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教育基金会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的研究

2018-01-02 10:31连长嵩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1期
关键词:教育部管控资金

连长嵩

摘 要:教育基金会是指高校经批准筹资成立,并在国家民政部门备案的法人团体。除按国家法律法规接受监督检查外,还受到主办高校的管理和监督。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起步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随着高校基金规模的发展壮大,现有基金会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治理的需求。本文以财政部、教育部推进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为基础,选取教育基金会为研究重点,分析我国教育基金会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并提出内部控制优化思路。

关键词:内部控制;教育基金会

一、教育基金会的研究意义

为推动、指导各教育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教育部于2013年11月5日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各教育行政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内部控制规范的各项要求。同时,教育部2016年4月26日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参照指南要求,尽快组织和部署相关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对完善教育基金会的组织机构与治理结构、筹资、投资、信息公开等内容。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主要是以校友捐助为主,有效的捐赠渠道较少,同时大部分高校基金会治理水平有待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也较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从治理机构、投资管控的角度探讨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思路作为参考。

二、管控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校教育基金会募资方式较为单一

我国教育基金会目前的募资方式主要以校友捐助为主,我们调研各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募资渠道后发现,高校现有的管理制度主要从现金捐赠、股权捐赠、有形资产捐赠等方面考量并设立捐赠渠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捐赠人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目前高校尚未就未来可能出现信托捐赠、证券资产捐赠等更复杂的捐赠方式做好准备并预留捐赠渠道。

(二)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治理结构不清晰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治理结构是否设计合理直接关系到教育基金会的本职工作内容能否被顺利施行,但是就目前全国各高校的教育基金会治理结构设计来看,很多高校采取的“一套人马,两个机构”的管理模式,基金会人员主要以校内工作为主,而基金会工作职责只是兼职,基金会內部业务要么与校内事务混为一谈,缺少稳定的团队为高校教育基金会的长远发展详细规划并尽职运营。

我国高校基金会的组织结构主要体现为学校下设的教育基金会、校友会等,配置人员少,分工不明确。随着资金规模的增加,未来我国高校基金会的治理结构可以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模式,例如通过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机构下设校友关系发展部门、捐赠管理部门,并进一步设立财务管理部门、投资管理部门、风险管控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明确分工专业化管理,全面提升教育基金会的现代化治理水平。

(三)基金会管理制度有所欠缺

部分高校基金会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指导各类业务顺利开展,如资产管理制度、投资管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均与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存在较大差距。而在资金管控领域制度的欠缺或不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给基金会带来实际损失。

(四)基金会对外投资管理水平普遍不足

一方面我国高校基金会缺少投资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当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后,投资渠道单一且不具有多元化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对所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也存在诸多不足。大部分高校目前的投资渠道限定在银行存款、保本理财等,资金的利用效率低下,资金增值速度缓慢,虽然规模扩大了但是收益部分甚至难以满足机构的基本运营;还有一些高校为保证超额收益虽然进行了股权投资、信托投资、委托贷款等多元化投资,但是因对投资项目的甄别能力不强,很多高风险低质量的项目成为了被投标的,最终导致基金会投资资金难以回收、承诺收益也无法及时兑现。

(五)对基金会监督管控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教育基金会缺乏独立监督管控机制的问题,如果内部出现管理问题很难第一时间查明原因并明确责任人。《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第14号教育基金会管理第二章第四条规定:“基金会应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学校财务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基金会非校内行政部门的特殊身份,很多高校审计部门不会专门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督审查。

(六)绩效考核机制尚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内部未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内部人员的考核主要遵照校内考核体系为主,尚未针对教育基金会的本职业务内容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可以说,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基金会现行的考核方式不能起到有效激励与惩戒作用。而绩效考核机制的缺失,可能会导致现行的管理要求难以遵照执行、内部管理水平长期难以提升。长此以往,随着资金规模的扩大,基金会的资产风险、资金使用风险、投资风险等就有可能集中暴露,甚至造成捐赠资金的损失。

三、基金会未来发展的应对建议

在治理结构层面,引入现代化治理的思维方式解决现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治理结构对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影响,而我国高效教育基金会的组织机构设置多为参照高校现行的机构框架,未充分考虑基金会的特殊性,而机构设置方面的不明确,正在成为阻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的障碍。高校教育基金会现行的组织结构需要明确学校决策机构与基金会理事会、监事会与秘书长之间的关系,并在组织机构方面通过构建矩阵式管理模式,明确职责与分工,确保在保证内部运营效率的同时能够建立起基金会的监督制衡机制。

在审计监督层面,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审核与监督基金会内部资产、资金的管理是否合理,同时引入第三方监督审查机构定期对基金会进行审计,确保监督机制长效运行。

在专业团队建设方面,基金会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培养与吸收内外部专业人才流入,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人才引入机制,引进专业的财务、投资、法律人员。同时要建立吸引、留住人才的机制,保证基金会管理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技能。

在绩效考核机制层面,一方面基金会内部用人市场化,薪酬市场化,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与激励措施,明确职责权限、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工作效率。能否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对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未来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信息披露方面,充分借鉴海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真正的信息披露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以“以评促建”的思路作为出发,通过向捐赠人、政府职能部门、上级监管单位、社会监督群体披露基金会接受捐赠及捐赠资金使用情况,实现资金管理的透明、有效,信息披露的公正透明不仅可以保障捐赠人权益,未来还能够吸引更多捐赠人的信任与入驻。

四、总结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起步较晚,不论从治理结构还、投资管控、资金使用效率还是人员水平等均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的差距。但是随着教育基金会管理资金规模的扩张,现有管理方式与管控水平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基金会资金保值、风险管理的需求。本文的初衷希望通过分析与研究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现有内部控制的不足,为未来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与改革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育部.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S],2016.

[2] 胡波,王红娟.美国高校信息披露的经验及启示[J].财政监督,2015,(26):30-33.

[3] 罗晶晶.高校教育基金会应加强信息披露[N].中国会计报,2014-11-21(005)

猜你喜欢
教育部管控资金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失控还是管控?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