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旗渠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8-01-01 07:15王之睿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林州红旗渠意识

王之睿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红旗渠建成通水已半个多世纪,在红旗渠建设中孕育并不断丰富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是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用了十年时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1997年7月,中宣部向社会公布了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中就包括河南省的林州红旗渠纪念馆、兰考焦裕禄烈士陵园、安阳殷墟博物苑。之后,红旗渠相继被列为中央国家机关和众多高等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旗渠精神正日益强烈地激发无数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巨大热情。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国家未来能否取得巨大创新发展成果取决于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及这种创新意识的强弱程度。什么是创新意识呢?所谓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1]。换言之,创新意识是一种兼具开创性和稳定性的精神状态。以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创新精神为教材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进一步挖掘、弘扬红旗渠精神巨大价值的必然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红旗渠是林州人民聪明智慧与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红旗渠是在不可能的时间、不可能的地点修建的不可思议的工程。红旗渠开工建设的时候正是全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林州人民的温饱一时成了大问题。为了改变千百年来缺水的状况,满足人民用水的需要,林州人民硬是凭着宁肯苦干决不苦熬的信念,毅然决然地上马了引漳入林(后改称红旗渠)工程。红旗渠渠道蜿蜒曲折,横卧于太行山腰70余公里的总干渠是劈山凿洞而成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世所罕见。解决一系列工程难题的过程,就是林州人民全面展现聪明才智的过程。如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石灰,他们就砌建了许多小窑烧制石灰,还创造性地使用“明窑堆石烧灰法”,依据工段工程需要量,任意定规模,就地取材,就地烧制,随用随烧,缩短运距,保证工程需要。又如为解决总干渠跨越浊漳河的难题,他们设计建造了红旗渠上一个创造性的工程——空心坝,坝中过渠水,坝上流洪水,渠水不犯河水。空心坝呈“弓”形,以增强对上游河水的抵抗能力。坝内河道为双孔设计,南北两头设有导水墙。该工程是渠水河水交叉作业的典范,不啻为水利建设上的一个奇迹。红旗渠建设中与此类似的创造性施工方法和工程设计不胜枚举,可以说,没有林州人民极富智慧的创造力,就不会有红旗渠巨大的建设成就。2013年,继天安门观礼台和青藏铁路之后,红旗渠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中荣获经典设计奖,成为中国大陆(内地)唯一被世界承认的国际A类创意设计活动中的第三个获奖工程,可谓实至名归。

二、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一代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在此过程中离不开青年一代的不懈探索和刻苦创新。创新既是时代对青年的深切呼唤,也是青年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当代青年生存的必需品。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2]在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具活力的时期,大学生们思想活跃,想象丰富,勇于挑战,充满了创新的激情,通过正确引导和具体指导,能够将这种创新激情转化为持久的创新动力。当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养成创新习惯后,创新思维将伴随他的终生;当多数人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后,一个国家才称得上是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肩负着巨大的创新责任,在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既要创造丰硕的创新物质成果,又要创造丰富的创新精神成果,即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用红旗渠建设的创造性成果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红旗渠十年建设历程有无数的创造,林州人民善于创造、勇于创造、成功创造的优秀品质是红旗渠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是一部鲜活的育人教材,运用红旗渠建设的创造性成果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传承红旗渠精神的必然要求。

(一)砥砺创新意志——解决创新为了谁问题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同一般的实践活动相比,创新作为求新求异的开创性实践活动,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智慧,需要耗费更多的脑力劳动和时间,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也更大,因而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体现。”[3]因此,创新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够实现的。

要实现创新,必须有坚定的创新意志。意志具有强烈的行动目的性特征并与克服任何困难紧紧相连。林州人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修建红旗渠,靠的是党的领导以及党领导下人民群众激发出来的坚定意志。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在已经实现政治翻身的新中国尽快实现生活的富裕,往远里说是过上幸福生活,往近里说是喝上一碗甜甜的水,这就是强烈的目的性。在林州人民看来,这种直接改善自身命运的目的性愈强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行动就愈持久,对待任何困难和挫折就愈有信心。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当年红旗渠建设中的困难,那时,林州人民既要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挑战,又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他们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红旗渠的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

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要激发他们强烈的创新愿望,久久为功形成坚定的创新意志。红旗渠建设者坚定的意志品质为今天的大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以这种坚定的意志塑造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再好不过的教材。

(二)促发创新思维——解决怎样创新问题

方法往往来自于动力,动力常常来自于思维。创新思维是要打破常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而独特的解答。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是突破其思维定势。思维一旦陷入定势的框框,就很难舒展创新的双翅。思维定势往往产生于对各式各样权威的依赖,产生于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产生于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

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是运用创新思维的典范。在修建红旗渠之前的数百年时间内,林州人民进行了无数次的引水尝试,如明代万历年间林县知县谢思聪主持修建了一条深约1 m、宽约0.7 m、长约7 km至今仍通水使用的石砌水渠——人们为了感谢并怀念知县谢思聪而称之为“谢公渠”。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中,我抗日军民一面抗击日寇大扫荡,一面修渠浇田修建了一条“爱民渠”。古往今来所有这些努力,对于严重缺水的林州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林州人民饮水用水的问题,留下的只是遗憾和经验。个别人从中看到的是希望,但是更多的人看到的是无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林州人民没有被历史上曾经的失败吓到,而是突破林州无水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到邻省邻县“借”水,终于通过不懈努力引来了一渠清水。当然,在修渠过程中,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人打退堂鼓,这些消极失望的情绪之所以没有动摇林州人民修渠的决心,就是因为绝大多数群众相信党的领导,有那么一股不信邪的勇气,从而创造性地完成了一件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伟业。

新时代大学生是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多数人没有遭受过严重挫折,对他人的依赖程度较强。他们通过接受大学教育克服思维定势、形成独立思考习惯至关重要。林州人民的创造性贡献能够给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带来多方面启示。新时代大学生可以从林州人民身上学到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尊重自然规律,善于从一系列尝试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将个人聪明才智融入群策群力之中,灵活主动克服困难等思维品质。

(三)优化创新培育机制——解决创新合力问题

创新体现了全社会的需求,我们不能指望依靠某一个人的创新带来具有全局意义的进步。只有实现大学生群体创新意识的提升,才称得上创新意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成功。这就要求在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中进一步优化创新培育机制,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培养,使绝大多数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红旗渠史是一部凝结集体智慧、体现集体力量、完成集体创造的历史。红旗渠的设计与建设堪称完美,可是谁能想到当时的技术力量会差到只有一名中专毕业的技术员,施工条件会差到垒砌工具、爆破材料几乎为零的程度。没有测量器材,他们就用脸盆代替水平仪,竟然修出了落差只有1/8000的渠道;没有吊装设备,他们竟然修成了最高处24 m、每孔跨8 m、纵坡1/1700的桃园渡桥;没有雷管炸药,他们竟然依靠自制炸药,创造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打通了616 m长、纵坡1/1500的青年洞。这些艰巨的任务全部是依靠集体力量完成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者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要,这已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所证实。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4]可见,人与人的共同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多么重要。红旗渠建设中随处可见的合作态度及相互探讨时碰撞出的思想火花能够启示我们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创新意识培育。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就必然缺乏应有的创新激情,极不利于大学生将来对社会的回馈。2010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提出“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6]。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任务,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高大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不懈追求。

猜你喜欢
林州红旗渠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意识不会死
迷情大丽花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24小时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丽花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