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

2017-12-27 12:23马学梅��
考试周刊 2017年43期
关键词:小学

马学梅��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但是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以致于在课堂上常常表现的心不在焉,这实际上也是不利于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样,部分教师也没有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加以高度的重视。为了促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试论。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实效性教学;进行试论

一、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教师对思想与生活课的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下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一系列的课程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开展的。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表现出对思想与生活课教学的不重视,以致于课堂上的学科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的考试科目为主。正是由于唯分数论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致于品德与生活相关课程不仅很少开展,而且也根本不会被纳入重要考试的范畴。长此以往,由于缺乏必要的品德与生活课方面的教育,加上小学生年龄太小,眼界过窄等原因,他们时常会犯很多思想上的错误,而这一切也都是因为学校以及教师对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不重视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2. 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

小学生普遍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年龄阶段,对他们而言,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研究调查却发现,一些教師不仅教学思想极其落后,而且在教学中的能力还稍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由于教学资源的极度欠缺,同时又面临着相关教育部门施加的压力,部分学校相关负责人会让一些语文教师,数学教师甚至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去担任品德与生活教学课程的教师。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由于每一门学科知识的特点都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自然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也使得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难以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传统和落后,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的能力不足。比如,在北师大版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材上就有《我们爱学习》这一主题,其实,关于“学习”问题就有很多要点值得探讨,但是很多教师却并没有抓住这一点,而是完全按照“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记背一些比较关键的词句,而这样的教学现状其实也凸显出了教师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 加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途径

1. 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课程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师,更是要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而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进而有效引导广大小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当爱国情操和优良品质扎根于他们心灵之后,也更便于教师开展品德与生活课程活动。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班会、集会、黑板报等形式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使校风、班风的建设得以加强,最终也能让小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

2. 促使课程话题的设置更加生活化

做好充分的话题设置准备,并使其更加生活化,其实也是整个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课程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反映出了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已经有所提升。如果没有详尽的准备,整个课堂教学成效也难以获得。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

一般说来,课堂上对于话题的确立无外乎三个要素:一是紧扣教材;二是贴近生活;三是难易适度。比如,在六年级上册课本中,就有一个主题讲的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的责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设置一个讨论的话题:“见到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公交车上该不该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然后再让学生去收集类似不负责任以及负责任的行为事件。由于话题的设置比较贴合实际,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社会上偶尔出现有人做了好事反遭诬陷的现象,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总之,教师提前做好话题设置的准备,对加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虽然整个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依旧是主导,但是真正的主体却是学生。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比如,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的教学活动,即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安全》这一课时为例,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设置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小明独自在家做完了作业,做完作业后发现爸爸妈妈下班还没有回家,于是他就想自己亲手做一顿饭,不料,引发了大火。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主动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小明,你打算怎么办?有的认为应该自己想办法灭火,有的认为应该拨打火警电话求助。等到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之后,教师最后还应该趁此机会将“生活中应该随时注意安全”这一理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这样,既能达到讨论的目的,又能为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创设了有利的教学情境和环境。

三、 结语

小学是心智成长阶段,从小所形成的思想理念不仅会影响到自身今后的发展,也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教师,除了寻找当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探寻更多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促使我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事业取得巨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雅男.浅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视界2010.01.

[2]王国强.生活化:《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关键[J].浙江教育科学2008.10.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