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胃疡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药学机制研究

2017-12-28 14:45王仪雾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8期

王仪雾

[摘要]目的:分析安胃疡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药学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月一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按照双盲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进行治疗,观察组经由安胃疡进行治疗治疗,两组患者均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充足休息,持续治疗90d后,分析两组患者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

[关键词]安胃疡胶囊;慢性浅表性胃炎;药学机制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常見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病因诸多,其病变主要位于胃粘膜,基础性病变内为中浆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炎性反应细胞在胃粘膜组织内浸润,是慢性胃炎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最高可达到近80%,男性稍多,而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据文献报道,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传统医学中可归于“痞满”及“胃脘痛”范畴内。据医学研究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变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发展至慢性萎缩性胃炎,经过肠上皮化生过程,直至出现异型增生,甚至胃癌,因此目前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当做胃癌的高危潜在性病变,控制慢性前表现胃炎病情进展,阻止其进一步发展,有助于降低胃癌发生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安胃疡胶囊是一种国家二类新药,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比如甘草素、光甘草酮、甘草黄酮B以及甘草查耳酮甲等,具有抗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抗溃疡以及解除痉挛等治疗性作用,适用于胃部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性病变的治疗。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0例,给予安胃疡胶囊进行治疗,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均在入院后完善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长时间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感、隐隐作痛、饱胀感、烧灼性疼痛,呈阵发性,而且无任何规律,多伴发恶性呕吐、暖气吞酸、纳差消化不良等症状;胃镜下多见斑片状或条索状红斑,胃粘膜比较粗糙,可见胃粘膜充血、肿胀或渗出、有出血点,或可见出血斑,多伴发胃粘膜内出血、胃粘膜糜烂,以及胆汁反流等。按照双盲随机法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年龄平均(45.86±11.35)岁;病程5个月-11年,病程平均(2.39±0.84)年。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3-70岁,年龄平均(46.19±10.88)岁;病程6个月-13年,病程平均(2.76±0.92)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如下:(1)临床资料完整,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规、胃镜检查、13C-尿素呼气试验等,明确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Hp感染阳性;(2)年龄18-70岁之间,男女不限;(3)意识清楚,精神系统者正常,能够与人正常沟通交流,能够阅读文字资料,诊疗依从性较好。(4)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如下:(1)无法明确诊断,或存在较多其他夹杂症;(2)合并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疑似恶性病变病例、胃粘膜增生情况严重,以及胃食管返流等;(3)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凝血障碍、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狂躁症、抑郁症等精神系统疾病;(4)入组前12个月内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未成功者;(5)入组前30d内,服用过抗生素类、制酸剂等能够对幽门螺杆内均造成临床计划;(6)哺乳期、月经期、妊娠期女性,准备妊娠女性;(7)药物过敏,具有过敏体质;(8)经沟通后,不愿配合本次研究,导致病例脱出者。

1.4诊断标准

1.4.1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

胃镜下表现包括面积大小不等的红斑,即与邻近胃粘膜组织相比较,发红比较明显。胃镜下病变等级:Ⅰ级,红斑散在分布,或间断分布,呈线装;Ⅱ级,红斑密集分布,或呈连续线状分布;Ⅲ级,红斑与糜烂融合且在胃粘膜广泛性分布,粘膜受损程度较浅,邻近粘膜可呈平坦状,或隆起疣。

1.4.2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标准(1)尿素酶快速检验,胃镜活检标本经尿素处理后,若Hp感染,Hp合成并释放的尿素酶降解剂与尿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氨,这是pH值升高的原因;阳性标准,反应开始5min内,指示剂呈红色状,若未变色,则可判断为阴性。(2)WS银染法,胃镜活检标本经WS银染法处理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待发现呈棕黑色、呈弯曲状或“S”状,可判断为Hp阳性。满足(1)+(2)可判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若仅满足(1),或(2),则需开展13C-UBT呼气检测,若试验呈阳性,则可判断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空腹时,收集呼气的气体,立即给予”13C-尿素试验餐口服30min后,即刻收集呼气,待气体同位素精密检测后,发现DOB值≥4,可判断Hp阳性,否则,可判断为阴性。

1.4.3药物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给予多潘立酮+奥美拉唑,其中多潘立酮(国药准字H10910003,由西安杨森主要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0mg/次,3次/d,奥美拉唑腸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46430,由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mg/次,1次/d,口服;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生活起居习惯,严禁暴饮暴食,严禁接触辛辣生冷食物,戒烟戒酒,多食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三餐定时用餐,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过于波动。对照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进行治疗,基础方如下:木香、砂仁均9g,茯苓、陈皮及白术均12g,党参及半夏均15g;上方每日1剂,随症加减,水煎温服,150ml/次,2次/d;持续治疗90d。观察组给予安胃疡胶囊(国药准字Z10970059,由惠州市九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2粒/次,4次/d,餐后及睡前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

1.5临床效果评估

本次研究临床效果评估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粘膜红斑消失;(2)显效,临床表现大致消失,胃镜检查病变减轻明显;(3)有效,临床表现有所改善,胃镜复检后显示胃粘膜有所减轻,或范围部分缩小;(4)无效,临床表现无显著改善,胃镜复检后显示胃粘膜病变无明显变化。

1.6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经由(x±s)及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施行t检验以及)(2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胃液及胃粘膜IL-8及PGE2浓度治疗前后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胃液及胃粘膜处的IL-8浓度分别为(371.52±3.75)pg/ml、(44.28±3.69)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5.34±5.84)pg/ml、(69.40±6.10)pg/m1,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液及胃粘膜处的PGE2浓度分别为(159.48±4.58)ng/ml、(16.84±3.56)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85±7.94)ng/ml、(6.10±1.85)ng/m1,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后Hp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rip清除率为85.00%(34/40)少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X2=0.6252,P=291。

3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诱发因素诸多,如饮食不规律,过食寒性食物等,引发的慢性胃粘膜炎性反应,多经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则很有可能发展至萎缩性胃炎,最终进展至胃癌。据医学研究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可归属于体液调节异常、机体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以及免疫下降,共三大类,而且与外邪、修复能力减弱等有关。其中IL-8参与神经系统功能调节过程,而PGE2则在胃粘膜修复及抵抗力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生理效应,可从一定程度上增加胃粘膜组织血液灌流量,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安胃疡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多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甘草有效成分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其主要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修复胃粘膜、Hp转阴等,还可拮抗H2受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给予安胃疡胶囊,其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胃液及胃粘膜IL-8浓度低于对照组,胃液及胃粘膜组织的PGE2浓度高于对照组,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提示安胃疡胶囊能够抑制胃液及胃粘膜的IL-8水平,促使PGE2水平提升,加速胃粘膜愈合,提高机体免疫力,促使临床表现尽快消失。观察组治疗后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这与安胃疡胶囊中成分能够抑制Hp活性,促使其转阴有关。

总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由安胃疡胶囊治疗,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对炎性细胞及Hp均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提升机体免疫力,加速胃粘膜恢复进程,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