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怎么建?业内专家在学术年会上提出了这些建议

2018-01-02 05:34
辽宁自然资源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镇土地特色

特色小镇怎么建?业内专家在学术年会上提出了这些建议

“文化于国,是一种生命力,国无文化不立;文化于镇,是一种竞争力,镇无文化不强。”12月3日,在浙江宁波举办的中国土地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土地文化分会场上,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巡视员董祚继的一席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围绕“土地文化与特色小镇建设”的主题,来自国土资源部、浙江大学、西南大学、苏州市政协、河南省驻马店市土地学会、山东省高密市国土资源局的6名专家和代表,从土地文化的角度剖析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未来,为在场的100多位听众带来了一场土地文化的饕餮大餐。

特色小镇应遵守“八大法则”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专家,董祚继题为《特色小镇咏叹调》的发言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又富有建设性。在他看来,特色小镇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土壤,符合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导向,契合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新向往,为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可以说恰逢其时。特色小镇应遵守“八大法则”,即适者生存、谋定后动、以产为纲、文以载镇、守正出奇、融贯和合、民为镇本、市场育镇。他以对特色小镇的“说文解字”作为报告的总结:“特”者,独特也,独特的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根基;“色”者,丰富也,丰富的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小”者,精致也,精致的生活是特色小镇的底蕴;“镇”者,集散也,集生产高效、生活宜居、生态良好于一身也。正如中国土地学会文化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副社长霍雅勤点评所言,董祚继的发言如一曲优美的咏叹调,既有大调的欢快,又有小调的柔美,在听众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以土地文化成就小镇的特色

来自江苏的周伟苠是一位“老土地”,长期从事土地管理与土地文化研究。担任苏州市高新区政协主席之后,开展了大量特色小镇调研工作。他的发言从对土地文化的正本清源入手,指出了当下特色小镇建设“千镇一面”没有特色、“有形无核”难以为继、一哄而上造成浪费的问题,并结合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提出要以当地的资源(土地文化基因)带动产业和就业的发展,以土地文化成就小镇的特色,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文化孕育了产业,产业光大了文化,特色小镇应该承担起各地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他提出的这一观点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引得点评专家董祚继情不自禁现场唱起了《多情的土地》。

现有政策设计存在这些问题

浙江是特色小镇的发源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执行会长张蔚文教授,采用文本量化分析法,从特色小镇政策文本的基本特征剖析入手,分析了现有政策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特色小镇内涵理解存在差异;特色产业同质化倾向严重;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数量惊人;考核标准缺少个性化;扶持政策呈现“两极化”等。针对以上问题,她提出进一步厘清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内涵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政策、营造适合市场机制运行的政策环境等建议。

贵州安顺屯堡小镇建设案例

作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十三五”期间,长三角将打造200多个各级特色小镇,这些小镇不仅有产有城、宜业宜居,更将江南水乡特色、现代化城市梦想、新兴经济业态融合,尽显长三角的人文和产业魅力。

来自西南大学的殷清慧博士以贵州安顺屯堡小镇建设为例,从土地文化视角展示鲍屯小镇“特与色”的三生空间建设风貌,同时加入屯堡其他小镇建设成功事例,总结了土地文化在屯堡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贵州喀斯特山区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借鉴价值。她提出:继承和发扬健康的土地文化,提升土地品位,走内涵建设;贵州山区小城镇规划布局应立足自然,尊重土地,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贵州山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她对于鲍屯小镇建设经验的总结,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两位基层国土部门的代表。来自山东省高密市土资源局的张友勤,分享了高密市依托文学大师莫言故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文化,打造“红高粱”文化品牌,开展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建设的做法。无论是“东北乡文化艺术中心”、还是红高粱影视基地,都体现了浓郁的土地文化气息。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国土资源局的吕娜则以驻马店为实例,分析了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诸多矛盾,并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要有更高的美学理想、文化追求,实现“绿、静、雅、逸、和”的境界。他们的报告以基层实践为基础,提供了土地文化与特色小镇结合的鲜活经验。

“特色小镇的底气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滋养、独特的文化魅力。”正如董祚继在《文化是特色小镇之魂》一文中所说的,只有文化的底蕴,才能托起特色小镇。为特色小镇注入土地文化内涵,特色小镇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专家观点

张蔚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执行会长):

“创新”是推动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内核,它对新兴产业的培育与传统产业的升级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长远战略目标不谋而合。但创新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作用,更需要市场的拉动作用。市场是创新的最终试金石,也是特色小镇的筛选器。换而言之,特色小镇的成功与否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因此,特色小镇政策设计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尽力营造适合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

周伟苠(苏州市高新区政协主席):

纵观中外知名的小城镇都是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当地的资源(土地文化基因)带动产业和就业的发展,围绕产业和就业的发展而形成的特色,方才具有可持续性。虽然当前国家推行的“特色小镇”建设,赋予了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等重任,但“特色小镇”仍然需要回归到现代城镇体系,惟有此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只有小镇的产业发展真正具有特色,才能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一方面要服务于大中城市,另一方面也要将保护和创新相结合,整合当地资源,结合当地文化来规划建设。

殷清慧(西南大学博士、贵州安顺学院副教授):

贵州山区特色小镇建设中要突出“特”与“色”,需走内涵发展道路,继承和发扬土地文化,提升土地品位;应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做好小镇土地规划,功能分区明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以突出特色的同时,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吕娜(河南省驻马店市土地学会副会长):

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土地文化,土地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只有重视、挖掘、利用好土地文化的潜质潜能,才能避免千篇一律、千镇一面的小(城)镇建设。此外,特色小镇建设应以“田园城市”为理念,有更高的美学理想、文化追求,简言之为“绿、静、雅、逸、和”五个字。特色小镇建设正适逢其时,要勇于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战到底。

张友勤(山东省高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科学统筹规划,拓宽特色小镇发展用地空间。在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重点保障特色小镇旅游、健康及其他产业用地。其中为莫言老家东北乡红高粱影视基地增加建设用地区面积600亩,增加一般农田面积3000亩,助其打造文化旅游重镇。支持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去年为助力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建设,我们将国土文化建设与之相融合,投资25万元建设了300多平方米的“东北乡文化艺术中心”,内设“书法绘画”、“文学创作”、“戏剧研究”等功能分区,配齐了办公及各种活动设施,为东北乡特色小镇建设注入了新内容,增添了新活力。(中国国土资源报)

猜你喜欢
小镇土地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我爱这土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完美的特色党建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