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平越卫职役军事履历考述
——兼论武职选簿的民族史料价值

2018-01-01 04:02张丽娟孟凡松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清水江景泰都匀

张丽娟 孟凡松

(1、2.安顺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明初族群流动是以军卫移民为主要形式的双向流动,既有蒙古、女真、回回等北部边地民族杂居中原,又有内地族群迁徙西南、西北等边疆地区。当时贵-州虽有族群内部迁徙和人口移出,但见之于记载的仍然以人口移入为主。随着贵州、普定、普安、五开、铜鼓等一系列卫所在贵州境内的开设,大批卫所武职、旗军役以户为单位徙居贵州,或繁衍为家族,或发展为聚落,从而对云贵高原东裔的山区开发与文化发展产生出深远的影响。对明代贵州历史发展脉络而言,卫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屯田为主要形式的山区农业经济开发;二是以科举功名为主要体现的地方文化家族的成长;三是以保障“一线路”为主要目的的军事镇戍对区域人文地理格局的型塑。卫所在地方的军事镇戍,对于地方聚落、族群、交通、城市等人文地理格局型塑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北部沿边、东南沿海、西南山地体现尤为显著,所谓“南倭北虏”,西南“苗蛮”等,卫所在因应明代地方性军事和族群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由于受史料局限的影响,对于明代贵州民族史事的彰显,除了贵州宣慰司等数个势力较大土司和以长官司为主体的中小土司等土司之沿革、原住民之风俗的书写外,几乎都是以地方性事件为中心而展开的。所谓地方性事件,也即围绕地方“变乱”与军事活动而展开的族群事件。文章即以平越卫职役的军事履历为中心,对发生于明代的西南民族性、地方性事件进行梳理,以期对明代贵州民族史研究提供一种参考性视角。

一、洪武越州、西堡、水西、清水江诸役

平越初置为守御千户所,至洪武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改为卫[1]卷143,洪武十五年闰二月戊子。洪武中晚季征越州阿资、征西堡、征水西、征清水江等役,平越卫职役皆与焉有功。越州之役,又谓龙海之役、阿资之役,自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二十八年(1395年)间,土司叛服不常,累烦明廷用兵。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九月,“越州土酋阿资与罗雄州营长发束等叛”,明廷命西平侯沐英会征南将军傅友德将兵讨之。“阿资者,土官龙海子也。越州,夷言为苦麻部,元末龙海居之,部属俱罗罗种。王师征南时,英驻兵其地之汤池山,谕降之,龙海遂遣子入朝,诏以龙海为是州知州。寻即为乱,英以计擒之,徙居辽东,至盖州病死,阿资继其职,益桀骜梗化,至是叛”[1]卷193,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癸巳。定远县人赵瑛,除授世袭百户,“(洪武)十七年调平越卫中所,二十一年征□西、龙海等处”[2]“赵祐”,7。合肥县人贾谨,“随父征进越州,被贼杀死”,乃父为指挥佥事,贾谨随征被杀大约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其弟贾谦替安庄卫指挥佥事,“革除年间”调平越卫[2]“贾世臣”,14。

西堡问题在明前中期一直存在。洪武时期,西堡与明廷的关系甚为紧张。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七月,“普定卫西堡长官司阿德诸寨长卜剌赞等聚众作乱,命贵州都指挥顾成领兵讨平之”[1]卷229,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壬申。平越卫百户赵瑛曾于该年“征西堡等处”并得以“换授世袭诰命”[2]“赵祐”,7。另有安南卫百户林整,“(洪武)二十七年征西堡阵亡”[2]“林尚忠”,197;威清卫指挥佥事贾祥亦于“二十八年征西堡等处”[2]“贾樑”,150。水西部落在洪武三十年(1397年)前后多有不靖。三月,“水西土酋居宗必登……等叛……命右军都督佥事顾成为征南将军,帅贵州都指挥同知汤清以兵五千会左军都督佥事何福讨之”[1]卷250,洪武三十年三月庚寅。平越卫百户赵瑛“二十九年征水西居宗”[2]“赵祐”,7,总旗杜福“三十年征进水西阵亡”[2]“杜遵”,103。西堡在普定、安庄等卫迤北,毗连水西,洪武晚季西堡、水西问题,或可合而观之。

清水江者,在明初大概指贵州迤东迤南的沅江上游一带,洪武晚季亦属多事之区。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正月,“贵州清水江蛮人金牌黄等作乱,贵州都司发兵捕之”[1]卷244,洪武二十九年正月乙酉。三月,“清水江中平等寨群蛮聚众为乱,贵州守御官军捕之”[1]卷245,洪武二十九年三月庚辰。平越卫百户赵瑛,“三十一年征清水江、金石番等处回卫”[2]“赵祐”,7。又有威清卫指挥佥事贾祥,“二十九年征清水江等处,三十二年征丹行等处,三十四年征平越等处回卫”[2]“贾樑”,150。金石番、丹行等皆长官司地,在平越卫周遭之域。

相比于洪武十五年(1382)前后而言,洪武三十年(1397年)前后的贵州更属多事之秋,明廷先后用兵西堡、水西、清水江地区,平越卫职役多参与其中。

二、香炉山诸役

香炉山在今凯里市西15公里处,以其山形如香炉而名。其地处贵州东部驿道之侧,在平越、清平、兴隆、都匀等卫居中之地,山形险峻而地处要害,明清苗民多据此为险。

景泰元年(1450年),“苗酋韦同烈据香炉山叛”。次年(1451年)三月,“右都御史王来讨韦同烈,平之”[3]26,是即明代香炉山多次事变中之一次。平越卫职役于景泰二年(1451年)香炉山历功而得升充者数例。如平越卫前所正千户郭清,“景泰二年香炉山斩首三颗”[2]“郭怀恩”,9。军役纳升试所镇抚周宗,“景泰……二年香炉山等处杀贼获功十三次、斩首二颗”[2]“周宗汉”,86。正德十一年(1516年)七月,“贵州车椀寨苗贼阿傍等纠各寨苗为乱于清平、平越卫地方……盘据香炉山,转掠湖广偏桥等处”[4]卷139,正德十一年七月乙酉。至十三年(1518年)二月,“贵州苗贼阿傍等平”[4]卷159,正德十三年二月戊戌。十四年(1519年)三月,“录贵州香炉山获贼功升赏官旗军民严义等一百五十三人有差”[4]卷172,正德十四年三月丁未。平越卫副千户张佑,功升正千户,“(正德)十四年征香炉山斩首三颗升指挥佥事”[2]“张鹏翼”,25。此外,又有平越卫总旗陈济,“正德九年香炉山等处一人自擒斩贼级三名颗”,“以香炉山功升试百户”[2]“陈廕”,103。还有“平越卫实授总旗升试百户一员钟廷”,也系香炉山获功升级[2]“钟永贵”,101。

香炉山“山险要,为一方最,下有田有耕,频年多为盗据”,可守而兼可耕,故至嘉靖十二年(1532年)时,明廷“因人情之便”,“移贵州清平卫中左所于香炉山”[5]卷149,嘉靖十二年四月丙戌,将该地设为驻军地点。

三、开通道路与草塘之役

正统十四年(1449年)至景泰元年(1450年),在明朝廷有土木之变和北京保卫战,在贵州亦有诸般变乱,如“邛水苗陷思州府,烂土凯口苗攻都匀城……草塘苗龙惟保陷石阡府”,“苗陷平越卫,苗陷黄平所,苗陷思南府”等[3]26。此种背景下,贵州主要交通道路阻隔,遂有“开通道路”之役。

平越卫职役在贵州“开通道路”及“草塘”诸役中屡立军功。如该卫所镇抚丘胜,“为事问发充军,景泰元年至三年本处开通道路擒斩贼级八名颗”[2]“丘宗尧”,15。正千户姜宗,景泰元年领军开通道路升指挥佥事[2]“姜汉”,25。景泰五年(1454年)四月,“四川草塘苖贼黄龙、韦保伪称平天大王,聚众攻劫播州西坪、黄滩等处屯寨营堡”[6]卷240,景泰五年四月辛卯。所谓草塘,盖即四川播州安抚司地,今瓮安县草塘镇,在为明代四川播州嵌入贵州东境之地,同样处于湖广通滇交通线侧。

平越卫职役在草塘之役中颇多历功升充职役者。例如,平越卫指挥同知刘璿,景泰五年(1454年)“草塘等处功升一级”升指挥使。[2] “刘应武”,22该卫所镇抚为事问发充军丘胜,“(景泰)四年征草塘等处节次杀贼斩首三颗,有功五年升小旗”[2]“丘宗尧”,15。“戴胜原袭祖职所镇抚,草塘斩首六颗升副千户”[2]“戴崇武”,23。世袭百户齐胜“于草塘杀敌有功升副千户”[2]“齐臣”,21。总旗唐斌“景泰四年草塘斩首三颗升试百户”[2]“唐希尧”,38。旗军陆仕“景泰四年草塘蛮贼节次斩首级四颗,五年升实授小旗”[2]“陆惠”,4。“张琳景泰四年替役,五年征进草塘杀贼有功,升实授小旗”[2]“张应文”,53。试百户邓兴“景泰五年贵州草塘等处杀贼获功升一级”[2]“邓遵”,59。孙成“景泰四年以百户贵州草塘功升副千户”[2]“孙尚宾”,62。李庆“以百户正统四年草塘功升副千户”[2]“李章”,75。张海“景泰四年征草塘等处节次杀贼斩首有功”[2]“张胜武”,80。舒用“景泰……四年草塘有功五年升小旗”[2]“舒应春”,85。小旗徐文“景泰四年征草塘杀贼有功升总旗”[2]“徐世卿”,87。百户吴亮“景泰五年贵州草塘等处杀贼有功升一级……升副千户”[2]“吴尚文”,90。百户麻英“景泰四年草塘杀贼升副千户”[2]“麻献能”,95。刘旺原役小旗,“景泰四年草塘三颗升总旗”[2]“刘松”,100。在草塘历功的平越卫职役中,小旗兰真“景泰四年草塘斩首三颗升实授总旗”,历功地点即“草塘三百罗寨、地砲寨”[2]“兰世奇”,96,正是实录提及的黄龙、韦保所据“地泡山寨”及其“党族潜伏”之“三百罗等寨”[6]卷240,景泰五年四月辛卯。其他历功职役提及具体村寨地名又有丁瑄、毛荣、姚昇、周宗等。丁瑄“景泰四年草塘开通道路,五年克金谷都等寨斩首三颗”[2]“中所总旗一名”,105。毛荣“景泰四年草塘开通道路克罗硬等寨,五年克孔谷都上塘等寨,共斩获首级三颗例升一级”[2]“毛恩”,53。军役纳升试所镇抚姚昇“(景泰)四年草塘开通道路,飞缚砲硬斩获首级,合口寨斩获首级,十八日罗硬寨斩获首级,五年克孔谷都寨获功五次,斩首三颗”[2]“姚大鳌”,54。总旗纳升所镇抚徐亨,“景泰四年草塘开通飞练道路,克长滩等寨,清水江杀贼斩首三颗”[2]“徐楠”,63。历功实授所镇抚周宗,“(景泰)五年克夹水等寨获功五次、斩首三颗”[2]“周宗汉”,86。又有副千户仲义,“景泰五年清水江捉捕贼寇有功升正千户”[2]“仲恩”,42。草塘与平越卫杨义司地之清水江地方相近,战役也涉及其地。

前述平越卫职役草塘历功者颇众,正如选簿自身所载:“景泰五年钦升官五百八十九员,俱于贵州草塘等处功升一级”[2]“刘应武”,22,该近600员功升一级的武职官员,来自贵州、湖广及四川诸卫所,贵州境内卫所武职多以此历功。

四、东苗之役

草塘之役后,旋又有东苗之役。天顺二年(1458年)四月,“东苗十三番贼首干把猪等僭称伪号,攻劫都匀等处”[6]卷290,天顺二年四月癸酉。次年(1459年)四月,东苗事平[6]卷302,天顺三年四月己巳。但明廷大肆升赏东苗功却在天顺七年、八年间(1463年、1464年)。天顺七年(1463年)底,“升征剿贵州东苗贼徒获功官军二千七百余人俱一级”[6]卷360,天顺七年十二月辛卯,“天顺八年贵州东苗地方擒斩获功官一千五百八十一员”[2]“齐臣”,21。前引实录2700余人包括卫所官、军在内,而选簿所载1581员则仅指“官”而言,七年底可理解为命令颁布的时间,而八年则属落实到各卫所的时间,二者并不冲突。

平越卫职役东苗历功者为数不少,如丘胜、陆仕、张琳、周刚等,皆小旗有功升总旗者。丘胜,“(天顺)三年征东苗等处节次杀贼斩首三颗有功,七年升冠带总旗”[2]“丘宗尧”,15。陆仕,“天顺三年东苗节次斩获贼级四颗八年升总旗”[2]“陆惠”,40张琳,“天顺二年征进东苗杀贼有功升实授总旗”[2]“张应文”,53。周刚,“天顺二年东苗有功升总旗”[2]“前所冠带总旗一员”,106。总旗张海、徐文等,皆总旗升试百户者。张海,“天顺二年征东苗斩首有功……七年以东苗功升试百户”[2]“张胜武”,80;徐文,“天顺二年征东苗生擒斩首有功升试百户”[2]“徐世卿”,87。平越卫百户升副千户5员,邓兴、葛信皆在其中。邓兴,“天顺八年,贵州东苗破擒磨改贼获功例升一级,平越卫实授百户升副千户”[2]“邓遵”,59;葛信,“天顺二、三年征东苗斩首功升副千户”[2]“葛应朝”,82。

平越卫副千户升正千户者7员,如李庆、麻英、赵瑄、齐胜。李庆“天顺二年东苗功升正千户”[2]“李章”,75,麻英“天顺三年东苗杀贼升正千户”[2]“麻献能”,95赵瑄、齐胜皆在“钦升官杨茂等一千五百八十一员”[2]“赵大棋”,57,“平越卫副千户升正千户七员”之内[2]“齐臣”,21。此外,又有署指挥佥事郭清,“天顺三年东苗斩获贼级三颗功升指挥佥事”[2]“郭怀恩”,9和平越卫指挥使刘璿,“东苗等处获功升都指挥佥事”[2]“刘应武”,22。

此次“东苗”之役所涉及范围,有“东苗之羽翼”的“谷种等处山箐诸夷”,官兵进军之地有“青崖”“牛皮箐”“谷种”“鬼山”等地,各攻克“水车坝等一百四十七寨”,石门山,“摆伤等三十九寨”,“董农、竹盖及甲底一路”,“羡塘及金配江瓮摆省等四百三十七寨”,“六美山翁受河等处”[6]卷302,天顺三年四月己巳。从这些村落大致范围看,当在贵阳周遭及迤东迤南花溪、龙里一带。

五、都匀、都清之役

平越卫职役都匀、都清历功多在弘治六、七年(1493年、1494年)间。都清指都匀、清平卫地方,笼统而言,都匀与都清所指实同。

弘治四年(1491年)十二月,“烂土酋乜富架、重恶龙等叛”[3]27,“僭称王号,杀掠都匀、清平诸处”[7]卷58,弘治四年十二月戊午。次年(1492年)四月,“副都御史艰廷瓒、总兵镇远侯顾溥帅师讨烂土蛮”[3]27。七年(1494年)二月,“烂土蛮平”[3]27。烂土原置长官司,属都匀卫,后都匀设府,属独山州。在都匀或曰都清一役中,也即讨平“烂土蛮”一役中,平越卫职役亦有多人历功。如“平越卫小旗升总旗”张泰二”[2]“小旗一名”,104—105;总旗“征都匀小拱背寨、苗箕寨斩首五颗升试百户”兰继祖[2]“兰世奇”,96、总旗“都清鸡买寨等处斩首有功升试百户”刘完[2]“刘效廉”,31、总旗升试百户杨义[2]“杨时杰”,66;总旗“弘治六年都匀有功七年升试百户”戴纲[2]“戴世臣”,51和杨老站百户“征都匀一人自擒斩贼级四名颗”曹泰[2]“曹怀忠”,94;所镇抚“弘治七年都匀功次一人自擒斩贼四名颗”升实授百户丘岳;[2]“王都”,12“都匀功擒斩升一级副千户升正千户”邓瑄;[2]“邓遵”,59指挥佥事“弘治六年都清斩首升指挥同知”高贤[2]“高远”,42和“都清俘获幼男升指挥同知”戴铨[2]“戴崇武”,23;指挥同知“弘治六年都匀杀贼斩首四颗,七年升平越卫指挥使”郭璘等[2]“郭怀恩”,9。大体而言,此次因“都匀功次一人自擒斩贼级四名颗”而升充旗役或升授职级的“官、舍、旗、军人等”达700人[2]“小旗一名”,104—105,平越卫职役以其来自附近卫所而参与其中,且有相当部分因之历功升级。

六、普安之役

普安之役也即米鲁之役,自弘治十一年(1498年)掳太监杨友至成化十六年(1503年)事平,前后历时逾六年。平越卫官军与役其中,如指挥同知高贵“十四年普安斩首升指挥使”[2]“高远”,42,戴铨亦以普安功升指挥使[2]“戴崇武”,23,百户施贤“普安功升副千户”[2]“施贤”,79,试百户升实授百户戴纲“十四年普安、安南有功”[2]“戴世臣”,51、兰继祖“十四年征普安阿旧寨、江西坡下硬寨斩首四颗”[2]“兰世奇”,96、刘完“十五年普安水竹山等处斩首三颗”[2]“刘效廉”,31亦皆升实授百户,总旗张晖“十五年征进安南、普安地方有功”[2]“张应文”,53、总旗商彦通“弘治十五年普安有功”[2]“右所冠带总旗一员”,104皆于十八年(1505年)升各自所在卫所试百户,还有小旗舒仪“弘治十五年征普安有功升总旗”[2]“舒应春”,85。

七、乖西清水江之役

乖西在明乖西蛮夷长官司地,属贵州宣慰使司,在今开阳县境,分别以杨氏、刘氏为正副长官。名清水江,在明有云南清水江,有贵州清水江。贵州清水江有入于沅江者,即今清水江流域地,又有经流乖西地而注入乌江者。万历《黔记》卷九《山水志中·平越诸水》载:“城西四十里有清水江,源出贵州宣慰司界,流入新添司界,雄视诸溪”[3]257。《明史》亦载,平越卫所属杨义长官司,境内“有清水江,上流自新添卫流入,经城西,又名皮陇江,北经乖西、巴香诸苗界,而入乌江”[8]1207。

正德六年(1511年)四月,“贵州乖西苗贼阿杂叛,守臣请调湖广、云南附近汉土官兵协征”[4]卷74,正德六年四月乙未。八月奏捷,官兵“攻破各乖苗等六百三十余寨,擒斩千余人”[4]卷78,正德六年八月己丑①。选簿叙述平越卫职役乖西、清水江或乖西清水江历功而得升充者,大概皆正德六年功次,所指皆同。选簿载:

正德六年,贵州征剿乖西、清水江苗贼功次,平越卫升一级不赏一人自擒斩贼级三名颗、四名颗官舍旗军共四员名。[2]“丘宗尧”,15

平越卫武职、舍人、总小旗、军等,共计有40员名因擒斩贼级3名颗、4名颗升一级。据平越卫选簿所载,升充职役者有“军人升小旗”杨茂[2]“杨应春”,52、陈庆[2]“陈廕”,103;“实授小旗升实授总旗”周得[2]“周伋”,72、袁志聪[2]“袁武”,40、文玉[2]“文嘉爵”,88、钟廷[2]“钟永贵”,101;有“实授总旗升试百户”许贞[2]“许仁”,89、刘鉴[2]“刘松”,100;有“实授百户升副千户”杨义[2]“杨时杰”,66、刘珍[2]“刘效廉”,31、戴纲[2]“戴世臣”,51、安泰[2]“安大朝”,91;有副千户升正千户丘汉[2]“丘宗尧”,15、戎经[2]“戎羽”,45、吴瑞[2]“吴尚文”,90、曹廉[2]“曹怀忠”,94;有正千户升指挥佥事周勋[2]“周易”,17、李贤[2]“李章”,75;有指挥同知升指挥使戴清[2]“戴崇武”,23。其中,戎经副千户升正千户实因“报效”[2]“戎羽”,45而非擒斩贼级3名颗以上,试所镇抚周伦亦以“乖西报效升百户”[2]“革发乙员”,78。安泰功升副千户,除了“正德六年乖西斩首三颗”外,还有“石阡斩首两颗”[2]“安大朝”,91。

八、镇筸之役

镇筸当系镇溪、筸子坪之合称,在今湘西凤凰县境。镇筸密迩铜仁,正德间“镇筸五寨平头乌龙等处苗贼龙童保、龙麻阳等构乱岁久”,“湖广、贵州镇巡官调汉土官军攻之”,至正德八年(1513年)四月“破其巢穴”[4]卷99,正德八年四月癸卯。

平越卫职役在镇筸之役中的表见,犹如其在正统间麓川战役一样,虽非本卫周遭地区或本省境内作战,但历功充授职役者并不在少数。平越卫武职刘怀,“为事降指挥同知,镇筸功复升指挥使”[2]“刘应武”,22;正千户戎经,“七年镇筸搜斩一颗、擒斩二颗”升指挥佥事[2]“戎羽”,45;正千户戴勇,“镇筸功升指挥佥事”[2]“戴伦”,47;正千户丘汉,《镇筸功次勘合》载其“一人自擒斩贼级三名颗升指挥佥事”[2]“丘宗尧”,15;副千户刘赋镇筸功升正千户[2]“刘待聘”,30,百户周伦“镇筸功升副千户”[2]“革发乙员”,78;总旗袁志聪“七年镇筸斩首三颗升试百户”[2]“袁武”,40;总旗陆季景“正德七年……筸子坪苗贼斩首一颗、天生岩硬寨斩首一颗、俘获幼女一口,正德十年升试百户”[2]“陆惠”,40。从总小旗役到指挥同知皆有历功者,平越卫职役调征镇筸者当不在少数。

九、征播、援黔等晚明诸役

嘉靖而后,贵州地方多故,其遑遑大者如播州之役、奢安之乱等。平越卫署指挥佥事正千户张鹏翼,“万历二十八年征播,攻平越、乌江等处,亲斩首级九颗升署指挥使”[2]“张鹏翼”,26。平越卫舍人安良臣,“平播”历功一级,得以副千户职并袭正千户[2]“安大朝”,91。

与天启元年(1621年)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叛乱相呼应,贵州安邦彦也于天启二年(1622年)叛,贵阳被围,黔省骚动,是有“援黔”之役。该役中,有平越卫指挥同知王建中,“于天启三年援黔阵亡,题奉钦依袭升二级”,嫡长男王运昌“合准袭升都指挥佥事,以后子孙止许世袭指挥使”[2]“王都”,12。又有舍人钱万选,“查得本舍因安酋叛逆,前后亲斩贼级一十二颗”[2]“钱以成”,86,得由试百户升袭正千户之职。

结 语

平越卫职役参与的地方军事行动,大多与贵州及邻省地区的少数民族活动密切相关。明初洪武时期越州、西堡、水西、清水江诸役外,景泰香炉山之役、贵州开通道路及草塘之役、天顺东苗之役、弘治都匀(都清)之役、普安之役(米鲁之役)、正德乖西清水江之役、镇筸之役,以及明后期征播、援黔(安邦彦)诸役,皆其荦荦大者。

然而,并非只有前列诸项地方战事。如正统四年(1439年)计砂寨苗变,“钦升官八十五员”中亦有“平越卫正千户升指挥佥事一员刘璿”[2]“刘应武”,22;又如嘉靖十四年(1535年)都匀凯口之役,平越卫试百户冷尊、杨魁等,皆历功升实授百户[2]“冷璧”,71,杨魁“攻大囤镇溪山斩首一颗,攻大囤内后山斩首一颗,攻大囤绝顶斩首一颗”[2]“杨应春”,52。其他又如百户张勇“成化十五年以百户攻打阿尾寨功升副千户”[2]“张鹏翼”,26军役夏应科“于崇祯二等年顶祖役在于乌柳等寨地方共亲斩苗级九颗”升试百户[2]“夏应科”,29。如此类规模相对较小的军事活动,亦难枚举。其他职役历功而不详事由,阵亡伤故而不载本末者,更难一一补缀。

在明代贵州历史与地理领域的研究选题中,民族史地问题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但是,由于文献缺略,视野局囿,长期以来难有突破。因此,从卫所职役履历的维度讨论卫所在地方的军事活动,窥探卫所与土司、卫所与少数民族的互动关系,通过历次军事活动所涉及的村寨地名、军事路线、规模和后果的探寻,拼凑出更为具体的历史“碎片”,并将之与“现代”的民族乡村史地进行“沟通”,或许也是民族史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注释:

① 原作“谷乖赏”,据《明武宗实录校勘记》改“各乖苗”,当是。

猜你喜欢
清水江景泰都匀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乡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浪淘沙·听父亲谈景泰一条山 如山似水君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建成贵州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变都市
清水江“清白”文书的特征研究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民国年间贵州清水江木价结单文书解读
浅谈景泰方言亲属称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