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旅游”模式下旅游公路规划探析

2018-01-02 10:31沙静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1期
关键词:探析交通规划

沙静

摘 要:本文在对"交通+旅游"模式的概念及其服务特征分析基础上,对"交通+旅游"模式下的旅游公路规划设计进行探析,并結合实例,对其旅游公路规划的有关实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旅游";旅游公路;规划;探析

旅游产业发展中,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在全球旅游经济发展与全域旅游时代环境的影响下,传统的只具有交通功能的旅游道路已经逐渐不能够满足旅游时代下大众的交通需求,进而催生了“交通+旅游”模式的旅游道路规划理念与思路,它与传统旅游道路相比在服务特征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下文将对“交通+旅游”模式下的旅游公路规划进行研究。

1、“交通+旅游”模式的概念及其服务特征分析

1.1 “交通+旅游”模式的概念

“交通+旅游”模式是一种将交通工具作为载体,同时将交通公路沿线的旅游产品作为途径,以满足大众旅游过程中有关需求的新兴旅游发展与道路规划设计理念。值得注意的是,“交通+旅游”模式下所规划设计的旅游公路,其道路规划与设计中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设置来实现新型旅游功能区构建,能够因地制宜的结合地区旅游产业与道路规划设计特点进行公路规划实施与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从而实现“美丽中国”与“交通强国”的双重建设与发展目标。此外,在当前国内对旅游公路规划的研究理论中,有学者针对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以及交通旅游产品设计与交通旅游产品对旅游出行变化的影响等进行研究并指出,交通业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双重关系,以“交通+旅游”的思想模式为指导实现旅游公路规划与设置,能够满足大众旅游出行的道路交通规划与建设需求。

1.2 “交通+旅游”模式的服务特征

“交通+旅游”模式下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是以对公路沿线的自然风光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来实现城际旅游交通品质的改善提升,使游客在旅游出行过程中实现“快进、快出与漫游”旅游目的,达到旅游和交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发展目标。如下图1所示,为“交通+旅游”模式下旅游交通出行关系链示意图。

传统的旅游交通模式下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是以进行通往旅游景点的等级公路建设实现旅游交通流的交通功能及需求满足,这种旅游公路的服务特征是以客源地与景点之间的旅游交通出行链为主,在途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在特殊的节假日旅游出行中容易发生拥堵,导致游客的旅游交通出行满意度相对较低。其中,传统旅游公路规划设计模式中由于游客旅游出行途中所花费时间较长,导致其在游玩以及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受到影响,对景区旅游产品发展产生影响,并且交通上的不便还会造成自驾游游客的旅游出行受到限制,并且在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由于旅游景点的分布不够集中,再加上地理条件环境较差,导致交通规划与建设相对落后等,因此,通过交通规划与设计实现旅游产品的较高密度串联组合难度较大,而单一景点的旅游公路所能够形成的沿途视觉冲击较小,再加上行程时间长、路线单一等,对游客满意度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针对上述情况,“交通+旅游”模式下的旅游公路规划与建设中,从交通与旅游业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同发展目标出发,在旅游公路规划与建设中注重旅游过程以及游客各方面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以实现旅游公路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基础功能与作用发挥。同时,“交通+旅游”模式下旅游公路规划与建设中,结合地区旅游与交通特点,通过前期合理规划与组织实施,在确保旅游发展及需求满足的同时,也可以推动交通旅游的发展,实现新的旅游项目创建,以实现地区旅游价值提升与旅游发展领域拓展。

2、“交通+旅游”模式下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与实践分析

结合上述对“交通+旅游”模式下旅游公路服务特征分析可以看出,采用“交通+旅游”模式指导进行规划设计的旅游公路不仅具备传统公路的单一交通功能,同时还具有美学以及交通、生态、游憩等多项价值功能,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复合型道路。该模式下旅游公路的规划与设计中不仅展现了其旅游价值以及满足公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在支线规划以实现沿线旅游资源的相互衔接与串联组合基础上,形成大型旅游景区与旅游度假区、扶贫重点乡村的等级公路之间的相互连接,具有因地制宜、宜弯则弯、宜直则直的规划设计特点,对相应路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车道增加以及港湾式停靠站增设等方式,形成一定数量与长度的旅游交通公路系统,以促进其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此外,“交通+旅游”模式下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其沿线自然旅游资源的禀赋与特征较为突出,能够对旅游公路的旅游功能及价值进行体现,并且通过旅游公路规划设计还能够对公路沿线的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影响作用,促使旅游公路在满足旅游交通功能的同时,向着景观价值的方向转变和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和优势。根据上述对“交通+旅游”模式下旅游公路的特征分析,其规划设计的具体技术路线如下图2所示。

根据上图所示的旅游公路规划设计技术路线,在具体规划与设计中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逐步完善与规划实施。首先,根据旅游公路规划设计的项目情况,对其设计目标与要求进行明确基础上,对有关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整理与分析,通过借鉴有关项目的成功案例经验,在实地勘察与分析基础上,对其规划设计形成宏观与整体的把握。然后,通过路线选线设计与方案对比等,确立最佳的旅游公路规划设计方案,期间注意对先进技术手段与设备系统等的引进应用,以对项目工程所具有的独特生态与自然景观价值进行综合把握与了解情况下,确定优化的路线选择方案以及旅游公路规划设计方案,以确保设计方案满足旅游公路的生态以及景观、交通、人文等综合功能要求。此外,旅游公路规划设计中,在完成路线选择与整体方案确定后,还应结合路线沿线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区段合理划分和设置,以在不同区段的景观、人文与旅游资源等价值功能实现上满足整个公路规划方案的综合功能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对相应路段的公路标准及车道数量、车辆时速等进行具体设计,最后通过旅游公路系统中的安保设施与交通语言系统完善,完成对“交通+旅游”模式下的旅游公路规划设计。

以某城市的滨江公路规划设计为例,该公路规划与设计就是在“交通+旅游”模式引导下,通过打造该城市沿江、湖线路中一定长度的滨江公路景观,并结合公路沿线的人文以及景观、交通等资源特征,通过纵向段落串联与横向空间组织,形成以“城市滨江、旅游观光、美丽乡村、景观过渡”等不同功能特征构成的具体人文、景观以及交通、生态等综合功能以及拥有视域带、绿化带、骑行道、车行道、辅道、辐射带、游步道、特色小镇等横向分层空间结构的旅游公路方案,以体现该城市沿江、湖区域的现代文明以及多元文化等发展特征,在推动城市交通与旅游的优化整合与同步发展以及促进滨江公路景观价值转变实现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如下图3所示,即为该滨江公路规划设计中横向空间组织方案示意图。

3、结束语

总之,对“交通+旅游”模式下旅游公路规划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在实践中的设计应用,对推动区域交通与旅游资源优化整合开发利用以及推动其交通与旅游业同步发展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金双泉.“交通+旅游”深入融合的广东滨海公路规划研究[J].综合运输,2017,39(09):92-95.

[2]王美霞,蒋才芳,王永明等.基于公路交通网的武陵山片区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06):187-192.

猜你喜欢
探析交通规划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繁忙的交通
VR阅读探析
小小交通劝导员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