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山大叶茶与武氏家族

2018-01-04 07:14杨国昭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中国茶叶 2017年9期
关键词:茶厂凤山武则天

□ 杨国昭(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鸣凤山大叶茶与武氏家族

□ 杨国昭(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绿草茵茵,鸣凤山翩翩起舞,大叶茶飘香。两辆轿车进入鸣凤山武家寨,满山遍野的松树林、茶林,郁郁葱葱,扑面而来。一下车,市长问李尤学主任:“前面这个寨子叫什么寨?”尤学回答说:“市长,这个寨子是鸣凤山的武家寨,就是武则天的武,这个寨子全部都姓武。”市长接着又问:“这个武家寨的武姓家族与唐朝女皇武则天有没有关联,如果有,武氏家族在永德繁衍上千年的蛛丝马迹又在哪里,请你们考研一下。”

市长一行深入鸣凤山明代古茶园视察后感到永德有这么好的古茶树资源,应该编一本画册,宣传永德,提高永德茶叶产业的知名度。

尤学主任组建了《大美永德古茶之乡》画册编委,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跑遍永德茶区的山山水水,收集、整理古茶园资料、照片,最后定稿准备出书。画册的序由谁来写,经过反反复复的考虑,最后决定请在永德长期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的杨老来完成,并要求将武则天的故事编写在序言中。

杨老接受了为画册写序的任务后,亲自到武家寨采访了武有壮、武国满。杨老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永德县最早种茶、采茶、饮茶和茶文化传播始于唐朝中期(743~875),唐朝茶道盛行,饮茶之风大兴。武则天(624~705)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五周圣神皇帝,曾显赫一世。唐朝中期(南诏时期)在永康(今永德县永康镇)开设拓南城,武则天的两个弟弟武三思、武承嗣的后裔武氏家族,因在宫廷失利后,少数武氏家族成员逃难到拓南城疆域的鸣凤山武家寨(今岩岸山村)。目前,武氏家族的后裔在永德繁衍千余户。《大美永德古茶之乡》画册问世,也可以说是创意和天意的巧合,创意变成真实。

一天上午,杨老到农贸市场祖传草药医生王三药店买草药,恰好碰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挑着两筐金银花卖给王三草药医生。老人的言谈举止,风度翩翩,杨老问白发老人:“老大爹,你是哪个寨子的,贵姓?”“我是松林大出水,姓武,是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的武。”

法国茶商在临沧经贸展销会上购买凤鸣山茶

武家氏族在宫廷失利后,逃难到镇康忙丙蔡家寨,老祖太婉淑的古墓现在还在蔡家寨,每年清明节四面八方的武氏家族的子孙后代都来上坟。根据这一线索,杨老聘请了两位永德本土考古专家一行三人,在忙丙乡政府办公室主任的陪同下,到蔡家寨上坟考查了老祖太婉淑的坟墓,古墓两边狮子头石条上雕刻了一副对联,“山明水秀锺俊杰,文武凤虎壮乾坤”。古墓碑文是“皇清侍赠谥婉淑老至寿武母茶老孺人之墓”。文中大意是武氏家族祖籍山西太原,逃难至古滇安宁,几代后复择顺宁住小茅屋,自从辛未来斯地,在蔡家寨繁衍生息。由于蔡家寨地处耿马、镇康交界,每年耿马土司官到蔡家寨向武家派夫派款,永康土司官也年年到蔡家寨向武家派工派款,武家无法生计,离开蔡家寨,一部分向缅甸户板、仰光迁移,一部分向鸣凤山武家寨迁移,安居乐业。

武则天小时取名叫武媚娘,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一个柔弱的女子能够从社会的最底层爬到政治的最顶端,她要经过多少的坎坷和辛酸,最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

武则天做了女皇后,把两个弟弟武三思、武承嗣封了相位。

神农元年(705)十一月初二,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中溘然长逝,终年八十二岁。武家氏族,在唐朝后期宫廷失利后,武三思、武承嗣的后代,逃难到鸣凤山武家寨。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永德县设立镇康府(今永德永康镇),隶属云南布政司。镇康府大兴种茶。官家派小勐统三甲老倌和鸣凤山武家寨的武三思的子孙后代武兴文,两人赶着四匹骡马到大理感通寺收集大理茶种。

感通寺在大理苍山圣应峰麓荡山,荡山又名感通山。此寺唐代就有记载,相传唐僧人李成眉贤有“初入卜寺墓,建感通寺之言”。明代山上有大小佛寺三十六房,又有诗云“荡山佛寺郁嵯峨,树色溪声云气多”,说明这里是茶树生长的最好环境。明代感通寺无极大师在1383年到南京朝拜明太祖朱元璋,献白马一匹、山茶花一株。太祖接见时,马嘶花放,并亲自赋诗赠无极,诗的序跋是朱元璋的亲笔。因此,荡山被誉为“苍洱驰名第一山”感通寺盛产茶叶,清香味醇,名感通茶。

2010年,县茶科所茶叶农艺师杨春党、吴朝良通过考证,得出结论,永德茶区的茶树品种属大理茶种。

三甲老倌和武兴文从大理感通寺采收了四驮感通茶茶籽后,经永昌府过湾甸链子桥回到镇康府,在小勐统梅子箐、光山、麻力树、明朗打歪、茂梧、鸣凤山武家寨等地,开始大面积集中连片种茶。至今鸣凤山武家寨、小勐统梅子箐还有保存完好的上千亩的明代古茶园。

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缅临支公司(今临沧博尚)镇康收购处在永德小勐统草坝街成立,租用罗贵文家的房子,组长李克定(大理喜洲人,临沧地区外贸局退休,已故),会计杨国良(昆明人,永德外贸局退休,已故),收购员李荣(昆明人,永德外贸局退休,93岁,健在,定居明朗打歪)、赵尚志(大理人,镇康县木厂乡芹菜塘茶叶站退休,已故)、李国顺(昆明人,临沧县外贸局退休,已故)、林新文(凤庆人,下关茶厂退休,已故)。主要负责收购鸣凤山大叶茶、梅子箐大叶茶,按季节收购茶叶,春尖(甲、乙、丙)、春中(甲、乙、丙)、春尾(又叫马尾春甲、乙、丙)、二水(雨水茶甲、乙丙)、谷花(秋茶甲、乙、丙)。用竹兰和笋叶打包后,请小勐统大石井张子全马锅头,从链子桥过施甸到保山、永平运到下关茶厂。

茶马文化构成了永德文化的重要内容,县域留下了许多至今都能让人浮想联翩的茶马古道遗址,流传着许多动听的茶马故事和耳熟能详的赶马调。永德茶马古道分为两路。梅子箐的大叶茶北上,从链子桥过永昌府(今保山市)至大理府,经丽江到西藏,供藏族人民饮用。南下,鸣凤山大叶茶经双江小黑江到普洱府。

1982年,茶叶专家到永德调查茶树品种资源。外贸局派助理农艺师周正保(茶厂退休干部)带路陪同,到鸣凤山武家寨调查鸣凤山大叶茶的生长环境、生理性状、茶叶品质特征、香气、滋味等,通过认定鸣凤山大叶种茶为省级群体优良品种,并编入了云南省茶叶标准的教科书。

在计划经济时期,县茶厂收购的鸣凤山晒青毛茶,由洪文志驾驶员用挂斗车运送到下关茶厂,完成边销任务。下关茶厂厂长冯炎培亲自主持,用永德运往下关茶厂的鸣凤山晒青毛茶春茶1~3级原料加工成云南沱茶,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茶叶博览会,荣获汉白玉金冠奖。这是中国茶叶的荣耀,也是鸣凤山武氏家族的荣耀。

利用武氏家族在鸣凤山武家寨繁衍生息近千年的历史渊源,打造鸣凤山武家寨古茶树庄园体验区,是旅游休闲的最理想的资源。很多茶叶企业家踊跃来鸣凤山投资,千亩古茶树庄园体验区已于2013年12月破土动工,计划投资2亿元。第一期工程已修通了武家寨至明朗10公里的水泥路。2014年5月竣工。千亩古茶树庄园的山间观赏小道,用大理石材料修筑绕古茶园环山步道30公里,2014年6月已竣工,二期工程将修建接待游客的商业区、宾馆,30米高的八角四层观赏楼,延长茶叶产业链,让游客了解永德鸣凤山大叶茶的历史与内涵,扩大永德茶叶产业的知名度。“茗芽吐翠武氏迎贵客,古树生辉普洱待嘉宾”。

收购员李荣(昆明人,永德外贸局退休,93岁,现还健在,定居明朗打歪)。曾负责收购鸣凤山大叶茶,调往下关茶厂

凤鸣山茶树

猜你喜欢
茶厂凤山武则天
梁瀚嵩与起凤山
“离猫为你守四方”——《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的武则天
MYTH AND MECHAS
王凤山:三分“严”+七分“慈”=十分“爱”
Ho Feng—Shan何凤山
为武则天守陵的61尊石像为何都没脑袋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福海茶厂
凤山的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