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8-01-03 10:58刘晓琳
求知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工程学人体理论

刘晓琳

摘 要:环境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一机一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环境系统中效能、健康、安全等问题,为建设人性化环境提供理论与设计方法的课程。但现有教学实践中存在授课内容专业特点不突出、教学模式单一刻板、学生互动及实践学习缺乏等现状。文章通过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等方面改革的探讨研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一、人体工程学概念及教学内容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一机一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环境系统中效能、健康、安全等问题,为建设人性化环境提供理论与设计方法的课程。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强,且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研究方法、人体尺度、活动范围、作业效率及常用空间尺寸、人的行为心理与环境的关系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原理、数据解决人性化环境设计中的具体问题。通过本课程学习,为相关设计课程以及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人體工程学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关系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强,与社会建设实践、社会民生经济紧密结合,综合多元化的专业,涉及绘画、美学、心理、建筑、材料、施工、科技等因素的课程,它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而人体工程学课程关于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科学人性化的尺寸运用,环境与人关系等内容,对环境设计专业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三 环境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授课内容专业特点不突出

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均开设了该课程,但由于不同的专业侧重点不同,在教学中应针对自身专业侧重补充相关理论、实践内容。但现有教学内容雷同化,专业特点不突出。所以,环境设计专业的人体工程学课程更应侧重实践应用及环境与人类关系的研究。

2.教学模式单一刻板

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在课内对教材进行讲解,学生记笔记,课后或课中根据课本或者教师的要求做一些作业,被动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基本是从知识到知识,从理论到理论,缺少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转变,缺乏理论及实践教学的多元化。

3.师生互动式教学及实践教学比重较低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差,整个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且效率低下。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兴趣,对知识的掌握敏感度不高,这种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学习受众的需求。现有教学偏重理论化而实践应用比重较小,学生往往在教室里接受教学知识,实践机会极少,导致很多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尺寸数据,却无法在实际应用中以人为本,更不能有效地将相关课堂知识融入具体设计中。

四 人体工程学教学模式及反馈机制的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

1.课前实践预习

现有教学缺乏课前预习,或者即使要求学生课前知识预习,也仅仅局限于理论书本预习,学生印象不深,不能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

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一理论的预习方式,而将实践预习纳入前期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前期实践测量等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后调研,解决验证前期预习问题及数据,强化学生认知,更正理解误区,多方位地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针对课程体系和具体内容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正确的合作观念,增强工作协调能力。可开展个性化针对性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

重视调研、参观和实习。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或参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入校企合作基地,了解设计流程,参与实践工作。安排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亲自讲解,深化学习效果。加强体验性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了解最新材料和技术与设计关系,通过设计图纸绘制、模型制作,验证反馈教学成果。

3.教学内容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的人体工程学课程更应侧重了解室内外空间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掌握科学人性化的设计方法。摒弃老旧跟不上理论技术发展的陈旧教材,选用难易适中、理论实践性能结合好、贴近专业需求、符合现代技术发展的教材。通过实践测量、调研分析、模型制作、方案设计等方式验证反馈教学效果。

4.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翻转课堂,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创新,增加体验性课程,将问卷调研、理论数据、测量实践、现场观摩、案例研讨、方案设计、模型制作等形式结合。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运用设计原理和尺寸数据进行人性化设计的能力。

(2)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结合,节约板书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讲解、动态、图像、声音结合,营造直观、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将网络精品课程与实践教学结合,将教学材料、视频等内容上传网络,为学生随时随地强化学习提供便利。

(3)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摒除刻板的任务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引发其思考兴趣及强化其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兴趣及实际应急处理能力。

(二)评价反馈机制改革

(1)考试方式多样化改革。从原有闭卷考试到开卷考试,从考试到考察等多形式转变,加强学生实践应用技能培养,多方位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平时实践结果纳入学习效果考察中,使成绩评定更科学合理。

(2)组织技能竞赛,构建新型评价体系,引进社会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形式,以社会专业技能资质考试等新型考察形式,并以此验证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三)建设课程共享合作平台

将实习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和校企联合实践基地与课程实践紧密结合,最大化利用现有实践学习平台,扩大各实践基地的开放共享度,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从而服务社会。

五、结语

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以供同行参考,以期通过对该课程改革的探讨分析,提高教学效果,这对相似设计课程体系优化具有启示意义,可促进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 :理论与实践[M].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吴定初,唐安奎.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人的主体性提升[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3]余 桥,谭小宏.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8).

猜你喜欢
工程学人体理论
人体冷知识(一)
人体可笑堂
人体可笑堂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Excel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人机(体)工程学”教改新方案探究
盛满理论
材料模拟软件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