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团有大作为
——观稷山县蒲剧团现代戏《党的女儿》有感

2018-01-02 03:22祁爱斌
戏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蒲剧稷山县剧团

祁爱斌

小剧团有大作为
——观稷山县蒲剧团现代戏《党的女儿》有感

祁爱斌

祁爱斌,男,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所长,《戏友》主编。

一个县级剧团,能够选送代表剧目参演首届山西艺术节,与众多大院团的优秀舞台剧同台竞演,将会激荡出怎样的艺术火花?一个县级剧团,敢于移植被全国观众熟知的红色经典传奇剧目,并参评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将会给观众带来怎样惊喜的视听享受?带着诸多不可思议,更怀着满心期待,8月29日晚上,在太原市工人文化宫剧场,我终于观摩到了由稷山县蒲剧团移植演出的现代戏《党的女儿》。

然而,先于戏里的感动,戏外的用心和苦心已经先行感染了我。距离开戏还有十多分钟,刚一迈入剧场前厅,我瞬时被一群人热情“包围”,正在不知所措间,我的手中多了一份节目单、一小袋稷山板枣,一份稷山“国家板枣园欢迎您”的宣传册和一面印有“首届山西艺术节展演剧目蒲剧《党的女儿》”的小旗子。此情此景,让我自然联想到几日前运城市蒲剧团在演出蒲剧《枣儿谣》之前,也是一样的热情、一样的有心。我边进剧场边思索,从诸般细节中可以看出,运城市委、市政府以及稷山县委、县政府正在试图借助山西省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广阔平台,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二重奏”来推介戏曲文化和旅游文化这两张地域名片。此番良苦用心搭载上这种“别具一格”的做法,让不少观众大为感动,真不愧“河东大地,人杰地灵”的赞誉。

好戏尚未开锣,我一边翻阅节目单,一边静候着大幕的开启。其实,《党的女儿》早已是人们熟稔于心的共产党人与反动派斗争的红色革命题材剧目。最早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上世纪50年代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主演的同名电影。直至如今,出现了各种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歌剧,以及全国多个艺术院团的戏曲剧种相继移植而成的舞台剧。蒲剧《党的女儿》正是稷山县蒲剧团移植于北京京剧院的同名经典剧目。漫步在艺术发展史中的思绪继而被深沉低回的音乐拉回到剧场,大幕徐徐拉开,一幅江西革命老区葱郁竹林的壮美画面映入眼帘,同时与舞台上敌人的嚣张气焰构成了强烈对比,全剧也就此展开。

蒲剧《党的女儿》同样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为背景。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致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而留下的游击队和地下党则成了敌人的心腹大患。因共产党员马家辉叛变,地下党员们惨遭杀害,损失惨重。武工委员田玉梅在老支书的舍身掩护下死里逃生。之后,叛徒与敌人定下毒计,以图全歼游击队。田玉梅几次虎口脱险,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她初心不改、坚持革命、重建组织,紧要关头为保护组织和同志,她奋勇跳崖,为党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曲英雄赞歌热情赞颂了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浩然正气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细细思量,英雄在逆境中抗争、在困境中受难是东西方文化最恒久的叙事母题之一,而田玉梅革命者与母亲的复合身份,又唤醒了潜藏在观众集体意识中的女性拯救意象,加之巧妙植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中国革命发展历程,才成了这一题材、这部经典能被反复消费的根本因由。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移植改编的编剧任国成、导演雷亚芬、音乐设计畅元发等主创人员都是本土创作人才。主创团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精神指导,秉着严肃而严谨的编创原则,在改编创作中既尊重经典,又大胆为蒲剧《党的女儿》赋予了更多有新意的创作手法。他们依照蒲剧的剧种特点,重新对原剧的故事、人物、情节、舞台美术等进行了提炼、补充和完善,使呈现在舞台上的每一个人物各具活力、各具特色,尤其是田玉梅这一形象的塑造更加突出,更显分量,不仅能够拉近人物与观众的距离,还使这部作品具有更加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观赏性。纵观全剧,这部在经典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蒲剧版《党的女儿》,主题立意更加鲜明,内涵更加深远,现实意义更加强烈,算得上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舞台力作。

戏曲不光是写意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古典艺术形式,同时也是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于听觉来说,本次移植是全新的音乐创作。该剧的音乐设计畅元发是一位资历颇深的蒲剧音乐艺术家,他根据每一位演员的声腔特点进行全新设计,让音乐阐发每一个舞台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为全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演变发挥了重要的渲染烘托作用。全剧音乐在保持蒲剧剧种特色的同时,揉入了更多山西民间音乐元素,让故事情节与音乐发展紧密贴合,使全剧呈现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于视觉来说,该剧的舞台美术设计称得上“简约而不简单”,既有江西大山深处浓密竹林掩映的地域特色,又对南方建筑风格进行了立体展示,而且制作精良、虚实结合、运用贴切,室内与室外交叉换景,自然流畅,充分利用环境叙事,符合剧情变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整体光效的运用,用冷色调营造了白色恐怖的观感效果,凸显了革命形势的艰难,反衬了共产党人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

令人赞叹的是,剧中几位主要演员的表演,无论是唱腔、道白、身段都具有相当的水准,他们虽然年轻,但却功底扎实。剧中人时而低回婉转、时而高亢激越的演唱,把蒲剧声腔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催人泪下、感化人心的艺术效果,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田玉梅的扮演者席武英,扮相端庄,唱功扎实,音色醇美,表演自然规范,人物刻画准确到位、恰如其分,准确地把一位共产党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真切地展现在舞台上,极富戏剧张力和感染力。叛徒马家辉的扮演者王海瑞是一位难得的蒲剧小生,他把一个贪生怕死、意志薄弱的无耻之徒的阴暗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他的表演拿捏适度、层次到位,真实传神地刻画出无耻叛徒可恶可恨的人物形象。扮演桂英的许巧凤和扮演七叔公的贺永斌,他们同样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唱念做打样样俱佳,能与场上的几位演员默契配合。其中扮演七叔公的贺永斌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演员,他那一双炯炯有神、光彩照人的双眸,把人物的机智勇敢和内心活动充分流露了出来。另外,他音质纯正、音域宽厚、音色优美的浓郁声腔特色,也让人听得如痴如醉,观众不自觉地随着他的演唱而激动。

稷山县蒲剧团是一个有着62年悠久历史的基层院团,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蒲剧人活跃在河东大地,他们始终以戏剧人的担当为人民而歌,在有限的条件下举全团之力为广大观众输送着精神食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积攒了丰厚的艺术财富,深得广大蒲剧观众的喜爱和热捧。62年不懈坚守,敢作为、有作为、善作为,这得益于稷山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的艺术规划,他们的高度重视充满了对文化发展的敬畏之心;得益于剧团长久以来所秉承的对蒲剧艺术的崇仰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得益于几代演职人员凝心聚力求真求美的团队协作。这一次,主创团队满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将他们过人的创作胆识、舞台经验和艺术激情化作创造性的劳动,使得稷山县蒲剧团的现代戏《党的女儿》成为又一个改编移植红色经典的成功典范。

(责编:张 玥)

猜你喜欢
蒲剧稷山县剧团
稷山县创建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评审
稷山县蔡村村千亩樱桃迎来丰收季
山西蒲剧现代戏研究综述
探索发展稷山县村级集体经济的措施
稷山瓜蒌喜获丰收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蒲剧的艺术特色与未来发展展望
浅谈蒲剧在现代年轻人中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