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力”的十个来源

2018-01-04 19:12李斌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创新力强国企业家

李斌

一些中国企业,跑着跑着跑没了,另一些中国企业,跑着跑着,成为某一个行业的领跑者。

众所周知,搞长跑,要一直“领跑”,是很难的。

个人如此,企业亦如此。一时领跑易,长时间领跑难。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基业长青、领跑一个行业,自有其奥秘。伴随技术的突飞猛进,从柯达到诺基亚到最近的HTC手机,眨眼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故事不时在全球上演,也许昨日风光无限,今朝却冷冷戚戚。正因为如此,“超级独角兽”企业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感慨:“过去五年的变化超过了之前的五十年。”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放眼人类历史长河,各领风骚一段时间的事情真不少。自1500年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大国崛起和更迭之路,就是一种印证。

问题,油然而生:“领跑力”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这种领跑的力量从何而来?它是企业家精神的集中体现?究竟什么样的企业家,才具备“领跑力”、成为领跑者?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技术不断被颠覆的时代里,企业家究竟怎样才能不断穿越迷雾、引领未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企业家的“领跑力”和引领型发展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究竟应该怎样更好地让企业家的“领跑力”释放,成为“领跑型城市”?中国,究竟能否不断在科技创新、产业革命上不断突破束缚,成为“领跑型国家”?……

一次调研,就如一次长途旅行。

过去近3年,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经历了7次这样的“旅行”,旅途之上,我们试图深入“解码”一座城市、一个企业、一種经济现象,尤其是人的因素、企业家的因素。

在解码这些经济现象和企业后,我尝试从前瞻力、“痛点”感受力和执行力、核心技术竞争力、团结力、忧患力、学习力、战略定力、忍耐力、创新力、价值引领力等10个方面归纳“领跑力”的来源。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对技术发展趋势的预见,来自于一种“看”到未来的能力,它首先是一种前瞻力。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对“痛点”的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它是一种强烈的感受力和强大的执行力。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对核心技术的攻坚,这是一种核心技术竞争力,有了这种力量,才有可能“化不可能为可能”。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对团队的引领和激励,有激励人心、团结前行的力量。它是一种机制,是一种团结力。

——领跑力,来自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它是一种忧患力。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的学习力。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领跑力,来自百折不挠的精神、痴心不改的前行,才能划出一条勇往直前的轨迹。它是一种忍耐力,一种执着力。

——领跑力,来自创新力,包括技术创新力,也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

——领跑力,来自对价值的认同,是一种价值引领力。

“中国充满变化,中国在引领变化。”

引领变化的,首当其冲,恰恰是企业。

改革开放近40年,世界给中国带来机遇,中国也给世界带来惊喜,这个东方大国、文明古国、社会主义大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增长引擎。尤其是2012年来的5年里,中国更是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理念、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等一系列大手笔,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旗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世界。

改革开放近40年,依靠中国巨大的市场、坚韧不拔的精神,一些中国企业,跑着跑着,跑没了,另一些中国企业,跑着跑着,成了某一个行业的领跑者。

无商不富,无企不强。正如陈春花教授所说,“我们在世界经济发展当中取得巨大进步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诞生了一批人,这群新人是德鲁克定义的,叫‘企业家。”从古代范蠡到近代晋商、徽商,到当代浙商、深商、湘商,企业家现象、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领跑力”,这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

——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驱动的背后,实质是人才驱动。

过去5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唱而不衰”,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进一步释放了企业家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家的原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几次与这样的科技革命失之交臂,21世纪终于有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大潮中弄潮的机会和可能。抓住机遇,培育一大批敢于创新、勇于冒险的创新型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力、爆发力的“领跑型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和各个地方的当务之急;而建设“领跑型国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课题。

编辑此书过程中,恰逢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的崭新目标。

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国”二字出现23次,成为高频词。

作为一个战略课题,“领跑型国家”理念的提出,和党代会报告实现了同频共振。

这些文字,是我和我的同事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华社不同团队的创造。在不同主题的调研采访中,我们都始终注意聆听专家、科研人员,尤其是企业家的声音,分享“领跑者”的成长历程、对未来的预判、人生感悟。这本书不仅分析了10多家“领跑型企业”或者潜在“领跑型企业”,事实上,也完成了对北京、深圳、青岛这3座“领跑型城市”的初步分析。开卷有益。希望这本书,能对您产生一些启迪。那就足够了。

不过,思考仍可以延续:“价值引领”在领跑力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究竟是弯道超车,还是直道超车更容易实现领跑和跨越?在颠覆性创新层出不穷的年代,企业、城市乃至国家,究竟怎样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是否应该建立一套“领跑型城市”的指标体系,从不同侧面角度评价一个城市在某一个方面的领跑?是否可以构建起一个由领跑型企业、领跑型城市、领跑型国家共同组成的“领跑型组织”的框架?

……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注定在波浪壮阔的中华5000年文明史上镌刻下辉煌和启迪。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我们总结企业、城市的引领之道,是为了更好地探究国家“引领”的奥秘。

(本文摘自后记,作者为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猜你喜欢
创新力强国企业家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秦晋争霸
2017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发布,阿里创新力领衔中国公司
创新力社会
全球十大创新力国家地区排名
2009最具创新力公司TO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