活动。”

100多位共产党人带着忠诚、情怀从阜阳的土地上走进他的镜头,走进省台、央视、新媒体,走进群众心中。

11月7日,高思杰第三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记协的活动,这一次的会议再次用一股温暖的力量震撼他。

在他的记忆中,总书记在“记协”的讲话承载关怀、肯定、鼓励,平实亲切、语重心长。“语调平缓,深沉有力,习总书记讲话如涓涓细流流入我的心田、滋润着我的灵魂。”

遗憾:一线采访,少了自己的身影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高思杰做了50多场报告会,他现身说法激励了很多人的斗志,但也在无形中压缩了他在基层采访的时间。

“过去的一年,到一线采访相对较少。宣传阜阳的发展还有提升空间,应该多挖掘一些新题材,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来讲好阜阳故事。”高思杰略显自责地说出了今年的遗憾。

在他心中,一个记者的生命应该在一线,深入一线,在生产生活一线上采访,才能实现他的价值。

也许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耐心地记录基层人物的日常小事,高思杰采访基层人物时,经常会耗时一整天,耐心地记录下对方的生活状态。

“平心静气地记录下他们的日常,不用拔高人物,他们在一天中做出的那些无意识小举动,就足够震撼很多人。”回忆起基层采访的经历,高思杰没有抱怨过辛苦,神情中流露出無限向往,这是一个属于基层的人。

“我的岗位属于阜阳,想到阜阳的发展有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感到很欣慰。”高思杰一脸自豪。

思念:雨桐从未离开

“我至今还没有走出阴影。”高思杰语气平静,但人类特有的第六感让外人能很容易捕捉到他内心的挣扎,感受到他努力抑制的暗涌。

高雨桐离开后,他用爱延续了女儿的生命,此时此刻,两位曾经失明的人正在透过高雨桐的眼睛观看这个温暖美好的世界。

女儿至今还是夫妻两人之间的“禁区”,谁也不敢轻易扯动这根可能会让情绪决堤的情感线。但时间的冲刷不曾让高思杰对女儿的思念减少一分,两人的回避不会让这种痛苦缓解一分。

“我总觉得,女儿的眼睛就在某处看着我,在身边,在街角的某处,或者是在天空中的某一处,女儿在看着我,默默地说一定要幸福。”

《一定要幸福》是高雨桐生前经常听的一首歌。女儿离开后,高思杰总觉得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在耳边喃喃低语,“一定要幸福。”

高雨桐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她的眼睛化作天空中最亮的星,默默地守护着父母,希望他们能够幸福。也正是这种想法,才能让高思杰经历过巨大的悲伤后,坚强地继续前进。

“怎么可能不想她啊,每次看到路上有年龄相仿的女孩,总觉得是雨桐,说不定某个擦身而过的人,正在用雨桐的眼睛看着我。感觉她就在不远处,看着我,陪伴我。”任何一个小细节,可能都会勾起高思杰对女儿的思念,让他沉浸在回忆的想象中,难以释怀。

他和爱人无形中达成了一种默契,谁也不愿提起这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尽管她的身影充满家里每一个角落,关于她的回忆占据心中每一寸情感。

爱人上下班比较远,高思杰经常会比她先到家,买菜、做饭,为爱人分担家务,只是饭桌旁空出了一张椅子。

畅想:传道授业,做好一名新闻工匠

不久的将来,高思杰的工作可能有所调整,需要担负起策划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责任。对于这个心在一线的老记者来说,这份担子既喜又忧。

“一方面可以把我多年来的采访经验总结出来,分享给更多人;另一方面,一线采访的机会可能比以前少。”缺席一线采访,是他最不愿看到的。

获得了多个荣誉头衔,他只想做好一名新闻工匠。

“有高原没高峰”“有专家缺大师”,他也时常追问“我们的工匠精神哪去了?”“我该如何做一名工匠?”这是他在新的一年将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用毕生精力去解答的疑问。

“以工匠的匠心坚守初心,洞察时代风云、体味民生百态,锤炼磨砺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树立正确的新闻志向,以精湛的业务技能讲好中国故事。”高思杰说,新闻路上,永远有他奔跑的身影。

猜你喜欢
人民大会堂阜阳女儿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大三的女儿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海的女儿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关于把阜阳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