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的选育技术

2018-01-01 21:54范秀兰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10期

摘要:青杂3号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其产量较高,油菜品质高,增产效果好,当前在青海省境内已广泛推广。

关键词:甘蓝型;双低油菜;青杂3号;选育技术

范秀兰. 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的选育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9):30.

油菜作为一种经济效益很高的农作物,近年来在各地的种植范围都越来越广泛,在油菜栽培过程中,杂交品种的性能比较优良,具有良好的抗病性、抗逆性,而且青海省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异花授粉作物的繁种和制种,是天然的杂交制种基地。

青海省属青藏春油菜生产区,对油菜制种研究十分深入,当初引入本省境内的油菜主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甘蓝型油菜,主要品种是油菜青油14号,主要在海拔2800 m以下栽种;另一种是白菜型油菜,主要品种有青油241号。在油菜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油菜生长水平,技术人员开始进行杂交试验,产生了优良的杂交品种,其中青杂3号是一种常见的杂交品种,在油菜种植过程中不断推广,提高了油菜的适应性,促进油菜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一、甘蓝型油菜栽培现状

近年来青海省的油菜栽培面积进一步扩大,2000年时当地的油菜种植面积超过20×104公顷,已经超过当地的小麦种植面积,成为青海省的第一大農作物。在品种选择上以甘蓝型和白菜型为主,甘蓝型分布在海拔低于2800 m,无霜期比较长的地区,白菜型一般种植在海拔在2800 m以上,无霜期比较短的地区。

海东市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高寒、干旱,全年日照时间长,而且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夏温差小。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特殊,所以气候地理分布差异较大,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气温也随着海拔升高而骤减。海东市的海拔主要集中在1700-2500 m之间,超过3000 m的地区十分寒冷,油菜栽培也主要集中在海拔为2000-3000 m区域之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甘蓝型油菜经过了2-3次品种更换,育种工作不断继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相对于白菜型油菜而言,甘蓝型油菜的育种难度较大,品种更新比较缓慢。当前在海东市栽培的甘蓝型油菜还主要以20世纪70年代培育的非优质品种为主。甘蓝型油菜相对于白菜型油菜而言,产量高,抗病性强,如果能够培育出更新的品种,对白菜型油菜的优质特性进行替代,则会进一步提高油菜的产量,并且改善品质。

在油菜栽培过程中,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是选育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创造出性能更优的油菜品种,并且以这些优质的种质资源作为亲本,培育出更优秀的杂交品种[1]。

二、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的选育过程

1、选育过程

(1)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种质资源的筛选

从1994年开始青海省引进了国内外35个甘蓝型双低品种,当时所栽培的主要品种为青油14号,作为参照组,调查引进品种的生物特性,最终筛选出6个比青油14号早熟大约15天以上的双低品种,分别是中双3号、华双2号、90I400、254、YG繁1和D4六个品种。

(2)甘蓝型双低亲本种质资源的创新

青海省对引进的油菜品种进行杂交试验创新,采用中双3号、90I400、254和YG繁1作母本,与当地的白菜型早熟品种门源小油菜杂交进行杂交,其中杂交培育的方式为:F1自由授粉,F2和F3则着重选择长相偏甘蓝型的早熟单株套袋自交。油菜的初花期与成熟期呈显著相关,因此可以将开花期作为油菜成熟的指标,在油菜品种选育的时候利用生活在海拔大约为2800-3000 m之间的白菜型青油241作为对照,比青油241开花早五天或者晚五天之内的株系选单株套袋自交,其余的都淘汰。按照这种方法进行选育,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杂种组合的F4株系中选育出8个双低特早熟株系。

(3)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

利用上述选育过程中选择出来的8个特早双低株系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331A进行测交,并且对各种组合的发育特性进行分析发现,以株系482为亲本的测交组合完全恢复可育状态,由此可以说明482为恢复系,其余的七个组合保持彻底不育状态。然后有开始对彻底不育的组合进行回交,每年种植2代,发现有三个株系出现了微量花粉,但是039、144和1256依旧保持彻底不育状态,对彻底不育的三个株系机械进行回交之后育成稳定的不育系039A、144A和1256A。再采用特早熟双低不育系144A与恢复系482R进行杂交组合,并且进行产量和抗性检测与鉴定,育成了青杂3号,具有很高的抗逆性、抗病性,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很强,在很多地区广泛推广。

2、青杂3号的产量和抗性表现

杂交油菜品种的抗性相对于普通品种而言要好很多。对于育成的青杂3号进行试验发现,在10个试点进行栽培之后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320 kg,与对照组的白菜型油菜品种241相比较而言,增产达到48%,效果显著。在第二年试验中,同样选择十个试点区域,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360 kg,与青油241进行对比发现增产效果达到31.6%左右,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对青杂3号的品质形状以及抗性进行研究发现,青杂3号中的芥酸含量大约为0.5%,每克大约含硫甙29.4μmol,含油量为44.27%。在青杂3号栽培试验过程中,与青油241进行对比,在两年之内青杂3号的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大约为10.2%和3.5,相对于青油241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低21.8%和10.7。菌核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对青杂3号生长过程中的病害进行研究发现,接种3天之后,青杂3号的菌核病病斑的直径只有2.3 cm,青油241的菌核病病斑直径为5 cm,由此可见,青杂3号的抗病性明显优于青油241。

参考文献

[1] 王发忠,王秀兰,薛顺兰. 甘蓝型双低特早熟春油菜三系杂交种青杂三号丰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7(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