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租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018-01-03 10:37杨大辛
天津人大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海河租界天津

文/ 杨大辛

天津租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文/ 杨大辛

租界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历史上天津曾经有过九国租界,总面积达23350.5亩。列强以租界为基地,对中国长期进行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与文化渗透,以累累侵略罪行而载入史册。

在认定租界的政治本质的前提下,也必须肯定作为一种契机,租界的存在促进了天津向城市近代化的过渡。租界作为展示西方文明的‘窗口”,全方位地涌入西方的文化观念与世界思潮,特别是在城市基础建设、科学技术引进与市政管理体系等方面,为天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与示范作用,大致上可以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区的扩展

天津在19世纪50年代的城区面积不过10平方公里左右,1860年开埠后,城南郊大片沼泽地带陆续被划为英、法、美、德、日等国租界,在租界的开发过程中,结合疏浚海河进行“吹泥垫地”成为可居住之地。据统计,垫地泥沙累计至少在1500万平方米以上。如英租界(今部分和平区)平均垫高1.4米,德租界(今部分河西区)平均垫高2.6米,意租界(今部分河北区)平均垫高2米,日租界(今部分和平区)的西南部垫高1—2米。大面积的低洼地区经过改造填平以后,形成了扩大的新市区。到20世纪初,天津市区面积达到16.2平方公里,50年间扩大了60%。后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区面积逐年向外延伸,1934年正式勘定的市区面积为54.75平方公里,比清末时期扩大了2倍有余。

二、航道治理与码头建设

海河是华北五大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汇潴入海的尾闾,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淤塞严重,加以海河河道多弯,阻碍了水流的冲刷作用,致使航行不畅,甚至轮船难以驶入。自1901年开始,设在英租界的海河工程局,在治理海河航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工程,包括吹泥垫地、裁弯取直、截沙放淤、冬季破冰等措施,其中尤以裁弯取直的工程效果最为显著。此项工程从1901年至1923年先后进行6次,共缩短航道26公里;全程航行时间也减少一小时。经过裁弯取直工程之后,不仅河道调直,而且河床刷深拓宽,增加了纳潮量,3000吨级轮船可直驶市区码头泊岸。

三岔河口历来是内河运输的中转码头,船舶往来如梭,极其繁盛。天津开埠后,外国商船纷至沓来,英、法租界当局选定紫竹林一带作为海运终点码头,各国洋行与航运公司争先在紫竹林周边建造栈房、仓库。紫竹林码头形成以后,进出的外国商船日渐增多,致使天津的航运枢纽从传统的三岔河口逐渐转移到租界码头。

20世纪以后,由于租界的增加与扩张,占据海河岸线长达15公里,各洋行、企业纷纷整治河坡,修筑堤岸,更新起重仓储设备,到30年代两岸可供外轮靠岸的码头多达一百五十余处,标志着天津口岸进出口贸易的兴旺发达,从而形成华北重要口岸的优势地位。

三、筑路造桥

天津开埠前的道路多系狭窄的土路,仅有通往京师与外省的几条官驿大道以及通往大沽的海河叠道略为宽敞。各国租界开辟后,首先对道路进行全面规划,纵横走向比较规范。19世纪70年代,贯穿英、法租界的一条主干道(今解放北路)逐渐形成;20世纪初,贯穿日、法租界的另一条主干道(今和平路)也已形成。1887年在英租界德璀琳道修筑了第一条碎石路;1914年在意租界大马路修筑了第一条沥青路;1918年在法租界大法国路修筑了第一条沥青混凝土路。20世纪以后,各租界规划地下排污工程,使用12-27英寸逐级加粗的排水管道,总出口管道直径达5-6英尺。在此基础上,各租界停止使用粪车,推广化粪池,并与污水管道连接,从而改善了环境卫生。租界的道路建设,为老城区的道路改造起到了示范作用。袁世凯在任直隶总督期间,就曾发出改造旧城的命令,对主要街道调弯取直与加宽,以及翻修路面,设排水沟管等。

天津河道较多,跨河的桥梁以木桥、石桥为主,较宽的河流则架设浮桥。开埠后引进西方建桥技术,延聘外国专家,建造铁桥,尤其是将浮桥改建为能通行船只的开启桥。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法租界的万国桥(今解放桥),1927年竣工,跨度47米,结构流畅,造型宏伟,开启设备性能良好,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此外,天津最早的一座混凝土桥是1914年建在法租界墙子河上的西开教堂桥。1933年英租界的佟楼桥,首次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建造。毫无疑问,租界内先进的建桥技术,对河网地带的天津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四、建筑工程

租界与老城区最明显的区别表现在房屋建筑,欧洲风格的公共建筑与民用建筑展示了租界的风貌特色。租界开辟初期所建房屋多是一二层的简易房舍,最先出现的欧式建筑是紫竹林教堂,建于1872年,造型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风格。其后陆续建成的有:海关大楼、利顺德饭店、戈登堂、海关书信馆、华俄道胜银行、新合众会堂等。20世纪以后,租界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在今解放北路、和平路、滨江道、大沽路陆续建成许多欧式风格的建筑物,在英、法、意租界建造了大批花园别墅住宅。租界的建筑集中反映了多国建筑结构与风格,如:哥特式、巴洛克式、罗曼式、罗可可式、西欧田园式、文艺复兴式、折中主义、摩登主义等等,此外还出现了中西合璧式的设计,从整体上铸就了租界的欧洲建筑风貌。

先进的西方建筑技术与建筑新材料的应用与推广,推动了天津建筑营造业的迅速发展,也造就了一批批工程技术人员与技术工匠,因此多年来天津的建筑行业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技术水平。

五、公用事业

天津近代的社会公用事业也是从租界开始引进并逐渐推广的,在全国起步比较早。1888年在英租界开办了煤气公司,1890年开始用煤气灯照明。1888年英租界比商世昌洋行装设了小型发电机,1902年法租界建起第一座发电厂。1897年英商仁记洋行开办第一家自来水厂,主要供英租界洋行、侨民使用;1901年中、英商人合资成立济安自来水公司,供应范围扩大到城厢内外及法、日、意、俄、比等国租界。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试办邮政,成为中国邮政事业的开始。1879年开始架设天津至北塘海口炮台之间的电报明线,1905年建成无线传输电报。1895年在直隶总督衙门与李鸿章官邸之间装设了电话,1899年在英租界成立第一家经营电话通讯的企业。1904年比商世昌洋行与直隶总督衙门签订协议,开办电车电灯公司,1906年以白牌为标志的围城环行有轨电车通车,随着又陆续建成红、蓝、黄、绿、花牌电车路线,通往日、法、意、奥租界,总长度21.68公里,使天津成为国内最早拥有近代公共交通的城市。

首先出现于租界的近代道路桥梁建设、集中供水供电以及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渐在全市范围推广,为中外工商企业家提供了适宜的投资环境,到20世纪30年代天津一跃而为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但必须指出的是,租界的市政建设虽然对天津的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与催化作用,但由于多国租界各自为政,公共设施自成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改造中带来不少困难。

(2003年5月)

猜你喜欢
海河租界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天津卷
《天津之眼》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天津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
破冰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