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松筋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及其临床诊疗

2017-12-28 08:14莫云达陈昱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8期

莫云达 陈昱

[摘要]目的:研究松筋针对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共108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使用松筋针治疗方法组(观察组)与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组(对照组)各54例,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程度与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筋针对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具有一定效果,能够帮助减轻患者疼痛与肢体功能障碍症状。

[关键词]松筋针;慢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诊疗

慢性软组织损伤是软组织损伤的一种,是因为各种外伤或劳损造成机体的皮肤与皮下软组织发生病例损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变形、肿胀、功能障碍等。临床中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主要通过使用患侧肢体锻炼,使用抗炎消肿药物,紧急止痛等方式治疗,但该方法往往见效慢,不能较快的控制疼痛、肿胀等症状,而采用松筋针松解治疗则能够通过直接刺激和松解局部与远端肌肉与神经而实现消肿止痛作用。它结合了针刺与软组织松解术的优势,可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在本文中就通过使用松筋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并收获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共108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使用松筋针治疗方法组(观察组)与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组(对照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3-54岁),平均年龄(33.7±20.3岁),男性31例,女性23例,平均病程(3.1±0.8年),对照组年龄范围(13-55岁),平均年龄(33.7±20.5岁),男性30例,女性24例,平均病程(3.3±0.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与病程方面的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两组具有对比价值。

1.2选择标准

选择标准:①患者在我院确诊且接受相关治疗与护理;②患者在接受我院治疗期间未接受其他治疗,可影响研究结果者;③患者无皮肤溃疡、传染病、出凝血障碍等不适宜接受松筋针治疗。

1.3方法

1.3.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取慢性软组织损伤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内容及操作如下:①服药: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为一日一次,一次1粒(75mg);②按摩:患者无出血且肿胀不明显时可进行局部按摩并联合使用消肿止痛药物;③疼痛:如患者自觉疼痛不适可使用热毛巾熱敷以温散瘀血,减轻痛感,若疼痛较为尖锐、剧烈时可使用纱布包裹冰块冷敷止痛。

1.3.2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采取松筋针疗法进行治疗,具体内容与操作方法如下:①选择20与25cm长的两种松筋针,确定患者病变位置与操作部位;②术前准备:在进行松筋针术之前对操作室进行彻底消毒,操作者佩戴医用消毒口罩与帽子,常规外科术前清洗手,穿着无菌手术大衣与消毒手套;③操作:在拟进针点5cm半径内消毒灭菌,使用络合碘,消毒后使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侵润麻醉,在此基础上使用16号粗针头刺入破皮,便于松筋针进入,在使用松筋针时须使用镊子镊取针柄,进行局部组织的松解,降低其牵张力,待软组织粘连、瘢痕分离柔软后使用无菌创可贴贴敷,嘱咐患者3天内禁止伤口沾水,避免感染。

1.4评价指标

①疼痛:使用VAS疼痛评分数字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②肢体功能:使用Rivermead运动指数评分(RivermeadMobilityIndex)进行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1.5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录入系统,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以(x±s)表示,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VOS与运动指数评分分析

见表1。

3讨论

慢性软组织损伤虽不如急性损伤般病情急迫,但在疾病过程中常因长期的疼痛与不适感而对患者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在临床中治疗软组织损伤主要以消肿抗炎为手段,但其治疗效果出现过慢,一时难以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而松筋针是通过针刺的手法使患者的局部组织得到分离和牵张力降低的治疗手段,它通过刺激局部的组织、血管和神经使其发挥生理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激素改变而使组织的粘连、水肿、出血等症状得到改善,从而使患者的疼痛与不适感得到缓解或解除。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疼痛与肢体功能情况分析可知,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程度与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使用松筋针对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具有一定效果,能够帮助减轻患者疼痛与肢体功能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