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人本”教育的课堂要求

2017-12-26 00:03王娜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人本孔子新课程

王娜

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通过“写”和“说”表情达意。至于语文的人文性就是说学好语文对于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等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要求,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突出强调“人文性”,即强调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

新课改同时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求老师树立“大语文观”,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为所有的课程改革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落实的。所以,要顺应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我觉得最基本的就是从课堂做起。如何从课堂做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通过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来打造和谐融洽的课堂

好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了和谐融洽的,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老师在快乐中传授知识。这是一个高效率的课堂。要达到这一点,师生之间就应当真诚相待,互相理解和接受对方的情感和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计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辅导者和合作者。要改变以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那种权威的形象,要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但这种师生关系的培养不仅仅是40分钟课堂达成的,更多的功夫是在课外,所以在平时我会尽量多花时间去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他们成长等一系列的情况,加强同学生情感的交流,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融洽的情感关系,这样,课堂自然也是和谐融洽的。

二、从教材中提炼学生的兴趣点

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可见对教材的理解对于我们课堂教学的成功有多么的重要。比如在教授《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的时候,我让学生课前先去搜集关于孔子的言论和政治主张的文章,并且将当代大家鲍鹏山对孔子的评价性文章——《黑暗王国里的残烛》印发给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在进行《季氏将伐颛臾》的时候,学生在把握了大意的基础上马上能够理解到孔子对弟子发脾气的原因;而且,他们还在我的引导下对孔子的政治主张进行了探讨;当有同学质疑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时候,马上有同学从人生价值的实现、战争的危害等角度给予阐述,博得了满堂喝彩。我也欣喜的看到,学生通过对教材的理解进而了解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并引发了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三、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有所感悟

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蕴涵了一定的思想感情在里面,教师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作者的感情,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譬如周涛的《巩乃斯的马》,老师通过朗读“马群在暴风雨中狂奔”的场景描写,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壮美;又如苏轼的《赤壁赋》,在讲解中插入苏轼一生宦海沉浮的经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从而增强自己面对挫折和磨难的意志。

四、注重课内课外对学生的引导

首先,以自身的行为为学生做示范。

“言传”与“身教”的影响中,“身教”绝对是最佳的方式。一个老师,不迟到、不早退,认真批改作业,兢兢业业育人,充满爱与激情,平等对待學生,乐观豁达处事……所有的优点必然会为学生认可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这比任何一课的教学和讲解更能让学生信服。

其次,要做好教学的预设与调整。

做为课堂的引导者,一定要预先想到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做好预设,可以避免一些不利于课堂的环节出现。但,学生的思想是活动的水,你不知道他可能会有那些“漩涡”出现,因此,课堂有偏差时候的调整就显得很重要,这是保证一节课教学内容完成的重要因素。“调整”对老师的能力要求很重要,语文老师必须通读各种书籍,广泛涉猎才能应对各种现象及时做出“调整”。

新课程标准下,更考查的是老师的能力,要求老师有深厚的积淀。我想,这也是“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要是一个杂家”的最好解释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本孔子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人本计算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八戒审猪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应让人本教育成为中学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