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2018-01-03 09:44潘晓兰
医药前沿 2018年1期
关键词:阿托斑块心电图

潘晓兰

(四川省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眉山 62057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现象日益严重,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也出现了明显增多[1]。在此背景下,针对冠心病患者选择较为科学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我院为患者选择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收到较好效果,现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心脏疾病患者中选择94例冠心病患者开展分析,所有患者接受临床检查后符合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我院根据患者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各47例。常规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为47~70岁;联合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45~71岁,双方患者各基线资料对比后无任何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需要接受常规处理,包括吸氧、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常规组患者单纯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 qn,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同时服用曲美他嗪20mg tid,疗程均为4周。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及心电图ST-T变化等将临床疗效分为无效、改善与显效,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为改善+显效。无效: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变化,甚至出现病情恶化倾向;改善:患者接受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生频率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心电图也明显改善,但病情仍有反复;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基本恢复正常,一周内没有发生心绞痛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分析当中,我院选择SPSS 21.0软件包对患者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验算,若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显示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症状及心电图等检查明显好转,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冠心病患者必须强化降脂达标。阿托伐他汀

通过降低HMG-COA还原酶活性而降低胆固醇合成,能增加血浆中LDL- C的清除,降低TC及LDL-C,提高斑块表面纤维帽的稳定性,并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聚集,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抗炎以及抗血栓等调脂外作用,不仅能减缓AS斑块形成,减少斑块大小,还能稳定斑块,阻止AS斑块进一步发展[2]。阿托伐他汀还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RAS系统失调情况,可以有效抑制患者的自由基生成,并且阻断患者心肌肥厚情况的出现,抑制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情况,改善患者冠脉供血[3]。曲美他嗪为哌嗪类衍生药物,对于患者的心肌代谢情况有较好的调整效果,它通过抑制脂肪酸β氧化,抑制患者体内氧自由基的生成,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反应,并且提高氧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患者心肌的机械效率。与此同时,冠心病患者服用曲美他嗪治疗后,线粒体功能会维持在正常水平内,心肌缺血情况可以得到较好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会不断提高,身体内的血流动力学也不会受到严重影响,这也可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4]。

本组资料显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心电图,总有效率高达97.9%,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刘兵,杨春梅,张立,李向辉,王财东.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791-5792.

[2]陈汇.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7,26(4):331-335.

[3]江志平,刘守祥.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06):66-67.

[4]蔡丽娟,李延鸿,朱怀军.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2):1686-1689.

猜你喜欢
阿托斑块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