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模式的“漳州探索”开始起步,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

2018-01-04 17:37朱亚圣
闽南风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水仙花漳州花海

朱亚圣

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绿色发展”专题宣介会,邀请中共福建省委向访华的外国政党代表、外国驻华高级外交官、国际组织和外国商会代表等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理念和绿色发展在福建的生动实践。专题宣介会后,“生态+”发展模式研讨会在中联部机关2号厅举行,集中展现漳州和福建省有关企业等探索“生态+”发展模式的思考、实践和取得的成果。中联部部长宋涛、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等到场观摩。研讨会上,市委书记檀云坤与参会的外宾交流和分享了漳州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定位,持续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益的做法、成果和体会。

“绿色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市委书记檀云坤说,近年来,漳州市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清新福建”的要求,按照城市发展定位,探索“生态+”模式,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所谓“生态+”,就是生态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旅游项目、防灾减灾、民生工程、历史文化等融合,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城乡环境转型升级,生活品质转型升级和城市品位提升,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不断延展“生态+”效益。

“生态+”如何践行?檀云坤“用图说话”——把“生态+”具体化、项目化,把中心城区“五湖四海”项目建设作为“生态+”的先行示范工程。他一边讲述,一边展示美丽的照片,和现场的嘉宾代表分享了漳州“五湖四海”的精彩画面。一张张山水、花海、田园美照,一幅幅群众乐享生态的民生图景,展示了漳州探索“生态+”模式的前行历程,记录了“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点滴和今昔巨变。

“生态+”带来了什么?檀云坤娓娓道来——漳州通过“五湖四海”建设,带动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开发区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探索‘生态+模式,漳州已经尝到了甜头。发端于生态建设,催生出民生环境、城市形象与营商环境在内的系列蝶变。发展速度快了,营商环境好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强了,有形的风景在眼前流动,无形的风景就在心中流淌。”他表示,“生态+”模式的漳州探索刚刚起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漳州将进一步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坚持吃生态饭、做生态事、走生态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富美新漳州。

“‘五湖四海迎宾朋,‘花样漳州等您来”。檀云坤向与会人员发出诚挚邀请,真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漳州走走看看。

“生态佳”是漳州最显著的城市标记,也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从“生态佳”迈向“生态+”,则是漳州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足迹。

在这里,绿水青山真正实现了流金淌银,市民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节节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近三年连续蝉联全省第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一个个金字招牌陆续捧回……由“生态+”引发的蝶变正在漳州精彩上演,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的美好愿景,在漳州触手可及。

潋滟山水中,“看得见风景、摸得到幸福、载得动梦想”的富美新漳州正款款而来。

五湖:湖光山色竞妖娆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一座座闽南风格的仿古建筑沿江而建,红花绿树相互掩映、摇曳飘香……行走在龙文区“闽南水乡”一期项目现场,“闽南风?漳州味”扑面而来,水乡展露“清新面容”。再往前走,古村湘桥旁,“九十九湾湖”建设持续推进,美丽湖景在村里迂回流绕,碧波荡漾,也将使漳州最大的在建安置房项目——鸿浦豪园的几万居民真正可以“望山见水,留住鄉愁。”九十九湾湖的建设,是一场生态与文化的和谐互馈之旅。九十九湾,沟通了九龙江西溪与北溪,是漳州流域最广的内河。“有颜有内涵”,按照规划,九十九湾湖由北至南,正着力打造内林夜市、七里水乡、逸野古塘、龙溪竞舟、湘桥怀古等水乡十景,形成城市文脉,塑造有灵魂的生态文明。

九十九湾湖项目快马加鞭,其他项目也“不甘示弱”。

作为“五湖四海”规模最大的项目,规划总面积7380亩的西湖生态园,因地制宜利用九龙江西溪近4公里岸线,做足水文章,整建制推进2个工业小区、6个城中村“腾笼换鸟”,规划建设千亩水体公园,着力打造漳州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样板区。西湖生态园位于漳州市老城区、高校园区与金峰开发区、天宝、靖城的衔接地带,地图上看像个“6”。不出几年,“碧湖升级版”——西湖生态园将与碧湖生态园遥相辉映,形成“一东一西”格局。

阳光下的西院湖满目葱翠,蓝花楹、黄花风铃木等花树在土壤中扎根,在枝头上酝酿。这里曾经是脏、乱、差的废弃水塘,如今除了具备一个生态公园所需要的景观气质外,还肩负着防洪排涝的功能。听,湖在呼吸,依湖而建的公园湖体雏形已成,湖体还与三湘江贯通,引入九龙江活水,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西院湖一期占地200亩,与其他湖相比,面积不大,但它是按照《漳州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建设的滞洪区。该项目通过整合水利、生态、休闲三大功能,融合湿地风情、山水湖景和田园风光,将滞洪区打造成集城市泄洪、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色海绵体、市民多彩聚集地”。

千年古刹南山寺,钟声悠扬。与西院湖一江之隔的南湖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南山寺边上陈年垃圾堆积的放生池,变成清澈见底的湖心岛,水位加深后与周边鱼塘相连贯通,南湖瞬间灵动起来。漳州千年文脉即将在这个山、湖、江、寺等景观交融的城市格局中,连绵延续下去。随着南山文化生态园的规划建设,南湖、花海、古刹,山、水、文完美融合、交相辉映的美景次第呈现,南山寺的钟声更加悠扬。因为“预见”了未来,南山寺主动腾出了50亩土地,支持文化生态园建设。

每逢周末,美丽的碧湖生态公园总是十分热闹,家长陪伴孩子在这里与大自然亲近,或是三五成群嬉戏抓蝴蝶,或是自由奔跑放风筝……开园以来,碧湖生态公园让漳州市民多了休闲娱乐好去处。随着园区夜景改造、绿化景观提升、桥梁增设等,今后的碧湖生态公园人气还会更加旺盛。

漳州地处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之间,河道、溪流、湖塘如蛛网密布,丰富的水系滋养了一方人。城里城外,水陆相通,见证着岁月沧桑和城市繁荣。湖泊与城市,有着天然的联系,“湖”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漳州持续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全力推进中心城区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南湖等“五湖”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五湖”吸引你的,除了湖光秀色的外在美,更有文化乡愁的内在美。

四海:万紫千红总是春

“花海就在阳台边”“颜值美爆了”“我在人民广场赏花”,这个夏天,漳州人的朋友圈被人民花海“刷屏”了。花海内,美人蕉、硫华菊、波斯菊、向日葵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盛开得如诗如画。“一个广场变成一个大花园,好像就是转眼间的事,赞!”正在一大片波斯菊面前给孩子拍照的市民小卢,言语间透着惊喜。周围,成群的市民在散步、拍照、赏花……人民广场花海是漳州“五湖四海”建设的一个缩影。

这里是“四季花海”项目之一,原是漳州东立交桥所在地。由于交通量剧增及超载严重等问题,建于1990年代的东立交桥桥梁病害严重成了“危桥”。2015年5月,市政府决定整体拆除东立交桥,改为平面交通,并利用剩余用地,规划建设市民公园。改变从此拉开。场地被分为“樟荫春樱、重阳夏楹、菩提秋棉、榕荫冬梅”四个地块规划,建设以花为主题的城市中心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突出“海绵城市”设计,同时结合原人民广场地块建雨水花园,打造四季花海广场。

步入英桥花海主路迎宾段,只见颜色红艳的花朵儿一团团、一簇簇拥在一起,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天鹅绒紫薇”,此花从美国引进,花量大、花期长、花清香,花色独特,给人褶皱绸缎般的感觉。英桥花海的前身是漳州城乡结合部,主要用作临时菜地、果园、胶合板晒板场与大货车停车场,由于地处低洼,逢雨必涝。英桥花海占地约372亩,以低开发、低影响的思路,尊重其原有的空间尺度,配套海绵城市建设手法,规划分成片林缓冲区、四季花海区、荷花田区三个区域,将观赏性四季花海与本地花卉产业相结合,打造集休闲旅游、花卉展示、农业体验和科研实验于一体的花海景观,耕耘“花经济”,提升花海景观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

春看风铃花,夏赏蓝花楹,秋品黄花槐,冬观红花紫荆……随着“四季花海”建设及城市道路景观改造提升,穿行在漳州市区,不论城市干道,还是街头拐角,景观将不再是单调的绿色,而是“随处见花、随处即景”。值得一提的是,漳州还启动动车站往市区方向的龙江南路绿化工程建设,以“疏林草地、景观花带”为目标,把龙江南路沿线建成四季有花、四季变化、层次明显、色彩丰富、简约大气的城市风景线,让每一位来到漳州的游客第一眼就记住这座旅游城市的美与绿。

九龙江畔,荔海扬波。荔枝是漳州的特产,具有近千年的种植历史,这片荔枝海位于国道324线(漳州往广东)边的九湖镇凤凰山脚下,面积近万亩,其中两三百年树龄的古树随处可见。凤凰山上有一个奇特的石头,形状像一只母鸡,当地人称之为“鸡母石”。荔枝采摘時节,站在凤凰山观景平台远眺,30万株荔枝树像是绿色的波涛,树上荔枝“红星点点”,非常壮观。因为“五湖四海”建设,古老的荔枝文化与产业实现了碰撞。如今,在“生态+”的撬动下,当地重新发掘荔枝海的历史文化,为其加入了休闲、文化等元素,建设完成荔海驿站及总长7.2公里绿道,把成片果园变成了生态公园,把私人资源变成了公共资源,把郊野山地变成了旅游胜地。

语堂故里,十里蕉香。天宝镇香蕉种植已有1300多年历史,建有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约2000公顷,年产量20万吨。香蕉海融合语堂文化、蕉园风光、玉尊朝圣三大元素,从文化创意、景点提升、产业发展等入手,打造成集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园区。今年还规划建设“天宝香蕉”小镇,推动香蕉种植、精深加工与研发、文创、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

圆山脚下,水仙情深。水仙花是漳州市花,漳州水仙花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科技投入不足、市场经营分散等原因,漳州水仙花产业遇到瓶颈。建设水仙花海,其一是更好保护漳州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区,其二是更好发展,融入旅游观光等新业态,既能壮大水仙花产业,还能辐射带动其他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今后适时举办水仙花节,形成品牌效应、文化效应、产业效应。

“花海”不是单纯的景观,一朵“花”、一片“海”可以撬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九湖荔枝、天宝香蕉、市花水仙花,还是闻名遐迩的漳州花卉产业,都迎来了产业发展、市场拓展的新机遇,迎来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提升的新引擎。在漳州,“花海+产业”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

以“绿”为题,以“花”为媒,做活“花样文章”。漳州强力推进中心城区“荔枝海”“水仙花海”“香蕉海”“四季花海”等“四海”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和城市品位。有绿地、有花海、有片林、有公共配套设施,“四海”犹如漳州的城市“绿脉”,串联起整个中心城区。

“生态建设绝不止种种花草树木、治治水和空气这么简单,更要做好‘+文章。我们要通过‘五湖四海等项目的建设,持续放大‘生态+效益,推进生态与城建、产业、民生、文化等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表示。

链 接

五湖

1.碧湖:主要进行优化提升,项目计划总投资1586万元。目前正进行园区夜景改造、绿化景观提升、桥梁增设等。

2.西湖:总面积6345亩,包括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湖体建设、景观配套等。目前已基本完成土地、建筑物的丈量测绘工作。

3.西院湖:项目总用地400亩,2017年完成西院湖生态园林景观、公园景观、园区服务设施、广场及道路等建设。

4.九十九湾湖:年度计划投资7000万元,计划年底建成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滨水驳岸、景观绿化、商贸街二期等。

5.南湖:南山文化生态园项目将整体形成以蜈蚣湖生态园和南山寺文化体验园等山、水、文相结合的生态休闲空间为中心、以“五馆”为两翼的核心区,努力打造集文化、生态、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总用地450亩,二期总用地650亩,9月前完成蜈蚣湖、湿地、南山湖、花海、防洪堤岸等生态景观工程建设。

四海

1.荔枝海:实施景观提升,主要建设观景平台、凤凰阁、展览厅、观音孔子庙及配套园林景观等。同时,增设荔枝海北入口,增加水面景观。目前,观景平台主体工程已完成,配套园林景观紧张施工中。

2.香蕉海:规划建设“一带六区”(栈道观光带,语堂纪念区、滨江体验区、休闲养生区、文化创作区、故里游览区、玉尊朝圣区),总占地面积3000亩。2017年计划完成林语堂文化园故里游览区、滨江体验区建设,规划“天宝蕉语”小镇。

3.水仙花海:做好3000亩水仙花基地保护区(含500亩核心保护区)规划和317亩水仙花海项目策划等前期工作。利用水仙花资源,结合发展各类花卉,打造以七彩花田为主题的水仙花海。

4.四季花海:主要实施东立交桥市民公园、人民广场地块景观、迎宾路英桥地块花海、迎宾路与江滨路交叉口花海、佰翔酒店西侧三角绿地、南星路南侧临时绿地,以及市区部分现有街头绿地花岛改造提升。

猜你喜欢
水仙花漳州花海
花海
咏蜂
情调漳州
花海寻踪
你从花海中走来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水仙花栽在水里也能开花
水仙花
小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