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2017-12-26 18:05何德旭王朝阳陈义国
银行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村镇三农贷款

何德旭++王朝阳++陈义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农”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基础,必然是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能力偏弱、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金融供给主体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06年底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2007年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此后村镇银行迅速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其中65%位于中西部县域贫困地区,村镇银行资产总规模达1.24万亿元,贷款规模7021亿元,户均贷款41万元,不良贷款率1.8%;村镇银行存贷比达到74%,位列全国县域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目前,村镇银行已累计为352万家小微企业和农户发放了580万笔贷款,累计放贷金额超过3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占比、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小微企业及农户合计贷款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

为更好地总结村镇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经济中的做法与经验,考察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2017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对浙江岱山稠州村镇银行(以下简称“稠州村镇银行”)进行了调研。稠州村镇银行成立于2010年3月16日,是舟山市设立的第一家村镇银行,由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行,注册资本1亿元;2012年10月,又在岱山县第二大岛衢山镇设立一家支行。截至2017年6月末,稠州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5450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60057万元;不良贷款余额563万元,不良贷款率0.94%。

稠州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经济的经验

自成立以来,稠州村镇银行坚守“立足当地、立足社区、立足基层、支农支小”的经营理念,在服务“三农”经济和当地社会发展方面,呈现出本土化、精准化、便捷化、微利化等特点。

金融产品本土化。农村金融机构组建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结果,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较为激烈的竞争。稠州村镇银行利用其紧贴农村的优势,深入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符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的金融产品,得到当地企业和居民的认同,形成了本土化的特色。浙江岱山县是全国十大重点渔业县之一,是著名的“岱衢族”大黄鱼的故乡,县内主要产业是渔业。基于这一现实情况,稠州村镇银行明确了“支持中小、服务渔农”的市场定位,为当地渔户和小微企业量身打造了“小额农贷通”等金融产品。按规定,只要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信用记录良好、有一定还款能力的渔户,均可申请“小额农贷通”贷款;其担保方式多样,可采取信用、抵押、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贷款额度为客户量身定制,起点为1万元,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该产品自推出以来,累计为1174户发放了10210万元;至2017年6月末,贷款余额2537万元,较年初新增252万元,增速11%,存量客户541户,存量客户占全部客户数的51%。

市场营销精准化。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村镇银行网点机构和贷款业务都限定在其注册所在的县、乡镇,因此村镇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深挖当地居民和企业客户,这也使得村镇银行的营销推广呈现精准化的特点。一些成功的村镇银行在经营中都对辖区内的居民和企业进行全覆盖登记,然后进行定点跟踪,主动上门服务。稠州村镇银行按照“定域、定人、定时、定量”的“四定”展业原则,根据区域内的街道、社区、村落、乡镇等地标信息,设立“目标市场情况分析及实施表”“目标市场开拓规划及推进表”和“客户经理营销走访记录表”,对展业区域进行划分,并把拓展区域包干到部门。要求全体人员加强走访,熟悉所分区域,掌握走访区域细节,并编制展业地图,实行网格化营销。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该行通过开展“一图三表”专项营销活动,对15个社区和渔业村进行了调查走访,走访客户2000余户,发现价值客户500余户,成功营销新客户127户,占上半年新增客户数的61%,授信余额达4299万元。

金融服务便捷化。村镇银行经营地点和工作人员都在所服务村镇内,银行员工和服务企业或居民形成了一种“熟人社会”关系,由此很多非正式的“软”信息就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利用。事实上,非正式信息的难以采集和利用、“三农”涉及主体受自身知识所限,一般很难准备复杂的金融服务申请文件,也恰恰是“三农”主体不能获得大中型商业银行服务的主要原因。村镇银行利用与客户之间的“熟人”关系,在根据相关材料进行程序审核的同时,结合非正式信息进行实质审核,甚至在正式材料不完整的情况下依据非正式信息提供金融服务,使其服务呈现出方便快捷的特点。稠州村镇银行通过实行无缝对接续授信制度,对周转贷款做到早调查、早审批和早发放,有效缓解了客户转贷压力;特別是对企业的续授信实行无缝对接,在贷款到期前一个月内完成续授信工作。部分贷款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最快可实现当天放款,大大缩短了放贷时间,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据统计,2016年稠州村镇银行累计开办无缝对接续授信880笔共58821万元。此外,稠州村镇银行还在县办证中心服务大厅设立银行金融咨询服务窗口,直接为企业、个人提供办理贷款咨询、支付结算、反假币宣传等金融服务,给广大居民提供了更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贷款利率微利化。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村镇银行不但面临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所设分支机构的竞争,还面临着传统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设立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村镇银行除了提升优质服务外,还必须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来赢得客户,这使得村镇银行在为“三农”经济提供金融支持方面呈现出微利化的特点。统计结果表明,稠州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从2012年以来逐年下降,由9.2%下降至2017年6月的7.9%,降幅达16.4%,同期小微企业贷款利润率由6.04%下降到5.4%。与此同时,稠州村镇银行还实行电子渠道转账手续费(含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城商行支付系统等所有转账业务)、年费、账户管理费全免政策,并计划继续长期实行该优惠政策。

村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

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经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较好地践行了国家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要求,但受制于村镇银行的发展特点、经营环境及相关管理规定,其在经营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中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农村沉睡资产难以得到有效确权和流转。一直以来,困扰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难以找到贷款的抵押物或担保物,这并不能全部归因于农户和小微企业没有相应的财产;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户或小微企业的很多财产要么因为产权原因难以确权,如土地、林地等,要么因为财产的专有属性或市场原因难以流转,如房屋、农机设备等。村镇银行在服务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虽然在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农村股权质押担保贷款等方面开展了试点工作,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抵押物(股权)估值困难、无制度明确的登记部门、发生不良贷款后处置变现困难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镇银行开展相应业务的积极性,也制约了其发展空间和服务水平。

支农服务难以得到政府的确认和支持。为了鼓励村镇银行积极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支农贷款制定了多种政策优惠,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支农贷款认定难的问题。现行对支农贷款的认定方法是以贷款主体人的农业户籍为唯一认定依据,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方面大量农业行政村变成了城市辖区,另一方面大量农户在城市新区买房定居,这都使许多原先认定为涉农贷款主体的贷款人从农业户籍变成了非农业户籍。这部分居民的户籍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其从事的职业以及银行贷款的用途没有变化,本质上仍属于“涉农贷款”。但按照上述规定,这部分贷款已经不能再认定为“涉农贷款”,也就不能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金融产品创新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明确和规范。村镇银行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产品创新,如村镇银行探索推出的无还款续贷和专项周转贷款等还款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发展初期的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推动了农村居民的创业和发展。无还款续贷方式虽然依靠对贷款主体经营情况进行的考察,并据此对其贷款风险进行实质性评估后所进行的“展期”操作,因此在风险控制上不存在大的纰漏,但是无还款续贷方式本质上还是属于以贷还贷,与相关规定存在冲突,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明确和规范。

经营风险难以得到有效化解。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三农”经济,但“三农”经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并且一旦發生灾害将是全面受灾,这都使得村镇银行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从农村的小微企业自身来说,普遍存在规模小、底子薄、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含量偏低、自身积累能力不足等特征,其所生产的产品也大多存在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替代性高等问题,这些都使得农村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偏低,由此更容易产生违约风险。由于这些问题,一旦发生灾害或者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时,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难以得到有效化解。

促进村镇银行稳健发展的对策建议

政府积极引导和发展村镇银行,不仅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补充,也是政府通过村镇银行向农村地区提供金融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因此,政府有必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进一步为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经济提供保障。同时,村镇银行由于规模小、贷款集中度高、风险控制能力差等特点,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隐患,政府应防范于未然,严格监管,保障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

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支持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经济。(1)加快农村地区的产权确权和流转制度建设。土地、林地、池塘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农户主要的财产,如能够确权流转,将有助于解决农户在融资过程中的抵押担保问题。可喜的是,2017年5月国家已经批准湖北省武汉市开展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试点。(2)加强对村镇银行拓展业务的支持。包括放松财政专户存款、社保基金等账户开立的限制,允许村镇银行开展这类业务;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3)提供财税补贴支持。包括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完善涉农贷款的认定条件和程序,落实国家对开展“三农”金融服务机构的补贴。(4)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比如,探索设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村镇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激励与保障。

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1)坚持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鉴于村镇银行经营的高风险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特点,对其营运坚持更为审慎的原则十分必要。比如资本充足率标准应该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类标准和流动性比率应更高,以保障其运营更安全,努力减少因运营不善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冲击。(2)规范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村镇银行面临着来自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其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合理竞争有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过度无序的竞争则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形成与积聚,进而阻碍地方金融机构对“三农”经济的支持。

村镇银行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和提高服务能力。(1)村镇银行应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2)依靠与发起行的联动效应,强化风险控制工作,培养风险控制人才,形成与自己业务相匹配的风险控制系统。(3)宣传和落实好存款保险制度。更好地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在风险防范方面的作用,保障广大储户的权益。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现状、问题与建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其中何德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村镇三农贷款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云南村镇银行发展迅速
赞分盐镇裕牛村
旧信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