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析

2017-12-28 23:35吴盛耕
商情 2017年43期

吴盛耕

【摘要】文中从风险管理、经营效率、盈利水平以及风险传染等四方面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体系。通过利用我国143家商业银行的数据验证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了变化,经营效率获得了大大地提高,减少了商业银行破产的风险。其次,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风险行为造成的影响也不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得到了降低,然而,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城市以及农村商业银行都具有相应的提高。基于此,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适当地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融合,从而减少整个金融机制的风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经营状况 风险传染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虚拟与实体企业开始相继涌现。同时也会带来潜在的风险。相关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同金融深度进行融合将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并且可能影响到金融组织、产品以及服务,但是,互联网金融并未将金融风险具有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以及突发性的特点得以改变。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式,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加快了金融同媒体想脱离的进程,全方位冲击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基于此,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关系。

一、问题提出

“互联网+”的行动方案是在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出的,这也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发展被正式列入到国家发展规划中。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领域的重中之重,更应该把握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升级和变革。“互联网+”银行的优势就是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同商业银行进行的有机结合,打破客户营销、生产技术、运行流程和业务发展的传统模式,进而可以实现将数据作为核心、互联网技术作为依托的多方面和多角度创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如下:首先,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为商业银行不仅解除了时空上的约束,而且也将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解决,提高了其风险管理质量;其次,互联网金融利用其处理信息的独特优势和简单的服务形式吞食着商业银行的经济利润,从而导致了商业银行面临着破产的风险。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此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大量涌现。相关学者对其概念作出了界定,定义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打破传统金融冲击,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不同的第三种金融模式;然而,其他学者却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不可能将传统的金融模式打破,但是会对传统的金融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的冲击:在经营效率上,相关学者通过互联网金融指数论证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各种要素生产率造成的影响,研究显示出互联网金融明显的提升了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各种要素生产率的结果;在盈利上,有关研究人员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金融资源可获得性较强,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且在资源配置上采取了去中介化的方式,从而导致了传统商业银行出现了存款转移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利润;在风险上,相关人士提出互联网金融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来降低盈利,从而造成了银行面临破产的风险更高。另外,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推动企业对风险较高的项目进行投资,通过转移风险间接地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此外,有关人士还指出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增强了信用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业银行对风险进行识别的能力,而且也能够减少其破产的可能性。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目前,虽然已经有一部分文献从效率、盈利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间接地介绍了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变化,但是在理论体系方面仍然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同时,在实证方面还缺乏对影响程度以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大小的衡量。基于此,文中重点论述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体系,然后通过互联网金融指数的构建应用143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響程度和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差异化效应。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体系

(1)风险管理方面。首先,互联网金融能够将商业银行的风险数据源得以扩展。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不仅能够颠覆传统商业银行风险数据的模式,而且还可以使数据维度得到丰富、使数据粒度实现细化、使数据的拓展面得到延伸,进而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其次,互联网金融能够改变和革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互联网中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既能够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数据变量和观测视角得到增加,同时也有利于内部评级体制的优化和升级。再次,互联网金融能够检查与调整商业银行IT框架。互联网金融利用IT来整理、分类、共享和整合数据,从而创建一个便于管理商业银行风险并具有灵活性的技术平台,有利于管理和控制风险。最后,互联网金融能够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流程。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信息独立存在和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状,构建了简化标准的风险管理流程,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效率。商业银行基于数据源拓展,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进而降低了破产风险。

(2)经营效率方面。互联网金融能够利用示范效应,把新型技术与服务理念带给传统商业银行,促使其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及效率;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严重的冲击到了长时间处在行业垄断中的商业银行,利用竞争效应使银行技术和服务得到升级;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商业银行职工之间的流动可能优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在线下资源和清算结算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为互联网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然而,互联网企业还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在线数据以及客户流,从而有利于共享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效率。一般来讲,商业银行的效率越高,风险转移的可能性就越低,因此,风险承担也会降低;另外,商业银行的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银行方面会表现的更乐观,这样就会更加关注风险项目。

(3)盈利水平方面。相关研究人员提出,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的银行业融资所占的比重降低了45%,主要体现在存款方面的下降。互联网金融依靠其自身具有的各种优势将商业银行的存款进行分流,颠覆了商业银行的垄断竞争形式,使其资金成本得到了提高,吞食了把存贷利差作为重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利润,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根据“高风险高收益”的理念,盈利能力越高,其承担的风险就越高。然而,盈利能力越差的银行,其承担的风险却越低;其次,如果银行不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并且还想提高盈利水平,就极易把重点放在风险比较高的项目上。基于此,盈利水平越低的银行,其承担的风险就越大。互联网金融间接地提高了贷款利率,这样就会推动逆向选择,也就是说企业家选择了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导致了商业银行坏账率的提高,因此,增加了银行的破产风险。

(4)风险传染方面。商业银行同互联网金融进行的有机融合,虽然使经营效率与风险管理得到了提高,但是还会使其处在互联网金融具有的独特风险下。在操作风险上,商业银行构建了互联网交易系统,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数据的改变造成了风险转移,均可能引起操作风险,并且其自身具有的时效性和快速性的特点,促使操作不合理,进而带来了更严重的损失;在技术上,商业银行同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创建了互联网平台,由于运用了不完善的大数据技术,因此,病毒和黑客的入侵严重的威胁到了互联网的安全,截留和盜取公众信息,使公众形成了恐惧心理;在法律上,互联网融资和非法集资并未划定明确的界限,无法避免消费者对保护个人隐私提出的要求以及银行同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违规承担的法律责任;在信用风险上,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银行借贷客户,具有非常大的风险,另外,仅仅通过在线数据进行预测,并未进行线下接触和考察,难以保证信息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流动性风险上,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特点较易导致资金出现大量转移的现象,并且可能快速传染到银行体系中。

(5)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影响。对于控制变量来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盈利水平、经营效率以及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估计结果和全样本相同。其中,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经营效率与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在子样本二当中的估计系数绝对值最小,由此可见,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经营效率可以有效的降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且其顺周期效应也比较明显。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在子样本一当中的估计系数绝对值最小,这体现了大型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在风险承担方面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资产规模在子样本一当中的估计系数小于全样本,意味着在大型银行当中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险的优势。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估计系数在子样本四当中明显成正值,这也间接体现了除了农村商业银行,只要其它类型的商业银行始终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就能够有效的降低其破产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得到了有效降低。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加快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变革,而且也提高了经营效率。另外,还大大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从而有利于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在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预防和控制自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