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 宛若君子

2018-01-03 13:24李晓涓郗奎奎
时代青年·视点 2017年9期
关键词:汝州汝瓷瓷器

李晓涓 郗奎奎

中国是瓷国,宋代“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古瓷的最高水平,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其中,“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在“五大名窑”中,“汝窑为魁”,汝瓷又堪称宋瓷之粹。明朝著名书画家徐渭在他的《墨芍药》画中题诗写道①:

花是扬州种,瓶是汝州窑。

注以江东水,春风锁二乔。

高傲的徐渭也禁不住赞叹汝官瓷的精致典雅。

眼下,网上流行一首《百句宋瓷歌》,这样起始吟咏:

人类文明物,宋瓷标印记;

自然风韵美,发挥臻致极;

不太尚奢华,未好奇巧趋;

钟爱大自然,细嚼且含蓄;

朴素自独特,气韵惹人迷;

臻峰求品质,碗盘杯盏齐;

美学韵味足,今仍博殊誉。

这些诗句虽然赞美的是整个宋瓷,但把它用在汝瓷身上也是十分适宜的。造型、胎釉、纹饰,是汝瓷艺术的主要语言,也是汝瓷之美的重要表现手段。汝瓷之美,正是通过这三种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代表了一个时代陶瓷艺术的高峰,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审美的一个范本。

简约之美

简约是中国艺术家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汝瓷正是这种“艺之极”的简约艺术的经典代表。常言道,汝瓷无大件,汝瓷无小器。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着对汝瓷简约艺术的深刻理解。所谓“汝瓷无大件”,是就器身高度而言的;所谓“汝瓷无小器”,则是说汝窑器精致至极。汝瓷的简约艺术,首先表现在造型的视觉效果上,而造型又主要表现在器型构件的各种比例关系上,它遵从上下对称,左右逢圆的审美标准,不论是盘的高度与口径的大小,盘口撇开的幅度,还是洗的高度与花口的起伏,无不表现为一种令人叫绝的比例关系,真正达到了“增之一分则嫌高,减之一分则嫌矮”的奇境,正是做工精良、比例完美的魔法,使它真正成为造型充满韵律的艺术。

人类一直在探索“美在哪里”,其实“美是和谐与比例,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②美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的,汝瓷的简约艺术是一种矛盾对立和谐的艺术,通过刚柔并济的线条,首先表现在刚柔的对立且完美结合上。刚者,胎之器物也;柔者,釉之神韵也。汝瓷的器型采用了青铜器刚柔并济的线条。汝瓷的胎质看似疏松实则致密,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这样的质地,也很容易导致器物的厚重、笨拙的。但艺术家通过刚与柔的线条,实现了刚柔浑然一体,以柔化刚,由于张驰有道因此而富有力度。在具体的细节塑造上,汝瓷也十分注重在对立中实现和谐。你看葵口洗,它是奔放、跌宕的,有向上跳跃的曲线,也有向下收敛的曲线,这种矛盾对立构成了一首优美的旋律。你看青釉奁,素洁的天青釉是内敛的、娴静的,但在外壁上、中、下分别凸出的两道、四道、两道旋纹,仿佛“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静中有动、寓动于静,一尊静止的奁因此而活跃起来,充满了韵律。可以说,“矛盾对立的和谐”,使汝瓷越是简洁。详细地端详一件汝瓷,凝视它的美形,越能让我们更多地发现它优良的天姿,美妙的神态。

汝瓷是一本丰富的美学教材。从汝瓷的身上,我们再次悟出了一个审美或表现美的艺术法则:美的最高境界是做减法。更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是:汝瓷奉行的简约至上,追求单纯的釉色与线条的艺术审美偏好,与现代主义中的简洁、色块主义对造型和色彩的取舍,颇有共通之处。这说明,汝瓷的审美经受得起历史与不同种族、文化的检验。

自然之美

汝瓷所表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汝瓷正是这种对自然之美的“深沉静默”的“浑然融化”。它是人本主义的体现,也是徽宗对汝瓷艺术的情怀和显现,它的艺术魅力,与儒释道各自的精神底质相对应。因此,汝瓷是具体物象的艺术,同时也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汝瓷的“天青”直接启示于“天晴”,是想将“自然美的印象”,借着瓷器普通化、永久化。

汝瓷以当地天然氧化铁矿石为主要着色剂,经还原烧制后产品呈现青色为基调,釉色随光变幻,是单色釉的复合色,釉质纯净呈半透明状或乳浊状,釉中多布红晕,如珠玉之光但无炫目之芒。汝瓷主要有四种釉色,除天青外,另外三种月白、天蓝、豆绿,顾名思义都直接取法于自然。月白釉像一张睡美人的脸,是一种娴静、富有生命韵律的自然之美;豆绿釉像五月夏至生成的青豆,饱满灵动,蕴藏着无数的生机;天蓝釉像天地交接处的一丝柔蓝,温润而又幽深。当然,“自然之美”并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艺术之美总是熔化在优美的形式里。

如果說汝瓷与前代的陶瓷艺术相比有什么质变、飞跃的话,那就是,它是“文人化”了的瓷器艺术。在北宋官窑之前,瓷器主要是工匠的艺术,文人的审美并没有深刻嵌入,至北宋,才把这种文人的审美直接通过“文人化”的宫廷、书画兼优的宋徽宗的审美也溶入到汝瓷中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汝瓷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人瓷”,它既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瓷器艺术。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然”是个大艺术家,艺术是个“小自然”。汝瓷创造的过程,既是“物质的精神化”,又是“精神的物质化”,汝瓷是“美到极致是自然”的经典诠释。

典雅之美

中国西周时期的《诗》三百分类为“风”、“雅”、“颂”。所谓“雅”,《毛诗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工匠艺术与文人艺术出现分野,文人艺术占据统治地位,中国艺术出现了“文人雅趣”。因此,汝瓷的“典雅之美”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人画所谓“雅趣”,而且是单色釉瓷器中“雅文化”的代表,其讲求的不仅仅是造型,而且追求文化内涵与意境。

汝瓷的典雅气质,“静”和“柔”两字可以代表。王羲之诗云:“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静照”是一切艺术及审美生活的起点。静故能深,柔故能和。静不是呆滞,反而倒是深妙精微潜隐的动,在艺术家超脱广大的心襟里显呈了动中有和谐的韵律,因此虽动却显得极静。静中不但流溢着气韵,更表示着意境的幽深。唯有内心蕴藏丰富的人才能刊落风华、直造深境幽静。所以,只有体会这种静境,才能深入中国古代艺术的堂奥。汝瓷每一件作品,都静如处子,都笼罩着一层恬静幽远而又和悦近人的意味,令人同它发生灵魂上的接触,得到灵魂上的安慰。你看莲花碗,宛若一朵绽放的荷花,在清晨的微风中微露笑靥;你看三足香炉,仿佛一尊小佛,坐在那里娴逸散淡;你看那小盘,形的圆润,色的流韵,不是清泉胜似清泉。汝瓷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它的内在精神是空灵的,但又是极充实的。观赏它,清雅浴心,令人态度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

汝瓷可以观,可以赏,可以思,可以令人神凝意远,对话交流。观赏时,你会发现这件艺术品是有生命力的,是律动的,是有灵性的。去悟,你会感觉到,每件汝官瓷艺术品,都是由心灵创造的理想的美。它有诗魂,有画境。你还会感觉到,每件汝瓷是有哲理的,是有内含的。它是活着的,所以它才有灵魂。你去交流,它的灵性就产生了,给你的感染就有了。你的心就跟它一起跳动了。

历史之镜

有人说,汝瓷之美是一种古朴之美。对此说法,作者认为不敢与此苟同,其理由是:

首先,它不符合事实本身。经过1000年历史风霜的洗礼,今天所见的传世汝瓷或发掘出来的汝瓷,确实是古朴的。但这是历史“后来的”的感觉,并不是历史当时的真相。宋徽宋赵估18岁即位,踌躇满志,印曰“天下一人”。作为皇帝,君临天下,自称“天下一人”当然不过分。即使单以艺术论,他也堪称“天下一人”。论书法,宋徽宗创“瘦金体”,自成一家;论绘画,他设宫廷画院,绘“院体画”。史称他“做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做墨花、墨石,间有入神品者。历代帝王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③”宫廷画写实,强调“格物”,但宋徽宗在坚持这一宋画精神的同时,又要求宫廷画家绘画时不要对着实物生描死背,而要锻炼绘画诗意的想像空间,从更高的精神层次一“心灵的艺术”去理解绘画。他的《瑞鹤图》、《池塘秋晚图》就代表了这种艺术追求。两幅画作物象不一,但都充满一种优美、静恬、超逸的情调,体现了画家细腻、缠绵的情感。他的这种审美特质,也完全体现在瓷器上。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中,他开辟了汝、官、钧三瓷。汝窑是朝廷“自置”官窑的第一窑。作为艺术天才的宋徽宗具有完美主义倾向,汝瓷工艺不计成本,讲益求精;器形严谨规范,精致细巧。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典雅”是皇室收藏的基本标准。汝瓷是极简的艺术,也是内蕴极丰富、审美极雅致、工艺极精湛的艺术,浸润着宋徽宗天赋异禀的深刻烙印,并因此而树立了我国瓷器烧造历史上的巅峰。由此,中国瓷器的粗细之分转变为朝野之别,官窑与民窑的概念有了明确的划分,开创了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分离的瓷器新时代。

其次,它不符合艺术发展的历史规律。康定斯基说:“每件藝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孩子。④”不同时代的文化艺术都会经历梁漱溟所概括的“潮流的转换”⑤。从艺术史看,汉代的古朴、唐代的华贵、北宋的典雅、元代的清逸,是其艺术史“潮流转换”的清晰印记。从中国陶瓷的演化进程看,汝州创造了古朴的陶瓷艺术。早在五六十万年前人类就在此栖息繁衍,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仰韶彩陶是中国最早的瓷画。出土于汝州阎村、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是中国现存发现最早的国画,也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幅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画,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古朴是其时代之花。之后,经过唐代瓷器的雍容浑厚,五代瓷器已优美秀致,不仅制作者审美观点发生变化,而且制瓷工艺也得到重大改进。其一,为了瓷器胎薄,原料加工更为精细,烧成后的胎质更加致密,玻璃化程度高。其二,造型技术更高。五代碗盘胎质均较薄,器皿口沿常作五瓣、六瓣、八瓣等多瓣花形。深腹杯,作海棠式,高喇叭圈足,这些器物的成型难度都较大。其三,装烧技术的改进更具开创性。五代满釉瓷烧造成功。支钉不仅小,而且支在器物不显眼处。它推动了工匠技艺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五代十国虽然短暂,但它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峰时期之一,中国画、诗赋都有历史巅峰之作。汝州在这个时期至宋代存在着一个庞大的窑系,囊括了临汝严和店窑群、临汝大峪窑群、郏县黄道窑群、宝丰清凉寺到鲁山段店窑群,其交易仅“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万⑥”可见生产之隆。因此,汝瓷产生于汝州不是偶然的。纵向看,是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横向看,有着广泛的工艺改进、枝术磋学的基础。这些进步,实际上也是汝窑创世的重要历史文化条件。因此,精致典雅也可以说是艺术发展的内在结果。

再次,它不符合北宋的文化环境、艺术审美情趣。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文化精神生活别致的时代。宋徽宋的审美情趣,既是当时整个文化艺术审美的集中反映,也必然对整个社会审美产生巨大的推动、强化作用。在宋代,丰裕的假期(全年超过120天)给生活待遇优厚的官吏带来更多的休闲时光。《东京梦华录》说:“诸酒肆瓦当,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闻如此”,“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秀旆相招,俺翳天日。”遍布城市的洒楼茶肆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诗词唱和的场所外⑦,书画品茗更是上至帝王下到普通百姓的重要休闲方式。因此,宋代文学艺术审美较之唐代“宁为百夫长,胜过一书生⑧”抒写建功立业抱负的壮美、彰显盛世辉煌的雍容华贵而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整个宋画的创作主要不是着眼于高山大川的恢宏和博大,而转向了物象本身的内在生命和意蕴。正如高居翰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中赞叹宋画时所说:“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⑨”这种文化艺术的倾向必然反映到对御瓷的欣赏上来。汝瓷温润的釉质,淡雅含蓄的釉色,富有韵律的造型,恬静端庄的气质,体现的正是宋代“心灵的艺术”的特质,也正是被“天下一人”的宋徽宗钦定为御瓷的重要理由。

还要看到,汝州地处中原,是古豫国的发祥地。东周为王畿之地,隋设汝州,为历代郡州治所。宋代皇室把汝州作为重要的京畿重地。官员们的升迁和中央官员的下派,汝州成为重要的候选之地。比如,宰相富弼、毕士安分别兼任过汝州通判、稻田务。吕端任宰相前为汝州司户。大学士苏辙曾任汝州知府。理学家程颢在汝州管理税务。翰林学士杨忆、尚书左丞莆任过汝州知州。这些文化名人直接带来汝州文化环境直接与京都交融,从而“润物细无声”,为汝瓷的创生创造了大的文化条件。终归一句话,汝瓷不会突然从天上掉下来,它是其历史文化精神的自然结果。

(李晓涓简介:李晓涓,女,1973年8月出生,河南汝州市人,198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玉松汝瓷第二代掌门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河南省工艺美术任职资格高评委,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汝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陶协副理事长,河南省第五批“四个一批”专门技术类人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陶协命名的汝瓷行业领军人物,汝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汝州市陶协常务副会长,玉松汝瓷艺术总监。制汝器、通汝神、沐汝韵,构建汝道价值体系,不唯推进玉松汝瓷品牌升级,更领舞汝瓷行业长歌远进。)

猜你喜欢
汝州汝瓷瓷器
当代汝瓷的美学特征及其创新设计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浅谈汝瓷艺术创作
汝州老城区O-13-03地块详细规划对景观设计的控制与引导分析
汝州:五年历程谱华章
河南汝州曲剧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汝州拉台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