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草木深

2017-12-28 08:06郑怡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旧事荒草木刻

郑怡

我一遍一遍地念叨着这个名字:“故宫,故宫。”仿佛旧日灰尘轻轻扬起来,但旧人旧事依旧泛不起波澜,毕竟历史太过沉重,百年来的每个日子的尸骸就这样叠起来,现出一个宏大的墓葬坑。旧时的皇家宫殿前头,如今每天都有各色人等拥挤着,让人想起严歌苓笔下的某个时代里,一位中国女子在美国人猎奇的目光中展示着她病态的双足。

金銮殿上的金色椅子虚张声势地向在栏杆外张望它的游客们述说着一个古老王朝的旧事,可我无法想象某位黄皮肤的中国皇帝正襟危坐于其上的画面,倒是历史书里高鼻深目的洋人坐在上面耀武扬威的黑白照片更加生动可感,那照片毕竟有着现代艺术的荒谬感:在象征中国皇帝无上权力的宝座上居然坐着一位洋人!

我收回目光,不忍再看,转而仰头,将目光落在房梁的雕花、宫灯的图案之上。这些东西只在建造它们的工匠眼里是伟大的作品,除此以外谁还会去欣赏它们繁复的花纹?

太和殿屋檐下那龙纹的暗淡金色要补,今人只捡着补了一半,我看着依稀可辨的旧日皇家奢华的影子,仿佛听到历史深处的一声喟叹。

大殿两边,偏门上木刻的盘龙翔凤已被风化剥蚀得看不清原貌。这倾颓的景象一下子击中了我。故宫,也许本就该成为故去的宫殿,百年风雨、山河动荡也许本就该让它变成断壁残垣,仅余陈旧的气息苟延残喘,就如同圆明园里的石块、黄土一般。历史的沧桑感从这未修补的偏门上显影,不禁让我想起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一个情节:一张古画上的白雪已不可觅,大家商议是否该补回去,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几千年的雪,要化,就让它化吧。”我终于明白,文物修复的选择性不仅使我觉得前朝岁月生动可感,也使我在这被百年风雨剥蚀殆尽的木刻花纹中触到了历史的脉搏。

祝勇寫过一本《寻找故宫的隐秘角落》,书中这样描述他第一次踏进慈宁花园的情景:“整个院落空空落落,没有人影,只有大片的荒草,几乎没过膝盖,蓬勃茂盛,从身边一直弥漫到宫殿前面的台阶上。荒草上面浮动着一层粉白色的无名花,很像夕阳间的流光,在昏黑中闪闪灭灭。”

他说:“只要保证那些破旧的宫殿不再继续毁坏,就不妨以废墟的形态向公众开放。”

虽然历史本身缄默无言,但这宏大墓葬坑里的陪葬品,却永远安静地等待着细数它纹路的人,并准备向他诉说一个王朝的喜怒哀乐。

猜你喜欢
旧事荒草木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农耕旧事十二韵
城郊旧事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城南旧事
不要让烈士墓继续荒草萋萋
秦地旧事
长征(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