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仍需强化基础知识

2018-01-03 00:10黄朝友丁艳飞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语文课程考查

黄朝友+丁艳飞

课改十余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语文课堂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变得更加生动,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学习兴致盎然、积极主动;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教学激情燃烧、成果丰硕。但是,我们在尽情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尝到了不该有的苦涩:由于侧重于形式而忽视内容,特别是因为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及部分自主命题省份的语文试卷彻底放弃了直接考查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导致了高中语文教学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加之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键盘打字,手写能力迅速下降。即便是身为高中语文教师的笔者,虽然天天跟文字打交道,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电子白板教学的推广应用,备课用笔写教案,上课用粉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书写能力也不断下降,甚至会提笔忘字。教师尚且如此,相信其他职业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广大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识字数量大不如从前,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江河日下,已是公开的秘密。如此,何谈提高语文素养、继承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继续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基础知识的字音、字形、词义、标点符号、修辞等基础知识绝对不容忽视,甚至仍需继续强化。

一、落实知识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基础知识,但也绝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虚化甚至放弃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与基础,是三维目标中的第一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把掌握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性任务常抓不懈,让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语文基础性知识的收获。

二、加大训练力度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其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育之成功。”叶老的话道出了“训练”的真谛:学校之所以设置语文课程,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使之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训练是必须的。实际上,科学而有效的基础知识训练确实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才会切实有效。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忽视基础知识的训练,课堂教学就会内容空洞,学生就会难以把握,语文素养就会“营养不良”。不难想象,学生如果连最基本的字怎么读、意如何理解都成问题,如何去感悟人文性的博大精深呢?

当然,“训练”要讲究方法,训练的最高境界是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是在整体语境与课境中的“有机训练”。

三、重视知识积累

积累,需要不断读背,需要反复训练,如果没有足够量的积累,学生的基础知识怎能扎实,语文素养如何提高?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强调的都是积累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实践活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夯实基础知识离不开语文实践,不过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枯燥机械式的课堂训练,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融進了文章情感和内涵、包涵着学生对学习浓厚探究兴趣的语文实践,是充满着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可以借鉴“汉字书写大会”“成语英雄”等节目形式开展汉字书写、成语接龙、诗歌朗诵比赛、编课本剧、开故事会等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课外开展查找汉字使用错误的“啄木鸟”行动之类活动,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分小组到大街小巷、集贸市场等地,对路牌、店铺招牌、广告牌等进行检查,找出错别字,写出调查报告,归纳总结汉字使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并提出必要的解决措施,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适当表彰,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水平。

五、恢复基础知识考查

作为教学指挥棒,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省份的高考都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适用范围过半的全国新课标卷,近些年来彻底放弃了字音、字形、标点符号等基础知识的考查。高考不考,教师基本上也就不再训练。长此以往,基础知识如何积淀?语文素养如何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高考恢复考查基础知识,才会让教师、学生重视起来。

如何考查?基础知识的字音、字形等知识点完全可以借鉴英语听力考试中的口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央电视台“汉字书写大会”等模式,成立专门机构,实行社会化考试,每个学生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自由参加2~3次,取最高分计入高考语文总成绩。具体题型可以是汉字听写、注音,文字取材于2500字的常用字表;朗读,选择短小精悍的诗歌、戏曲、台词(对话)、散文、故事、幽默小品、消息等,考查句读、情感等朗读技巧;根据所给语境即兴说话等。而标点符号、词义等知识点的考查可以继续沿用现有的一些成功模式。

我们相信,有了高考恢复并创新基础知识考查形式的指挥棒,有了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齐心协力,积淀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传承中华文明应该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661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语文课程考查
清律的基础知识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掌握基础知识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