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仲裁模式需创新

2017-12-29 16:06齐力
中国对外贸易 2017年10期
关键词:仲裁国际化

齐力

完善的仲裁制度,在解决国际经贸争议、消除投资和贸易障碍、推进国际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发挥着纠纷解决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据统计,2016年,全国251家仲裁机构受案数量达到20.8万件,同比增长52%;涉外案件大幅增加,涉及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受理案件标的金额实现较大增长,达到46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贸仲委副主任卢鹏起在近日举办的“2017中国仲裁高峰论坛”上致辞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推进,国际仲裁又站在了新的历史高点。“面向未来,中国仲裁当以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为指引,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拓展更加多元化的仲裁服务范围,并与各国仲裁界一道推动国际仲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应用。”

卢鹏起强调说,国际仲裁应善于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互联网+”仲裁模式,探索网上争议解决机制,破除制约商事仲裁发展的技术藩篱,为当事人解决争议提供更便捷、灵活、高效的服务平台,同时,国际仲裁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仲裁的研究,加大在知识产权行业内的宣传拓展,探索形成知识产权仲裁机制,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仲裁信息交流和受理平台,为保护世界智力成果作出贡献。

“随着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PPP模式,相关争议逐步增多,希望国际仲裁界、工商界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国际仲裁在PPP领域的广泛运用;在中国对外投资、吸引外资快速增长的形势下,希望中国仲裁界与国际仲裁界共同促进完善国际投资争端仲裁,为投资争端当事人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卢鹏起说。

中国仲裁要进一步国际化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商业活动的繁荣、商业交易的进一步拓展一定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跨境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将是必然的趋势。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在致辞中表示,新的形势给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国仲裁的进一步国际化将是把握时代机遇的必然要求。

据统计,2014年至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國家贸易总额超过3.6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55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20多个国家推进建设73个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14多亿美元税费,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未来5年,中国将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商品,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

李成钢指出,中国仲裁要进一步国际化,一是要深入推动中国仲裁理论研究的国际化,将中国专家的研究成果传播给世界,影响并促进国际仲裁理论的发展,同时也要在中国搭建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国际专家参与进来贡献智慧,使中国成为国际仲裁理论研究的高地;二是要积极推进中国仲裁实践的国际化,借鉴国际上高水平的仲裁规则、对标最高标准的仲裁服务,同时也把中国仲裁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如重视调解与和解)分享给世界;三是要大力推进中国仲裁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在引进国外专家成为中国仲裁机构的专家的同时,也推荐中国专家出任国际仲裁的仲裁员,让中国籍专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形象和风采;四是要有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和市场化视野,支持国际知名商事争议解决机构入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项重要改革举措,目前已经有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国际商会仲裁院、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等境外仲裁机构,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了代表处和办公室。在推进仲裁事业发展时,既要有定分止争的公益视角,也要有市场视角和国际视野。

“以贸仲为代表的中国仲裁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受理涉外仲裁案件数量逐年增加,积累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但总体而言,我们与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放眼全球,仲裁的国际竞争加剧,仲裁实践的发展演变方兴未艾。国际知名仲裁机构,包括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等等,近期都相继改进和完善了自己的仲裁规则。” 李成钢说,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不能老是盯着国内市场,更要有国际视野,由于担心中国市场被侵占,而拒竞争者于门外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市场本身就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竞争无处不在,对于中国仲裁市场来说道理同样如此。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与商事相关的法律目前没有做修改的仲裁法是少数几个之一,我们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应该加强对仲裁法修订本的研究与推动,改进我们的制度供给,为仲裁事业的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框架。” 李成钢补充道。

仲裁公信力是仲裁灵魂

闭幕式上,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在致辞中表示,仲裁公信力是仲裁灵魂和核心价值,他希望国内外仲裁界共同努力,促进国际仲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公信力就是仲裁发展源源不断的活水,一旦丧失当事人的信任,仲裁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因此,提高仲裁的公信力应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王承杰认为,应从四方面推动公信力的实现:一是要不断完善仲裁法律制度,让仲裁法成为维护仲裁用户权利的护身符,成为市场主体信任仲裁以及维护仲裁信心的重要保障;二是要不断优化仲裁司法环境,牢固树立支持仲裁和友善仲裁的司法监督政策,为仲裁添上添花;三是要不断加强仲裁机构自身建设,建立一支公道正派勤勉审慎的高素质仲裁员队伍,打造机构仲裁的金牌名片,确保裁决案件公平公正;四是要讲好仲裁故事,加强仲裁制度和理念的宣传推广,为仲裁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仲裁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增强仲裁国际化水平 提升中国仲裁影响力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仲裁好还是临时仲裁好?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
论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仲裁协议及其效力问题
仲裁第三人的设立探析
杨元庆:国际化不是简单的“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