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古策应对西方?

2017-12-28 05:47
环球时报 2017-12-28
关键词:修昔底萨默斯北京

英国《金融时报》12月27日文章,原题:中国策略古为今用,对西方构成新挑战美国决定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等于承认了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在进行一场激烈角逐。有人认为,两国竞争必然会证实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最先提出的致命“陷阱”预言。哈佛大学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说,过去5个世纪出现16起某崛起的强国势将取代某支配性强国的例子,其中12起以战争告终。

然而,深入审视中国的力量积蓄过程可见,他们所用的往往是拐弯抹角暗中而非直接对抗的策略。有些策略似乎秉承了中国古代的“三十六计”——一套政治、外交和军事策略。

其中有几条计谋强调避免直接挑战更强对手,而要谋求通过“近似策略”削弱对手,其中有名的是“偷梁换柱”。

这是指改变对手所遵行的规则来破坏其结构。目标是避免似乎不可避免的战争,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今天的中国,也往往表现出热衷于在美国的侧翼与其并行,而非硬碰硬,同时构筑支撑西方领导的全球秩序的权力结构替代。

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11月份称,“眼下,我把世界所处的模式称之为平行游戏。西方做西方的;中国做中国的。有些国家从中国得到很多钱,就按中国的方式做。有些国家从我们这里得到很多钱,就按我们的方式做。”

萨默斯担心的不是战争,而是支撑美国秩序的全球治理结构的梁柱还能维持多久。他说,“人人都客客气气”,各方仍能一起前行。但问题是,美国、西方和中国都要参与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什么?

与此同时,中国另起炉灶的证据越来越多。按照“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想要同欧亚70来个国家加强商贸,北京因此坐到一种新型多边主义的驾驶席上。在欧洲,中国牵头的“16+1”把11个欧盟成员国及5个非欧盟成员的中东欧国家纳入一个政治和商贸集团。所有成员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几个还参与了中国出资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北京在欧盟的影响力因此得到提升。

实际上,这个特朗普将其与俄罗斯相提并论的“与美国价值观和利益相悖的”国家,具有强劲挑战者的特点。

长期以来,有种看法称中国会在国内重重矛盾重压下崩溃,或被庞大国内债务压得停滞不前。但事实恰恰相反,北京的威权体制迄今证明了能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自动化和其他世界一流产业。照目前速度发展下去,中国将在可预见的将来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经济体。因此,关键问题与其说是世界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不如说是西方怎样修复其被掏空的治理大厦所依靠的朽木。▲

(作者詹姆斯·金奇,乔恒译)

猜你喜欢
修昔底萨默斯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修昔底德啊,你真该遭雷劈!
你要先努力脱颖而出
北京,北京
“修昔底德陷阱”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