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中小镇:荡涤心灵的梦幻之境

2017-12-26 01:23
科学之友 2017年11期
关键词:魔界白山苍山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走在林海的山间小路上,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瞬间陶醉在山野,听着森林中鸟叫的声音,闻着深山里古树花草的清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闭上眼,静静地感受这最自然、最原生态的意境,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这里气温极低,即使在立夏之后,也常常会有一两场大雪,冬季更是银装素裹,气温一般在- 30℃左右,历史上还出现过- 50℃的极端低温天气。这座小镇名为呼中,正是因为极寒的天气,呼中镇获得了“中国最冷小镇”的称号。

呼中镇因位于大兴安岭呼玛河中游而得名,这里隶属呼中区管辖,全镇总面积8.4平方千米,是大兴安岭主要林业城镇之一。莽莽苍苍的森林覆盖了整个小镇,林海之中,不仅隐藏着让人震撼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厚重而沧桑的历史遗迹,而那些独特的民风民俗,更是成为当地最生动的人文符号。

苍山与大白山·一黑一白的独特景观

呼中镇的四周耸立着许多巍峨的高山,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位于小镇东南的苍山和东北的大白山。这两座山在地理位置上一南一北,在视觉感官上则呈现出一黑一白两种色彩,堪称呼中独一无二的景观。

苍山位于呼中镇苍山林场,占地40多平方千米。来这里最不可错过的景观当数石林——一片莽莽苍苍的密林中,一块块硕大、形态各异的黑色花岗岩突兀而出,仿佛万顷碧波中突然出现的海市蜃楼,极其壮观,这也是苍山看上去“黑”的原因。

苍山石林形成于亿万年前的一场火山爆发。那时,石林周围还没有树,方圆数千米内遍布炽热的岩浆,这些岩浆混合着碎石和火山灰,冷却后便形成了熔岩,后来又经过地壳运动以及长时间的水流和风的侵蚀,最终留下了这片让人叹为观止的石林。

关于石林的形成,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天庭看守蟠桃园时,因不拘礼节而被王母娘娘训斥。为了平复内心的愤怒,孙悟空将峨眉大仙和北海龙王送给王母娘娘的灵芝仙草和仙蟾踢落人间,传说灵芝仙草和仙蟾就掉在了苍山林场,并化作两块仙石,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石林中的“灵芝石”和“仙蟾石”。据说当仙石掉落的时候,土地公公受到了惊吓,慌不择路破石而出,把一块巨石穿开一道裂口,就有了如今石林中的“一线天”景观。不仅如此,当地人还相信,正是带有仙气的灵芝石和仙蟾石,给大兴安岭带来了珍贵的药材灵芝和具有强肾抗衰、延年益寿功能的林蛙。在人们心中,这些都是神仙给人间带来的吉祥。

苍山以黑色花岗岩呈现出庄严大气的黑,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山顶终年积雪的大白山,则以其纯洁的白引来游人驻足。大白山是呼中镇与阿木尔镇、塔河镇的界山,也是大兴安岭北段的最高峰,最高海拔1 528米。由于气候严寒,每年积雪期长达9个月,因此山顶常年白雪皑皑,“大白山”之名便由此而来。受海拔和气候的影响,从大白山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层次的植被,这也成为大白山最富特色的美。海拔700米以下的河谷,以沼泽草甸为主;海拔700米左右,分布着杜鹃落叶松、杜香落叶松林和甜杨林等山地寒温带针叶树种;海拔900~1 300米,生长着中国面积最大的偃松林——呼中因此有了“中国偃松之乡”的美称;海拔1 200~1 500米,密布着低矮的赤杨灌丛;山顶则终年积雪,难觅生命的踪迹。

尽管山顶了无生气,却伫立着一座醒目的建筑,那就是瞭望塔。修建这座塔的初衷是为了防火——登高方能远眺,发现隐藏在密林中的火情危险。除了防火功能,瞭望塔更是观光和摄影的绝佳之地。登临其上,万顷林海尽收眼底。若在夏日的清晨早起登塔,看一轮红日在重峦叠翠之外喷薄而出,刹那间千松映日,照得天地间一片亮堂,景色蔚为壮观。

大兴安岭的“无字史书”·五颜六色的端午节

大兴安岭地区是鲜卑、契丹、蒙古、女真等众多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源地。1980年,考古学家在内蒙古鄂伦春旗阿里河镇发现的嘎仙洞,就是北魏皇室拓跋鲜卑先祖所居的石室。不过,那里除了一处摩崖石刻外,就只剩一座空荡荡的洞府。

意外的惊喜发生在2013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考察呼中镇的一处洞穴时,发现了让人惊叹的大兴安岭史前人类活动遗迹。

在“中國最冷小镇”呼中,我们很难想象,没有现代取暖设备,先民们是如何度过那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的,这处洞穴给了我们答案。洞穴所在的山丘蜿蜒如龙,被当地人称作“青龙山”,而洞穴正好处于“龙首”位置,所以考古学者将其命名为“龙首洞”。龙首洞依山傍水,岩壁环抱,能够避开冬季的寒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在今天看来,龙首洞并不大,从窄小的三角形洞口爬入,里面是一个长约16米,宽约6米,高约3米的洞穴。经过考古人员的筛选、清理,出土了石器、骨器、玉器、陶器、铁器等上千件文物,并发掘出8个叠压紧密的文化层,这些文化层从东汉时期的鲜卑文化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如今,我们很难计算这个狭小的洞穴见证了多少代人的生活,只能通过考古发现去尽量还原当时的情景。洞穴被人为地分为3层,即3个活动区域。洞口处有火坑、灶石和石凳,渔猎归来的人们在这里处理猎物,他们剥下皮毛御寒,骨肉用于果腹,冬季严寒时,他们则围坐在这里烤火,用骨针缝制衣物。中层平台由碎石和黄土垫成,上面铺上厚厚的草叶和毛皮,就是简单的卧室。洞穴最高处的平台有天然形成的石椅和石凳,这是部落首领聚会议事的地方。曾经,一代又一代首领就是坐在这里发号施令,带领部落在呼中繁衍生存下来的。endprint

此外,龙首洞还有一个让人更为震惊的发现,那就是岩画。在龙首洞的石壁上,考古人员发现了红褐色的彩绘遗迹,经鉴定,其年代为旧石器时期,这也是目前国际考古界发现的仅有的叠压在新石器时期文化层下的彩绘岩画。这一发现,把中国的岩画史往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彩绘遗迹也成为研究大兴安岭文化的“无字史书”。

历史的脚步一直在向前,曾经居住在龙首洞的游牧民族先民后来走出山洞,在北方各地繁衍生息。如今,呼中聚居有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不同的民族文化逐渐融合,而节日就是最能体现这种融合的元素。

在呼中,人们会一起庆祝大大小小的节日,这里每年最热闹的节日是端午,届时,人们可以卸下厚厚的冬装,换上相对较薄的衣服,尽情地娱乐。节日当天,家家户户会扶老携幼,登山踏青、祈福。此外,人们还会用五颜六色的纸叠成葫芦的形状,挂在门前驱邪挡灾,就像南方人挂艾草、菖蒲一样。鲜艳的纸葫芦不仅挂在门上,也挂在院子的小树上,村口的高枝上,道旁的灌木丛中,给小镇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四季变幻的景致·“魔界”里的诡异气息

每一个到呼中的人都会从心底萌生一个字:冷。的确,寒冷是呼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这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大雪纷飞的场景,年平均气温只有- 4℃。不过,虽然天气寒冷,但这里却四季分明,每一个季节都有鲜明的特点。

春季,冰雪初融,冰封的河流响起潺潺的水声,大块的浮冰横卧在呼玛河畔长长的堤坝下,随著第一缕春风悄悄拂过,岸边的红毛柳迅速抽出一簇簇红丝,转瞬间就染得河岸一片嫣红,火红的柳枝映着皑皑残雪,像是要燃烧起来一样。在冰天雪地里,红毛柳用它火一般的热情宣告了春的来临,从此,天地间开始生机勃勃。夏季,山野间迷雾缭绕,山的轮廓因此而变得隐约,草的嫩绿、树的深绿、山的苍绿融在一起,宛如仙境。5月前后,祖国的南方已是烈日炎炎,呼中却在迎接每年都如期而至的夏雪。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覆盖了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形成了壮丽而娇艳的“雪映杜鹃”之景。

秋是呼中最值得珍藏的季节。刚刚进入9月,一夜西风之后,那或深黄或火红的色彩便以迅猛之势,无比绚烂地将茫茫林海尽染,视线所及之处尽是斑斓的景象。当油画般的秋色渐渐褪去,呼中也就迎来了一年之中最漫长的冬季,天地间仿佛一下子变成了童话般的冰雪世界。大雪层层叠叠地压在挺拔的青松上,潮湿的雾气在树林间升腾,在极低的温度下,这些雾气来不及变成露珠便直接积聚冻粘在树枝上,形成了美丽的雾凇。于是,曾经苍郁的森林便化为琼枝玉树,画面如梦似幻。

呼中一年四季变幻不同的景致给人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因此,这里深受摄影师的青睐。不过,相比拍摄四季之美,呼中还有一个更令摄影师着迷的地方,那就是“魔界”。

魔界毗邻呼玛河,曾经是一片干涸的湿地。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以后,森林得到休生养息,水土资源逐渐恢复,湿地因此回到了从前的水位,于是,那些原来因湿地干涸而生长起来的树木逐渐死亡,只留下姿态各异的枯树。在雨雪天的晨昏,这里没有一丝鲜艳的色彩,浓浓的雾气氤氲缠绕,枯死的大树或横卧,或直立,黑褐色的枯枝嶙峋地指向天空,呈现出毫无生命迹象的诡异气息,“魔界”之名便由此而来。若是在天晴日出时,红日映在枯树上,枯树便透出几分“病树逢春”的金黄,如果有蒸腾的雾气,阳光就变得缥缈,魔界也就有了几分“仙界”的味道。最妙的是多云转晴的时候,阳光从密布天空的云层中透出,好像圣光一样照在魔界,仿佛枯树也得到了神的救赎。在摄影师看来,魔界摄人心魄的美会带给他们无穷的创作灵感,所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里,只为用镜头记录那让人震撼的画面。

假日里,一个人置身大自然,用心感受那淳朴自然的景致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那云淡风轻……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营造内心深处的静谧,一种淡淡的感动随之而来,浮躁的心也渐渐回归平静。endprint

猜你喜欢
魔界白山苍山
苍山
雾淞魔界
苍山脚下
请叫我党员
《科学大探奇漫画·野生动物大探奇》②
美丽乡村行之白山街村
凶器哪儿去了
吕敬人连环画《括苍山恩仇记》选页
水晶石姑娘(上)
剑上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