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合”成词及词义演变考.

2018-01-03 07:50张煊光
小说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成词演变词义

摘 要:汉语复音词“凑合”最早成词于唐代,起初是“事物之间相拼凑”的含义。宋代以后,“凑合”的词义经过合并和抽象的历程,最终形成了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若干义位。“凑合”词义的变化,和语言内部因素,客观世界因素及主观世界因素分不开。此外,论文还对《汉语大词典》中“凑合”的义项进行了补充。

关键词:凑合;成词;词义;演变

《现代汉语》(第6版)中“凑合”有三个义项,分别为聚集,拼凑和将就;它的成词以及词义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向熹先生在《简明汉语史》中说:“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的结果,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必须建立在汉语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1]。因此,我们不妨从历时角度对“凑合”的成词及词义演变进行考察。

1 “凑合”成词的动因

我们发现“凑合”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比如“国初,许敬宗等详议,以其韵窄,凑合而用之”(《封氏闻见记》),是将各类韵合并起来使用的意思。我们可以从词语内部语素义互相影响的角度来看“凑合”成词的动因。

《说文解字》释“凑”曰:“凑,水上人所会也。”[2]再看的意义。《说文解字》释“合”为:“合,合口也。从亼从口。”[3]因此,“凑”与“合”都有会聚之义,它们在意义上具有形成一个并列式复音词的较大可能性。

同时,“凑合”的成词与词义的发展相一致。生活中我们聚集多种事物后,一般会产生新的事物或状态。该过程隐喻在词义方面,就要求在表示义位“会聚”的语素之后,加上具有“结果”性质义位的语素。“合”满足这一条件。在《汉语大字典》中,除了“结合”外,“合”也可表示“合并”,如“阴谋有合天下之心”。在这里,“合”后面的宾语,指代的正是动词“合”指向的结果。所以,为了实现“会聚义位+结果指向性义位”的语义发展进程,“凑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汉语复音词。

2 “凑合”的词义演变

蒋绍愚先生的《古汉语词汇纲要》认为,“讨论词义的发展变化,要以义位为单位,不能笼统地以一个词为单位”[4]。我们在讨论“凑合”的词义演变时,采用的就是“义位”的概念。

2.1 宋代的演变

有宋一代,《朱子语类》中出现了大量“凑合”,比如:

(1)孝经亦是凑合之书,不可尽信。(《朱子语类》)

(2)惟是有这般人,方始凑合得着。(《朱子语类》)

(3)东边去也是道理,西边去也是道理,都自凑合得着。(《朱子语类》)

我们可以从例(1)中归纳出“拼凑文字”的义位。例(2)的主语是“这般人”,“凑合”表现出“聚集”的意义倾向。例(3)中“凑合”的对象是“道理”,它应该作“符合”讲。

2.2 元、明两代的演变

元代“凑合”的用例只有“宁使每版行数或多或寡,而不肯剪凑合者,欲旧帖之真面目也。”(《南村辍耕录》)。“凑合”依旧沿用前代的“拼凑”含义。

明代,“凑合”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也是琼英夫妇姻缘凑合,赤绳系定,解拆不开的。(《水浒传》)

(2)最后又作了官宦人家的配偶,放纵这种临时的凑合而不知羞惭。(《剪灯余话》)

(3)先生曰:“此理岂容分析,又何须凑合得?”(《王阳明全集》)

例(1)的“凑合”有“恰巧结合成为……”的含义,初步形成了“碰巧,巧合”的义位。例(2)中“凑合”的义位为“男女相合”。例(3)是说不要勉强地去理解“理”,“凑合”与“将就”的义位有所联系。

2.3 清代的演变

清代“湊合”的義位主要發生了以下變化:

1.“碰巧,巧合”的义位正式形成。比如“朱子所谓轮回虽有,乃是生气未尽,偶然与生气凑合者,亦实有之。”(《阅微草堂笔记》)

2.“凑钱”的义位产生。《小五义》中说:“朋友,没人给银……你应当叫他带着你凑合。”此处的“凑合”是“聚集”义位在“钱财”层面的结合点。

3.“将就,牵强”的义位形成。比如“凭他千金美女,独有赤贫的才子凑合得去”(《醒名花》),表现的是“勉强相配”的义位。再如“是编皆集句之诗……然牵强凑合,在所不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说文章作品的牵强将就,可知“凑合”的“将就”义位是在清代中后期形成的。

3 “凑合”词义演变的动因

张志毅、张庆云将义位演变的原因归纳为“客观世界的原因”,“主体世界的原因”和“语言世界的原因”三类[5]。我们不妨以此分析“凑合”词义演变的动因。

首先,从语言内部的角度看。自唐代以来,“凑合”广泛地出现在各类小说、笔记以及语录体著作中,口语化色彩较强,它的义位会随着使用者的意图而发生变化。

从语法层面看,语法功能的变化,促使词发生转类。比如“凑合”在句中主要用于充当谓语,当它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时(如“临时的凑合”),词性由动词性变为名词性,并增加了义位“男女相合之事”。

其次,从客观世界的角度看。义位的演变,实际上反映客观世界中的情况。还以“男女相合之事”的义位为例。“凑合”表示“事物的拼凑”,事物间并非原装组合。随着封建礼教的深入和“性”禁锢意识的加强,凡是在“正淫”之外的男女之事,都被认为是“苟合”的;“男女相合之事”的义位应运而生。

最后,从主观世界的角度看。“凑合”义位的演变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比如“盖坊贾凑合之本,故漫无体例如是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从拼凑得来的书籍的低质量抽象出“将就”义位。

4 结语

通过对“凑合”成词与词义演变的考察,我们发现:“凑合”作为一个口语化色彩较强的词语,其义位是灵活多变的。《汉语大词典》所收“凑合”的义项有4条,分别为聚集、将就、拼凑和碰巧、巧合。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还可以补收以下几条:

(1)符合,符合道理。《朱子语类》:“东边去也是道理,西边去也是道理,都自凑合得着。”

(2)回答,或以言语衔接。《三宝太监西洋记》:“好云寂,连说了两声‘这正叫做个,却没有下面一句巧话儿来凑合。”

(3)男女相合之事。《剪灯余话》:“最后又作了官宦人家的配偶,放纵这种临时的凑合而不知羞惭。”

参考文献:

[1] 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

[2]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0:233.

[3]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0:103.

[4]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7.

[5]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9-276.

作者簡介:张煊光,男,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汉语史。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99)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词演变词义
试论“东西”成词及意义演变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再论“睡觉”成词的时代
“企业”的成词及词义内涵考释
字意与词义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