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联MMI结构的可调控偏振分束器设计与分析

2018-01-02 10:31王亚新唐雄贵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1期

王亚新 唐雄贵

摘 要:可调控偏振分束器是一种新型光波导功能器件,对于提升集成光子系统性能或发展新应用有重要作用。采用多模干涉光波导结构,利用液晶NLC(SLC077015-000)的各向异性和大双折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可调控偏振分束器。采用光束传输方法,对可调控偏振分数器的光学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偏振分束器通过调控液晶晶轴的取向,不仅可以动态调控TE模和TM模的输出端口,而且其消光比大于28.7dB,光损耗小于0.024dB。并且该器件结构简单,易于设计与制作,易于与其它光子器件进行集成,在集成光子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多模干涉;可调控;偏振分束器;液晶NLC

1 引言

偏振分束器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功能器件,且在多种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偏振分束器采用棱镜结构[1-2],属于体光学器件。虽然偏振分离在这种光学系统中易于实现,但其存在体积大、质量重等缺点。这种传统器件可应用于自由空间传输系统,但其不能在集成光子系统中应用。基于此,人们提出了多种波导型偏振分离方案,但是这些器件通常属于静态型器件,其偏振输出不能在线动态调控,这使得其应用领域和范围受到诸多限制,无法满足未来集成光子系统的需要。针对上述器件所存在的问题,人们积极探索新结构来实现可调控偏振分离,积极发展新应用。

2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通常,根据器件制作材料的来源分为无机波导、有机波导、混合型波导。为便于器件设计与制作,这里采用混合型波导。其器件的原理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图1(a)为器件的俯视图,图1(b)横截面图。在图1(a)中,器件由输入直波导、多模波导和输出直波导三部分组成,其中多模区波导为级联结构,长度分别为 和 ,宽度分别为 和 ,输入直波导和输出直波导的宽度均为 。器件横截面为条形波导结构,横截面图如图1(b)所示由下包层、芯层和上包层构成,下包层、芯层的折射率分别为 、 ,图中蓝色所示部分是上包层,其材料为液晶,具有正双折射特性。芯层的脊高为 ,脊的宽度为 。在图1(b)中,当电极间的电压为0时,液晶光轴初始取向与基板平行;但当上下电极之间施加饱和电压为U0时,由于电光效应其光轴取向从水平状态旋转到垂直状态。

通常,在多模干涉型波导中存在自成像效应,即在传播方向上会周期性地产生自身像,这是由多模区不同模场在传播过程中互相干涉形成。其周期性成像距离为[3]:

3模拟与分析

在所设计的器件中,波导芯层为有机聚合物材料IPC-E(25wt.%),其折射率为1.672;波导下包层和上包层材料分别为SiO2和NLC(SLC077015-000)向列液晶,其中SiO2材料的折射率为1.455,液晶NLC材料,其寻常光和非常光所对应的折射率分别为1.472和1.55。条形波导的脊高和宽度分别为1.7μm和3μm,其中多模区波导长度L1和L2分别为732μm和289μm,宽度W1和W2分别为为12μm和7μm,光信号波长为1.55μm。这里,采用光束传播法(BPM-3D)对所提出的波导型可调控偏振分束器的光学性能进行仿真模拟。当两端电极不施加控制电压时,液晶NLC的晶轴取向沿水平方向。经计算得出,TE波和TM波的消光比分别高达28.7dB和29dB,光损耗分别仅为0.024dB 和0.012dB。

实际上,光源并不是单色光,通常具有几十至上百纳米的谱宽,因而需要考虑光波长变化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这里假设入射光的波长变化范围为1.525μm~ 1.565μm。当液晶晶轴沿水平方向时,模拟结果表明,器件在较大波长变化范围内偏振消光比变化较小,这对于其实际应用十分有用。

此外,由于器件在工艺制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需考察工艺偏差对其光学性能影响。通常,基于MMI結构的光波导功能器件具有结构简单,工艺宽容度大等优点,这里限于论文篇幅,仅对波导脊高变化对偏振分离性能影响进行分析,其模拟结果表明,当波导脊高工艺偏差在±0.1μm范围内时,其光功率输出变化很小。在目前工艺水平条件下可容易使工艺偏差控制在±0.1μm内。

4 结论

本文采用多模干涉型波导结构,巧妙利用液晶的各向异性特性,设计了一种偏振分离器。通过电光效应,改变液晶光轴取向,从而实现偏振光输出端口动态可调。数值模拟结果表名明,该器件能实现消光比大于28.7dB的偏振分离,同时光损耗小于0.024dB。该器件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易于与其它波导功能器件集成,实现新型集成光子系统。

参考文献:

[1]Wong G, Pilkington R, Harvey A. R, et al. Achromatization of Wollaston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s[J]. Optics Letters, 2011, 36(8): 1332-1334.

[2]Li H X, Fan J Y, Su F F, et al. Suppressing the disturbance in the transmission spectrum of Glan -Thompson-type prism polarizers[J]. Optics Letters, 2010, 8(4): 428-430.

[3]Huang Y W, Tu Z, Yi H X, et al.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based on cascaded step-size multimode interference coupler[J]. Optical Engineering, 2013, 52(7): 07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