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片段教学如何体现专业性

2017-12-26 07:52林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心理课专业性

林旭

〔摘要〕在广泛运用片段教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技能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课因其学科的专业性在片段教学中尤为特殊。心理健康教育课片段教学的专业性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板书内容四个方面来体现。

〔关键词〕心理课;教学片断;专业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5-0026-03

片段教学是截取一节课的一部分来进行的模拟教学,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职称评定、业务考核以及各种教学技能大赛上。[1]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对中小学生知识的传授相对较少,课堂更多地以活动和体验为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自然在片段教学中也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

许多准心理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片段教学在教学设计上或是在模拟教学过程中,对本学科知识、方法把握还不到位,以至于被听课人点评为“有其他学科的味道”,专业性不强。

那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片段教学如何体现出专業性?如何使自己的片段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独特魅力?这是很多刚入职、资历浅的新教师所关心的一个问题。

一、片段教学中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把握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和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科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钻研心理学理论、教学大纲、教材和各种教学参考书基础上,每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背景知识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是相关心理学理论、概念、方法[2];

第二,了解、研究学生之后,将各学段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和心理规律作为选择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预设生成的基础。

有些心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把心理学的概念混淆了。例如,海峡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生活难免有烦恼”(以下小学部分列举课例均来自于海峡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这一套教材中),授课教师一开始以“123木头人”活动导入,接着询问学生“木头人和我们有什么差别”,预设学生回答“木头人没有情绪”,该教师紧接着就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所以生活难免有烦恼”。

在这个片段教学中,该教师将情绪与烦恼等同起来,而这两个概念完全不相同。因此教师只要进行追问“为什么你们会有负面情绪”,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预设,引导“有时候是因为烦恼带给我们负面情绪,而生活难免有烦恼”即可达到“知道生活当中难免会有烦恼”这一教学目标。

还有部分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陷入“为了活动而活动”的误区,过分追求活动的创新。殊不知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达成教学目标,了解、掌握当节课科学的核心知识与核心概念。

最近的一次区级教研,我区有一位新教师片段展示了一篇三年级(上)“坚持就是胜利”。在活动与体验环节,心理教师设计了名为“功夫熊猫来练功”的活动。这个活动将“123木头人”加以改造,使游戏更具有趣味性和体验性。在学生分享之后,心理教师再次进行了“功夫熊猫再练功”这一活动,但活动之后,这位教师的片段教学直接进入了“拓展延伸”环节,而并没有对第二次活动做一个提升或总结。

很多心理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很用心也追求创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片段教学中仅仅只是告诉听课者这个活动做过了而没有通过提问、反馈展示对活动充分利用,难免让人觉得遗憾又可惜。

二、教学方法运用体现专业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强调活动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多采用情境式活动教学[3]。不管是在真实课堂或是在片段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课堂讨论、心理测量、角色扮演、游戏法、视听材料穿插法等等。

团体动力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理论基础之一[4]。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一个小组的人数以6~8人为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片段教学中预设小组讨论、游戏活动、情境扮演等活动,都需要把人数模拟在6~8人之间。小组讨论运用的脑力激荡法、菲利普六六讨论法等方法都认为6~8人的团体可以充分进行思维激荡,让学生更有收获。有许多心理教师在片段教学中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说明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理论和基础掌握不够熟练。

在2016年12月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课研讨上,一位心理教师用五年级(上)“友谊与竞争”进行片段教学展示。这位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活动与体验”的环节中运用了“红黑卡”即囚徒困境作为载体。囚徒困境是心理学里面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同时也给听课老师一个启发,是否可以把心理学的实验加以改造,变成趣味性更强的活动,加入教学设计中,让教学方法的展现上更有心理学的专业性。

还有一些新教师在课堂上会运用小调查、小问卷这样的形式进行导入或进行主体活动。听课者往往在听片段教学时候会反思这位教师所运用的问卷、调查是否具有信效度,如果没有信效度支撑,是否可以算作专业的心理测量。

一位心理教师设计的五年级(上)“学会赞扬别人”的片段教学中加入了李克特量表,即等级评价量表。李克特量表的运用规则是: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都给别人对你的赞扬打分,越靠近0分代表这次赞扬令我很不开心,越靠近10分代表这次赞扬令我非常开心。还有一次片段教学展示上,一位展示教师运用了罗夏墨迹测验。相对于题量较大专业性强的16PF、SAS、SDS、EPQ等常用的心理测量量表,李克特量表、罗夏墨迹测验、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等的运用既能够依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学进行融合,又不失心理健康学科的专业性。endprint

三、师生互动具有专业性

片段教学因没有学生,与真实课堂差别之一是需要教师模拟师生的互动情况。在模拟师生互动中也可以通过融入心理咨询的技术,体现专业性。

心理咨询技术一般来说有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两大类[5],心理教师可以在掌握好心理咨询技术的基础上,熟练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片段教学中使用出来,展现学科专业性。以下列举几个课堂常用的技术:

倾听是达成良好沟通的第一步。运用倾听技术可以模拟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亲切和鼓励[6]。

开放性提问,如“为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用在模拟学生的真实表达[7]。

封闭式提问,模拟教师对学生所掌握的概念、方法进行澄清。如在2016年12月的全省教研中,一位高中心理教师的片段教学“新生活,你HOLD住了吗”,利用封闭式提问“你认为刚刚说的那种情况是同性恋还是同性依恋?”能够帮助学生对两种概念进行区分。

鼓励技术“嗯,继续说下去”“还有吗”“今天的你表現真好,可以再继续分享吗”运用在模拟学生发言、分享时出现阻抗的情况[8]。

具体化技术,模拟帮助学生澄清自己错误认知,总结方法等情况。运用具体化,还可以模拟将学生的生成提升为心理学概念、原理、方法。

自我暴露,模拟教师给学生示范,学生主动进行分享[9]。四年级(上)“我和老师交朋友”片段教学设计中,心理教师模拟在小组讨论前先通过自我暴露分享了与高中老师的故事,进而促进学生的分享深度。

面质,模拟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驳斥学生的不合理信念或绝对化思维。自我开放不仅可以模拟出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真诚的态度,也可以模拟出教师将自己经历、情感、经验与学生一同分享;内容表达,可以用在模拟为学生提出建议和对学生的分享进行反馈等等。

在一堂五年级(上)“扬起自信的风帆”的片段教学,其中一个环节“自信过关”是需要同学们一个一个有序上台展示自己的自信。心理教师预设了部分同学由于性格等原因不愿意上台展示自己的自信的情况,但当时并未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化解。课后研讨时,有老师认为不妨模拟运用指导的技术,指示那部分不愿意展示的同学则可以将这种阻抗很好地化解。

不管是参与性技术还是影响性技术,都涉及非语言行为的运用。在片段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体现在模拟学生发言和讨论时教师如何倾听,模拟学生活动时教师的动作、站姿、表情,模拟师生互动时关注学生的目光。

心理教师在片段教学中对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与展现,是展现心理教师专业性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在片段教学中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标准。

四、板书内容具有专业性

板书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而利用黑板以凝练、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的教学信息的总称。

五年级(下)“我爱我的父母”这节课,心理教师在片段教学展示中通过引导学生的分享,总结出日常与父母发生小摩擦后可以化解的小方法,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写一封信”作为方法和建议。

作为心理教师,板书的内容应以心理知识、心理方法为主,“写一封信”是所有学科教师经过师生互动后都能引导的小方法。其实,不管是“写一封信”或者是“写一张卡片”,本质上都是作为核心概念——沟通的各种载体。找出核心概念后,板书的内容就可以写下“学会沟通”。

不同心理学概念的板书有不同的内容,如情绪调适这类课程的板书可以是“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学会控制”“呼吸放松”等;人际交往这类课程的板书则可以是“学会沟通”“真诚待人”“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完善性格”等。

综上所述,在片段教学中要呈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需要一定的积淀、功力,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在片段教学中运用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业性,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待于所有心理教师的不断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远.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1-6.

[2]韦磐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82-83.

[3]陈旭艳.对心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8):28-29.

[4]曹雪梅.小学心理活动课设计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6]温小欧.分享促成长——提高初中心理课堂分享环节有效性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4):43-44.

[7]杨胜丽.打破阻抗,让心靠得更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5):301-310.

[8]符骏,王玲玲.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83-90.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厦门,361000)

编辑/巨明珠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课专业性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浅谈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应用
同课异构
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
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高中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与专业性
检察官办案与检委会议案的冲突与调适
透过水情汛情看防汛抗洪采访报道
育儿必读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