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医学科普编辑的再创作能力

2017-12-26 11:50刘云祥
商情 2017年42期

刘云祥

[摘要]医学科普编辑作为一种职业,早已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甚至称誉很高。但对编辑活动的社会创造性的认识。就很不一致。笔者仅以一个科普编辑的一孔之见,就医学科普编辑的再创作能力作一些论述。

[关键词]医学科普 编辑 再创作能力

一、医学科普编辑“再创作”客观存在

一提到“创作”一词,人们习惯地想到电影、戏剧等剧本,以及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写作。《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创作”的释义是“创造文艺作品”。其实世界范围内一致公认的是,创作的对象不仅是文艺作品也包括科学作品。显然,“创作”是创造的一种特指,“创作”就是“创造”出了新作品,为此“再创作”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也可以更深一步地看到,医学科普编辑从科普原稿到经加工处理之后转变为发表用稿,是一个从原作品到新作品的创作过程。编辑从人手到出手都是以文字或其它形式表达的科学内容的“作品”。因此,只要创造者的新产品被纳入“作品”之列,那么创造者的活动被称之为“创作”就不难接受了。我们也很难想象,哪位医学科普编辑是脱离原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说编辑的改稿加工过程是一种“再创作”,应当是一种贴切的理性的说法。而正是“再创作”,体現了编辑后的作品与原作品在“创造”上的新意,这是通常意义理解的“修改”所不能概括的。

就理论而言,编辑的再创作活动表现为以主体大脑为中心的信息输入与输出活动,凡较完备的可发表的科普稿件,都是作者原稿经编辑主体大脑输入(再创作)后重新输出的成果。因此,只要经过编辑加工后的科普稿件与原稿比较,有“新”意存在,编辑的“再创作”也就勿需质疑了。

二、医学科普编辑的再创作能力

医学科普编辑的再创作能力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从组稿、选稿、编辑加工到稿件发排的一系列环节中,无不体现编辑的再创作能力。

1.对公共卫生领域中热点问题的敏锐性。热点问题往往是卫生部门的中心工作,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医学科普刊物(包括互联网各健康网站、自媒体微信各健康公众号等)是向群众普及卫生知识、提高“群防群治”能力的重要载体,理应关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2.对稿件的鉴赏能力。面对大量来稿,编辑必须独具慧眼、沙里淘金,从中筛选出具有科学价值的、贴近生活的科普作品。选用什么样的稿件,既可反映编辑的专业和思想水平,也可反映编辑的鉴赏能力。

3.对稿件的组织能力。一个称职的医学科普编辑不但要重视稿件的编辑加工,而且要十分重视组稿工作。为了增强组稿工作的预见性和时效性,栏目的责任编辑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中长期组稿计划,列出拟组稿件的详细题目,以增强特邀作者撰稿的针对性,减少其盲目性。

4.对稿件的加工能力。医学科普编辑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作深化主题、订正观点、增删材料、调整结构、锤炼语言的创造性劳动,使稿件的价值从潜隐到显现,信息含量从凌乱低值到有序高值,实现了精神产品从粗胚到精华的美学升华。有了这种再创作,才能增加原稿的科学性、思想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也才能使编辑后的作品比原作品更吸引读者。

三、医学科普编辑再创作能力的内在素质

再创作能力与编辑自身的内在素质直接有关。那么,哪些内在素质决定再创作能力的强弱呢?

1.知识储备。知识是进行再创作的前提。知识储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长期的知识积累会逐渐转化为一种功底、一种素养,最终演变为一种能力。医学科普编辑进行再创作应具备的知识包括:(1)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编辑不但要掌握一些医学基本知识,还要不断学习,了解和掌握能力国内外医学及其边缘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使自己的医学知识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2)编辑、写作知识。对原稿进行再创作,不仅要对文字进行编辑加工,而且有时要对原稿的基本观点、大小标题、整体框架进行修改。这种创作并不比作者的创作容易。(3)熟悉编辑出版工作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能对原稿中所用的名词术语、剂量单位是否规范,稿件中的内容是否涉及泄密或者侵权等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2.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在创作过程中起核心作用。一名医学科普编辑工作者,不一定一开始就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但编辑工作的特点能够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许多医学专业人士,甚至是专家学者,他们很想将自己懂得的医学知识、自己的研究成果告知世人,但有的是由于不懂得医学科普作品的创作要求,有的是由于文字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写的科普作品不是太专业、难以为大众所理解,就是表述不清或者不准。这就为医学科普编辑的再创作留出了用武之地。对那些学术上颇有见地、但文字上佶屈聱牙的稿件,编辑人员可在尊重原创的前提下,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术语变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可增强科普文章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不仅能使作品易被大众所接受,也更接近作者的原意。这个过程就是编辑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3.丰富的创作经验。经验是实践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大量的经验积累会产生一种“灵感”。比如,医学科普编辑在受到某一事件的启迪时,脑海中会突然迸发出一个好的选题。这种灵感来自于丰富、厚实的生活积累,即经验。编辑的经验积累越丰厚,工作起来就会越顺手,就越容易编辑加工出好文章,提出好栏目、好选题。因此,编辑在进行再创作活动时,不但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而且要结合稿件中的具体情况对稿件进行恰如其分的修改,在此过程中总结出新的经验。

4.良好的品德与素质。这是指医学科普编辑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假如传播健康知识的信息不确切,甚至是伪科学,将会导致读者误传、误用。这不仅不利于健康,还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医学科普编辑应具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良好品德。编辑工作是一项极其艰苦细致而枯燥乏味的劳动,如果不能摆脱名利的羁绊,如果没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就很难静下心来从事编辑工作,就更谈不上对原稿进行再创作了。再次,医学科普编辑要有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这就要求医学科普编辑决不放过稿件中的任何一个疑点,确保传播的医学科普文章科学、实用,对大众健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