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军大业》感悟人民军队创建史

2017-12-28 00:13陶梓钰
党史文苑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业南昌起义人民军队

陶梓钰

《建军大业》是一部反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影片,是一部讲述我党我军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军事影片,是一部描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片段的历史影片。

看完《建军大业》之后,我收获了一种久违的热血和感动。感动来自于影片背后党史军史的悲壮。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反抗国民党血腥屠杀政策的武装暴动。《建军大业》的开头着重展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屠杀和凶残:曾经是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背叛革命,悍然向盟友、人民举起了屠刀。片中,蒋介石的一句话我印象颇深,“跟江浙财阀要打好关系,七分经济三分军事。喂饱了这群阿公,天下笃定”。在帝国主义及其豢养的江浙财团的驱使下,曾经是大革命主力的国民党,不仅对共产党和进步工农群众举起了屠刀,而且对国民党左派也照杀不误。据中共六大所做的不完全统计,1927年4月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被杀害的有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国民党广州“清党”时,军警“将凡是穿西装、中山装和学生服的,以及头发向后梳的,统统当作共产党予以逮捕”。据1929年10月统计,国民党党员总数减至65万余人,减少了1/3。后来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代表的陈立夫晚年也承认,四一二清党“对本党之失去学界同情及一般人民之失望,均属无可补偿之损失也”。在万马齐喑的白色恐怖之中,中国共产党人痛定思痛、力挽狂瀾,毅然决然地拿起武器,团结带领一部分先进军队,向着旧中国强大的黑暗势力发起了“看试手、补天裂”的武装反抗。这既是《建军大业》片名的由来,也是我们作为当代青年人必须深刻认识人民军队“党缔造”的历史溯源。

感动来自于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情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军大业》以浓墨重彩的叙事,描写了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参加南昌起义的历史贡献,尽管电影与史实存在一些出入,但影片总体符合南昌起义的发生过程。片中起义军操纵马克沁机枪横扫群敌的英姿,手持红旗插上南昌城门的镜头,更是把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渲染到了高潮,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脑袋拴在裤腰带上闹革命”的无悔无憾。《建军大业》甚至感染带动了部分观众重温党史军史的学习热情。在真实的历史中,参加南昌起义的主力,是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中由我党掌握和影响的部队。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的六位、十位大将中的三位,当年参加了南昌起义。8月1日起义当天,在南昌城头指挥战斗的就有后来人民解放军的三位元帅:贺龙,兼代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南昌起义总指挥、第二十军军长;刘伯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参谋长;朱德,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第九军副军长。当时,朱德、贺龙、刘伯承等老帅虽然年轻,但都有很好的社会地位。然而,他们舍弃高官厚禄,在中国现代史最黑暗的一刻,坚定地追寻信仰、追寻进步、追寻理想,为了劳苦大众打天下,毅然同背叛革命的国民党反动势力一刀两断,投入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洪流。南昌起义军南下途中,朱德血战三河坝,断后部队有着《建军大业》中“用自己的命换战友的命”的革命觉悟;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也是在掩护部队转移中,带领一个连抢占高地阻击国民党特务营和保安团,最终壮烈牺牲。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为国忘身的无私情怀,激荡历史长河,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毛主席讲,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今天,我们行进在紧跟习主席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更需要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境界中汲取营养、寻觅智慧、激发动力。

感动来自于我党我军创建人民军队的艰难探索。《建军大业》同老版的《南昌起义》相比,其历史视角更加恢宏,不仅把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的三河坝战役作为重头战争戏,还串讲了秋收起义及井冈山会师等重要历史事件。尤其是三河坝战役后起义部队分化、瓦解,粟裕目睹革命队伍四分五裂后,忍不住热泪盈眶,振臂高呼“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无疑是全片中最感人的一幕,也是人民军队浴火重生的历史写照。在井冈山漫山红旗招展的胜利大会师中,青年毛泽东向着欢庆的军队大声说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把革命领袖的重要论断提前数年、略有历史穿越之嫌,也是影视作品极具戏剧想象力的艺术渲染。影片末尾的彩蛋还附加了古田会议的镜头,既富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也符合人民军队艰难创建的历史曲折。回溯党史军史,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和反动,从1927年4月中旬的海陆丰农民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发动了80余次武装起义。但没有哪一次如南昌起义这样,有如此众多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与它紧紧相连。这次起义在军事层面最终失败了,但又因为保留下来了革命火种,它在历史和战略层面又没有失败。军史记载,1927年10月底,南昌起义军余部转移到江西安远天心圩时,从师、团级主官开始,各级干部纷纷离队。师以上军事领导干部走得只剩下朱德一人,团级军事干部只剩下第七十四团参谋长王尔琢,政工干部只剩下第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陈毅。团以上干部全部加起来,仅剩朱德、陈毅、王尔琢三人。部队面临顷刻瓦解、一哄而散之势。关键时刻,朱德在天心圩召开部队全体人员大会,当场宣布:今后这支队伍由我和陈毅领导,愿继续革命的跟我走。“如你们不愿意继续奋斗的,可以走出,只有十支八支枪,我还是要革命的。”他还说:俄国革命1905年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现在也是黑暗的。但黑暗遮不住光明,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就能成功。部队官兵从朱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中,真切感受到了对革命那股不可抑制的激情与信心,这才保留住了后来井冈山胜利会师的800多人正规部队。陈毅元帅后来在回忆中认为,朱德的讲话讲出了两条政治纲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革命必须自愿。这两条纲领成为后来革命军队政治宣传工作的基础。人民军队的创建,其实是在这样的历史曲折中探索展开的。从人民军队创建的完整过程看,南昌起义只是“建军”的开端,代表党从敌人手中夺取了部分同情革命的旧式军队的控制权和利用传统的农民武装拉起了大旗,更重要的应该是阐述党在血的经验和教训中,如何锤炼这支旧军队和松散农民混编而成的特殊武装力量,如何锻造出一支与任何新旧军阀完全不同的人民军队。从这个角度看,《建军大业》如果能够在秋收起义叙事线更多着墨,补充长沙城下的痛定思痛、“三湾改编”关于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建立、秋收起义大会师等历史叙事,便能全景展现人民军队创建的历史内涵,这也是影片最为缺失的遗憾和硬伤。

历史上人民军队的真正成形,是在南昌起义余部与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以及井冈山上南昌起义部队正规军作战训练方法与秋收起义部队完全融合之后。90年来,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靠的是忠诚的信仰、高效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先进的战略战术、广泛的群众背景,以及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一点,值得我们牢牢铭记。

责任编辑 / 梁发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业南昌起义人民军队
孜孜以求,遂成大业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人民军队忠于党
绿茵少年(三)
绿茵少年(四)
推进改革大业必须要“实”
南昌起义参战人数考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