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新产业形式下的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2018-01-04 10:59刘红梅王雪洁夏百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8期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新经济新工科

刘红梅 王雪洁 夏百花

摘要: 新经济、新产业的出现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自动化专业必须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紧跟时代的改革课程体系,才能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需求。 本文介绍了新经济、新产业对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地方高校传统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工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意见。

关键词: 新经济; 新产业; 新工科; 自动化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8-0149-02

Thinking on the Training of Local University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in the Form of New Economy and New Industry

LIU Hong-mei , WANG Xue-jie , XIA Bai-hua

(Anhui Sanlian College,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new economy and new industry has raise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of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must adjust their training programs in a timely manner and keep pace with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new economy and new industr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mand of new economy and new industry for the training of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traditional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new engineering automation talents trai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new economy and new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New Economy; The New Industry; The New Engineering Department; The Automation Specialty; The Talent Training

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涌现出了工业4.0、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新经济、新产业。这些新经济、新产业的出现就给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需要新工科建设。

目前关于新工科建设,已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自动化专业作为转型而来的新工科专业,必须要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才能适应当前的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为特点的新经济的蓬勃发展。然而,新工科的建设重点突出的是培养以能力为导向的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安徽三联学院是一所地方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我校的自动化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之一,自动化专业是一个集电子科学、控制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宽口径专业,其专业涉及的技术领域知识是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地方性的新经济、新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了应对新经济、新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地方性的新经济、新产业的迅速发展,地方性应用型本科的自动化专业亟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1 地方高校传统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不足

新经济、新产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能力、 技能需求,但目前地方高校傳统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按照传统的经济、产业所需的学科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一方面缺乏专业课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另一方面缺乏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所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需要对地方高校传统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不断进行调整与优化,保持与时俱进。 目前地方高校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1培养目标缺乏多样化

工业4.0、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新经济、新产业的涌现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自动化在新经济、新产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涉及工业制造的各个环节,这就对自动化专业的技能提出了多元化需求, 例如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智能制造复杂系统的研发或者人工智能的开发、应用与实施能力。但是,传统的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缺乏对多元化人才需求的考虑,导致课程体系、专业知识结构以及实践教学内容与手段对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的支持不够。

1.2课程体系设置与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虽然传统自动化专业覆盖面很广,涉及运动控制、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电气控制与PLC等较宽领域内的专业知识。然而,工业4.0、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新经济、新产业的出现给自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智能制造是自动化制造的高级阶段,智能制造的柔性化、个性化、大规模定制特征,使得智能制造所依赖专业分工更细化,智能制造目标的实现对所依赖的工程技术提出了更深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需求。 但是,传统的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内容相对陈旧、缺乏交叉/ 融合性、综合/ 应用性不足,与新产业、新经济要求技术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传统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需要根据新产业、新经济特征需求进行改革与创新。

1.3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性不强

新产业、新经济的出现对生产实际提出了智能化、高水平、综合化的控制要求,但传统自动化专业中的实践教学活动目前还停留在简易、技术含量低、注重原理验证的层面上,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方式落后,离达到新产业、新经济对生产实际提出的智能化、高水平、综合化的控制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传统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根据新产业、新经济特征需求采用新的模式。

2地方高校传统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工业4.0、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新经济、新产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自动化专业与新经济、新产业之间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除了传统自动化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外,还需要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此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形势下,传统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新产业时代的人才技能需求,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2.1制定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要想合理地制订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在深入调研同类地方高校的办学经验和新经济、新产业形式下企业当前及未来可能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研究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将采用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模式,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2构建适合新经济、新产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

根据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舍弃过时的专业方向课程、软件课程等,及时增加能适应工业4.0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智能制造时代发展所需的专业方向课程、软件课程等。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性环节的学时和学分比例。特别是注重将工程实践教育理念及工程实践教育课程体系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期间。

2.3创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

自动化专业课程内容涉及的所有理论、技术、案例都是为工业生产实际服务的,所以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要想使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改善自动化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

要改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重点在于加强实验室建设。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改善当前的实验条件、实验内容、实验手段,保证满足新工科自动化专业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能适应工业4.0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智能制造时代发展所需的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需求。同时还需更新实验项目和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专业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工程实践教学质量。

要加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就要选择具有代表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单位来建立校企合作,做到让企业的工程师走入学校,让学校的学生走进企业,缩短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商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和管理能力、实际工作能力。

3總结

为了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多元化、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需求,传统的自动化专业必须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改革人才培养措施,为《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实现培养多样化、技能型人才。 本文通过分析新经济、新产业的需求和地方高校传统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新工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思想,旨在为新工科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朱金秀,范新南,朱昌平,等. 电气信息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129-131.

[2]吴晓蓓.《中国制造2025》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5(8):9-11.

[3]张拓,李丹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校自动化专业改革与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6(6):70-72.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自动化专业新经济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