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船舶船员培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18-01-04 00:38
中国水运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内河船员航运

钟 蕾

(苏州市地方海事局,江苏 苏州 215007)

内河船舶船员培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钟 蕾

(苏州市地方海事局,江苏 苏州 215007)

通过对内河船舶船员现状的分析研究,探索船员培训校企合作模式,强化船员实际操作能力培训,推进应用型船员培养新模式,促进内河船员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

内河船舶;船员;培训;校企合作

船员是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最终执行者,对水上人命、财产的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环境负有很大的责任。目前与水上货运市场的不景气鲜明对比的是水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从业船员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内河船员市场正处于“三期”叠加错综复杂的转型期。这期间,各种矛盾愈加凸显,甚至集中爆发。一是船员紧俏,市场匮乏,培养周期长,供求关系调节难;二是年龄老化,良莠不齐,职业发展后劲不足,船员综合素质提升难;三是实训不足,技能不强,投入成本巨大,重理论轻实操现象扭转难;四是教学落后,需求脱节,应用型培训不强,培育高素质的内河船员队伍难。打造高素质的船员人才队伍,就要改革和创新船员培训教育方式,统筹规划船员培训教育能力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船员教育培训体系。

1 内河船员队伍现状及特点

1.1 船员综合素质

随着水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船员需求逐年增长,弃货从客,弃田从水,船员专业性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从业船员日趋年轻化,但实操经验不足,应急能力薄弱;原有经验的船员,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薄弱;船舶现代化、科技性不断提高,而船员驾驶轮机技能落后,无法跟上发展要求。

1.2 内河船员市场

随着市场的开放,人才的频繁流动,加之配员要求,监管手段滞后,持证船员随行就市,在不同船上“客串”;还有一些农民从业,“半耕半水”季节性船员。由于专业技能的船员缺乏,鱼龙混杂的“救急”船员,“挂靠”船员就无法避免,船员市场混乱。

1.3 船员职业发展

由于内河船员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使得一部分高素质船员“弃水上岸”,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危及水运企业的安全发展。随着水上运输的公司化经营趋势,也有不少非水网地区的“旱鸭子”从业,但由于不识水性、实操技能差,难立足本行。

2 内河船员发展问题的成因

船员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内河航运业的发展,分析当前船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内部和外部发展不平衡所致。

2.1 船员文化素质方面

经调查统计,内河船员结构多元化,来源复杂,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内河船员市场秩序混乱,价格相对低廉,给船员管理、船员培养带来巨大挑战。

2.2 船员职业教育方面

目前航运院校职业教育中存在着“重海运、轻内河”现象,有的院校由于生源问题,取消了内河航运专业,势必导致内河船员“后继无人”。内河船员培训机构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没有很好的担负培育船员的社会责任。

2.3 在职培训机制方面

一些航运企业把船员作为资本经营,大幅消减船员培养的投入,存在重使用、轻培养、轻管理现象,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船员的岗位教育、技能培训和法规培训。

2.4 船员考试模式方面

由于船员考试题库的更新滞后,诱导培训机构的“应试培训”,同时受考试场地设施设备的限制,实操考试流于形式的现象普遍,也存在考官对考试规定的执行尺度参差不一,使考试难度一降再降。许多船员拥有很多证书,看似“全能船员”,实则相关专业知识学而不精、知而不会,存在“适任”却不能胜任的尴尬局面。

3 内河船舶船员培训机构情况和问题分析

3.1 培训教育总体规模情况和问题分析

由于内河船员收入远不及海员收入高,内河船员职业没有吸引力,使得原有的内河船员教育资源大部分转向效益较高的海员教育,剩下的船员教育机构都是办学条件较差,加之内河航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特别是中小型普通货运船舶,由于投资小、准入门槛低,造成运力过剩,大面积出现亏损,船员工资待遇较低。行业缺乏吸引力,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补充到船员队伍中,导致船员培训教育市场萎缩,总体规模下降,经济效益下滑,培训质量也随之下降。

3.2 培训教育师资队伍情况和问题分析

经调查统计,内河船员培训教师主要来源大致有三:一是航运院校的专职教师。依托航运院校组织建的培训机构,拥有较多的师资资源,但理论有余实操缺乏,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紧密,加之门槛高,很难吸纳有丰富经验的高等级船员进入到教育队伍中。二是航运企业的资深船员。依托主管部门的支持组建的培训机构,其教师来源多为航运业资深船员,随着年龄老化,以及培训机构生存压力,收入不高,职业前景不好,无法吸引有着实践经验的年轻船员从事培训工作。三是专业院校的毕业学生。专业院校毕业生,理论水平具备,教学经验和船上经验缺乏,是靠短期培训的“速成师”,同时收入低、晋升难,人才稳定性差。

3.3 培训机构教学设施设备情况和问题分析

由于内河航运不景气,培训教育机构经济效益下滑,生存尚难,无法资金保障到位,使得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维护、更新、使用上存在明显不足。船舶实操培训教学设施设备繁杂、价贵,损耗大,考虑经济效益,使用率不高。如一艘总吨300的实习货船造价在150万元,建一个船员实训基地要配置船舶、码头、训练水域等配套设施设备预计约1000万元,即使使用船舶模拟器也要投入约15000万元。这些设备新技术含量高、更新周期短、维护成本高,非一般社会力量或地方政府能够独立承担,而淘汰的旧设备继续支撑着实操培训课程,就更无法适应内河航运船舶标准化、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的教育需求。

3.4 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情况和问题分析

培训机构迫于生存压力,片面强调评估考试的通过率,过分追求经济效益,重理论、轻实操、重形式、轻实质的应试教育,依然是内河船员培训的普遍现象。由于船员考试模式的滞后,实操考试条件的受限,有丰富实操经验的考官不足,同时各地海事管理部门对考试规定的执行尺度参差不一,使目前的考试难度一降再降,题库的长期存在和缺少变化,给船员培训可懈之机,某些培训机构围绕着题库,考什么就培什么,受训船员动手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

3.5 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情况和问题分析

目前内河船员培训机构的定位不准确,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迫于生存压力,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培训考试出来的适任船员“不适任”,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培训机构在考虑投入成本的问题时,忽略了实操能力的培养,甚至把责任转移到船员身上,有船的船员还有见习的机会,没有船的船员就只能四处寻法子。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会开船的才敢培训,培训出来的不敢开船。

4 内河船员培训新模式分析

综上分析,就要以问题导向开拓思维,以需求导向改革创新,从内河船员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上下功夫,围绕岗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调整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的权重和结构,建立应用型培养模式,强化船员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航运企业和船员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建设船员实训基地,支持优秀的船长、船员参与教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强调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对接,激发企业对船员培养的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内河船员的综合素质。

4.1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首先是解决师资队伍短缺的困境。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让更多优秀的、有经验的船员参与到教学中,在航运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师带徒,在做中学,学中做,大大缓解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短缺的困境,有利于提高船员的培训质量。其次是解决教学投入不足的困境。拥有丰富实践资源的航运企业就为解决教学投入不足的困境提供了一个疏通渠道。校企合作,资源共享,集中制的教学模式分解到航运船舶上,使每一个受训船员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训练。再次是解决培训模式单一的困境。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与不同企业进行合作,针对船员择业需求,以及用人单位要求,开展订单式培养,从而缩短培养周期,实现持证就能上岗。受训船员疏散到航运企业中,通过分段式培训代替原有的集中式授课,根据受训船员的学习能力和需求不同,实现能因地制宜的差别化培养。

4.2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就是培训机构和航运企业通过建立合作关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满足社会与市场需求的船员。船员培训机构提供理论培训及基础实操培训,航运企业提供船上培训。船上培训就是在船舶上开展的实操训练和船上见习。培训内容覆盖到船员晋升培训、特殊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和船上见习。

(1)“订单”合作模式。就是航运企业通过与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向培训机构发出用人订单,校企共同编制与实施培训课程,实现培训与就业联体,适任培训和岗前培训同步;航运企业也可根据发展需求,把自有船员送往合作的培训机构再培训再教育。

(2)“菜单”合作模式。就是培训机构根据船员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航运企业,分别建立合作关系,社会船员根据自身的择业需求和发展方向,在培训机构的校企合作菜单中自主选择,船舶类型不同而实行差异化培训,从而实现培训与需求对接,管理与服务融合,为航运市场储备更为“专业化”“实用性”的船员人才。

4.3 校企合作的平台搭建

校企合作的平台搭建基于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的要求,涉及海事管理机构、船员培训机构、航运企业、船员的各方努力、共同推动。海事管理机构是船员培训的主管机关,具体负责船员培训的监督管理工作。船员培训机构是实施船员培训的责任主体,按照海事管理机构的要求,建立船员培训校企合作,并监督和指导航运企业开展船上培训。航运企业应担负起船员培养的社会责任,通过校企合作,以应用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培育优质的内河船员,促进水运经济发展。

4.4 合作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持续有效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船员培训机构与航运企业间合作的有序化、有效化、规范化。

(1)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校企合作是政府、培训机构和航运企业之间结成一个合作关系的集合体,相互联系、依存,各自承担着相应作用。首先政府主导的动力机制。加强立法,制定标准,财政补贴,减免税费,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激发参与积极性。其次培训机构和航运企业互惠多赢的驱动机制。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管理机制,着力顶层设计,明确权责,价值认同,资源共享,技术支持,达到经济效益、宣传效应和社会效益多赢。必要的奖励和优惠待遇等内部激励措施,激发企业里优秀的船员参与教学,以及培训机构的教员深入到企业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校企合作的监督机制。海事管理机构应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评价体系,将校企合作纳入到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中。同时,合作双方也要对合作项目进行互督互查,成立专门的培训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的培训管理人员,对校企合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的监督,最大程度地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3)校企合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培训机构和航运企业都是校企合作的参与方,需求不同,动机不同,就要建立必要的沟通协调机制,可以通过政府疏通信息沟通渠道,协调各方利益,激活合作动力,引导社会责任,确保船员培训无缝对接航运用人需求,有利推动船员终身职业教育的理念。同时搭建校企合作的信息平台,公示社会,便利船员根据培训需求,自助查询和选择培训机构和航运企业的培训课程,更有利于激发培训市场的活力。

(4)校企合作的安全保障机制。船员培训的技术性和技能性,以及特殊的实操培训环境要求,应建立三级安全保障机制,即政府的安全监督、学校的安全监管、企业的安全保障。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到岗到人,保障安全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应急预案,鼓励为受训船员投保安全保险。

(5)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应建立规范、周密的运行机制,通过制定具体的合作和管理要求、培训和考评标准,建立并运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搭建好政府、培训机构、航运企业、船员的桥梁,衔接好各系统,疏通好各环节,规范好各流程,使校企合作得到持续有效的运行。

5 结束语

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出,是解决船员教育培训机构困境的突破口,是激发航运企业船员培养社会责任的动力源,更是改革和创新船员教育培训的重要举措,为培育一支“数量适应、结构合理、能力适任”的内河船员队伍,保障内河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服务内河航运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内河船员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交海发[2015]125号)

[2]《中国船员发展规划(2016-2020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10号)

[4]《2016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

[5]《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9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2007年国务院令第494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21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公布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大纲的通知》(海船员[2016]233号)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值班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20号)

[10]《内河船舶船员特殊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海船员[2015]90号)

U6-9

A

1006—7973(2017)12-0031-03

10.13646/j.cnki.42-1395/u.2017.12.012

猜你喜欢
内河船员航运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
中韩船员沉船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