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应用型课程改革探索

2017-12-29 15:16刘秀芳
求知导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改革

刘秀芳

摘 要:文章作者结合山西工商学院学前教育学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提出从明确课程目标定位、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强化过程性考核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以期丰富课程改革实践,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应用型;课程改革

一、前言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儿童观,建立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敬畏感,培养热爱幼儿的情感,熟悉保教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调查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设计组织指导并反思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发挥着引领性、奠基性作用,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前教育学原本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关注的是真实、丰富、多元的教育生活。”而目前该课程教学现状为:课程注重学科逻辑和知识的系统化,忽略了实践逻辑,学生所学知识难以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走向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差,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市场人才需求,严重影响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基于这一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迫切需要进行应用型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适应社会人才培养需求。

二、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概况

课程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对教学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培养适应学前教育发展新形势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须从明确课程目标定位、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入手,概况如下。

1.明确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点,因此,制定符合学生需求且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的理念,形成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第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学前教育理论分析、诊断、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调查研究幼儿园并与家长沟通合作的能力等。第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师观、儿童观;培养学生研究学前教育问题与现象的兴趣、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这一课程教学目标立足终身学习与发展,强调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保教能力、观察反思能力的培养,为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就业岗位需求及后续课程内容,学前教育学在原有同类教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凸显了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性。

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13项学习任务。第一模块是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模块,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及基本规律。该模块的学习可帮助学生明确学前教育的概念、性质、原则及特点以及明确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模块是学前教育基本要素模块,包括学前儿童、学前教育教师、学前教育内容、学前教育环境,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儿童观,为其他章节的学习初步奠定理论基础。第三模块是保教实践模块,即幼儿园教育目标实施的途径和手段,包括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等,这是学生从事保教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章节。第四模块是学前教育外部生态链模块,包括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的衔接。课程内容的重构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改变过去以传统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以“项目教学”的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视频案例分析、资料搜集整理、幼儿园主题见习、社会调查实践、小组研讨、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PPT汇报展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主题见习+小组研讨。以项目“幼儿园环境创设”为例。首先,教师课堂上结合视频、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幼儿园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创设的原则和目的各是什么,什么样的环境创设是科学、适宜且有益于幼儿发展的。其次,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带学生到不同类型幼儿园进行主题式观摩见习,学生在小组研讨过程中发现问题,对环境创设这一知识点有了深入体验、感受和认识。再次,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搜集整理资料,交流讨论,制作PPT,完成实训报告,呈现观点。最后,教师结合各小组汇报情况集中指导并精讲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当前存在的诸多误区及创设的原则。整个过程学生从好奇到疑惑到收获再到理解内化,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

(2)模拟试教+多元评价。《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制订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的能力,而這种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体验、操作、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内化才能实现。因此,应为学生提供模拟试教的机会,促进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技能。以项目“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教师通过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设计组织指导要点,学生围绕项目目标进行小组研讨,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并进行环境创设,模拟幼儿园教师、多名幼儿展示活动过程。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反思活动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幼儿充分动手动脑,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环境创设内容的选择和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宜,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等。整个过程采用教师指导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员参与进课堂,同时聘请幼儿园优秀教师定期参与指导,帮助学生尽早体验幼儿教师角色,树立专业认知,强化实践能力。

4.强化过程性考核

(1)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应用型课程改革旨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考核方式不能同步跟进,则课程改革流于形式而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改革考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山西工商学院传统教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占比太少,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学前教育学课程考核比例应调整为:平时成绩比例加大到40%,期中成绩占10%,期末成绩占50%。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调查研究、思考研讨、沟通合作、参与见习、资料搜集整理等主动学习的过程,并将其作为考核的依据。

(2)丰富考核方式。从考勤、课堂小组研讨表现、参与幼儿园主题见习、完成实训报告等多个环节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目标的掌握程度;期中考试重点考查前期各个项目的学习情况,期末考试改变纸笔测验的方式,改为说课、调查报告、环境创设、设计活动、模拟试教等形式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动态式评价,为课程考核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詹道祥.幼儿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5(3).

[2]韩 波.基于《专业标准》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实践化改革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15(3).

[3]李 娟,王东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2014(2).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