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背景下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2017-12-26 12:04张永强杨辉张亚娟李翠霞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张永强+杨辉+张亚娟+李翠霞

[摘 要]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式和当前巨大社会压力,“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向。基于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大类招生现状,通过文献查找、问卷调查、走访观察以及结合教学实践中切身体验,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大类招生进行利弊分析,对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大类招生制度具有极大参考价值,也能够促进高校基础教育的完善。

[关键词] 大类招生;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2-0032-02

一 大类招生进行专业分流对学生的影响

(一)避免了考生以“专业无知”进行志愿填报的现象

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进行大类招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所选院校的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考生需要在本科阶段前1~2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大三时再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所在的院系大类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如在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招生专业中,金融学、保险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学3个专业统一以“经济类”招生,考生若心仪3个专业中的一个,就只需要填上“经济类”即可。在大一和大二期间,经济类的学生统一上一样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金融的基础课程、保险的基础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课程。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面对眼花缭乱的专业会感觉到选择的困难。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有相当的盲目性,不了解大学的学科设置,对自己将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方向还没有成熟的想法。而了解大学、了解自己都需要时间。通过按大类招生进入大学以后,考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各大类下的各个专业内容,边学习、边选择,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这对于不太了解大学专业的高中生来说,多了一次认清专业的机会。考生填报志愿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宽。按院系招生,若干个专业“浓缩”到一个大类里,考生选择某一类专业,实际上就等于选择了好几个专业。

(二)大类招生为学生自身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實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按大类招生是高校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教学改革,并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学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考生由于社会经历的局限性,在高中之前对大学专业的接触相对较为片面,严重限制了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对自身的合理审视,从而造成自身自我认识的局限片面,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大类招生有助于学生在大学的基础培养阶段对各个专业有一个重新的了解,多了一个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及特长的机会,结合自身实际和兴趣重新认识自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更加容易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的基础。

(三)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增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压力

考生由原本高压式的高中生活一下子转到自由型的大学生活时难免会学习懈怠。由于高校学科资源的有限性,每个专业都不可能接纳大类所有的学生,更不允许出现教育资源的闲置情况。参考大一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专业分流,是每一名通过大类招生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此问题的压力下,继续进行学习是大学生自身的必然选择。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经济类为例,金融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三个专业在进行专业分流时分别都设置了最低填报人数为30人,学生都要为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而免于被分配到其他专业,在大一学年努力学习进而提高自己的智育成绩。

二 大类招生进行专业分流对学校的影响

(一)大类招生迎合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按大类招生及培养的出发点,它能够较好地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要求,具有极大的弹性,同时也顺应了当前国际形势,符合当今国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大学,学生均在本科阶段前3年或者4年学习广泛的基础课程,在高年级或者研究生阶段选择所学专业,而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院系甚至学校,这种模式可以较好地实现更广泛的通才教育。

大类招生使新生入学后在大学四年内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了由于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基础素质欠缺现象的出现。同时,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和通识教育后,对自己的专业兴趣极其未来的就业方向都有了初步的认识,选择专业更加趋于理性,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新型人格的塑造。

(二)提高办学效益,优化高校内部的资源整合

通过实施“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过去由于按专业招生导致其专业设置过细而造成的教学资源分散、整合程度不高的局面,发挥院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指挥和统筹作用。“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政策有利于师资、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协调使用,从而有效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院、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式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分制的实行和拓宽专业覆盖面。

(三)大类招生使生源质量得到了提升

因为学生就业受到社会走向的影响,同时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念也存在差异,在高校招生的过程中报考各种专业的生源很不均衡。“冷门”专业鲜有人问津,新生质量得不到保证;对于“热门”专业考生趋之若鹜,人满为患,录取比例超级高。按照大类招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这个矛盾。大类招生在给学生一个提供更宽的选择范围的同时,又将选择期后移。这样的招生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合适的学校合适的专业,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endprint

三 大类招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看似公平的专业分流制度暗藏不公平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分流采用的是大一学年的智育成绩与入校时的高考成绩综合,此即为进行专业分流成绩。对专业分流成绩进行排序,然后根据学生的专业意愿按照专业分流成绩进行分配。专业分流成绩计算方式:

高考分数折算=×4+1 在此种模式下,高考分数的折算参考了考生所属省份的一批次分数段,看似合理的计算方式却显得极为不合理。由于考生所在省市的地域差异,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考生所属省份当年高考成绩的集中程度以及所属省份的一批次分数段的高低都成为影响该项高考分数的最后折算,基数的不同对不同省区考生之间存在专业分流的不公平现象。可能两名同为所属省份东北农业大学招生理科第一名的考生,最后折算的高考分数相去甚远,最后导致该名高考分数折算较低的同学进行专业分流而不能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然而按专业进行招生,该名同学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专业选择的。

对于这一问题,高考分数的折算在引入高考成绩后可以适当引入考生在所属省份东北农业大学录取学生中的名次,给予这一名次一定权重进行高考分数的核算,促进高考分数折算过程中的不同省的学生之间的公平。

(二)弱化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由于进行大类招生,进行基础培养的时间一般都在1~2年,真正进行专业培养的时间被压缩到了大二学年第二学期以后。由于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面对不同的人生选择,大二下学期之后可能会开始准备考研、工作、出国等,在专业课的学习上精力的投入明显低于考生刚入校时的热情,从而造成了学生专业知识缺乏的现象。不同的招生模式可能会造成“全面性人才”和“专业性人才”的不同培养结果。人才培养模式,對高校来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专才”模式。这种模式专业划分详细,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按计划培养人才;另一种是“通才”模式。这种模式为宽专业口径,培养的人才适应性强,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人才结构的变化,容易转移工作领域。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各有其自身内在决定的优缺点,实行“大类招生、人才分流”在一定程度上必会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对于这一问题,学院应该加强学科建设与管理,借鉴国外经验, 加强中国特色的交叉学科建设的研究,使学生的课程安排更加科学。

总之,大类招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思维人才具有创新型人格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大背景下进行大类招生符合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大趋势。可以说大类招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改革,更是新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但是,在大类招生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必须按照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学校的人才培养为目标,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资源,同时也要看相配套的教学计划是否成熟,之后再谨慎地实施大类招生。尤其要在制定分流方案时多加注意,兼顾办学效益,谨慎地处理特殊专业、严密地制订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大类招生的优势,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兆信.大类招生: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趋势[J]. 中国高教研究,2004(2).

[2]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浅论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