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背景下“121”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018-01-05 19:52何代燕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细胞核教学内容微课

【摘 要】本文结合中学生的发展和高中生物课程特点,基于微课背景,阐明“121”教学模式,结合此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期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微课 “121”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B-0059-0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改革要以理念的创新为导航,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这为基础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引导。微课是微时代背景下催生的时代产物,以其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主题突出和其可视可听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多有运用。微课在当今教育界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一线教师对其更是青睐有加,他们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引导学生高效建模,这无疑成为了高中生物课堂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随着生物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断提高中学生物课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抽象化,课时紧张,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微课以其视听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速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使用将成为较优的选择之一。那么,该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呢?本文基于微课背景,从高中生物的教学特点出发,结合“121”教学模式,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为生物教学提供参考。

一、“121”教学模式简介

“121”教学模式是将 1 节 40 分钟的课分成 3 个教学时段,其中第一个“1”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10 分钟,中间的“2”是师生互动 20 分钟完成教学内容,最后一个“1”是课堂练习 10 分钟,以巩固本节课内容。这种模式是将一节课 40 分钟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段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灌输,学生只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121”教学模式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探索将“121”教学模式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择优而代的发展特点。

二、基于微课背景下“121”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目前,在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来选择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在这样的微课背景下,将“121”教学模式引入生物课堂教学。第一部分,约 10 分钟,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第二部分,约 20 分钟,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第三部分,约 10 分钟,进行课堂反馈,巩固所学知识。利用适当的课堂练习以有效地反馈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再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基于以上对微课及“121”教学模式的认识,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后,微课背景下“121”模式程序有四大步骤:第一,微课的内容设计,包括内容的细化、内容的重组、录制微课视频;第二,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包括微课教学环节(10 分钟)、师生互动环节(20 分钟)、知识巩固环节(10 分钟);第三,交流讨论,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问题;第四,课后反思,包括解决问题、评价并反思问题。如图 1 所示。

三、基于微课背景下“121”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案例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 1 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为例,谈谈微课背景下“121”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10 分钟)

微课以其视听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速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课前要做好本节课的微课视频,内容包括细胞核的结构和细胞核的功能两部分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不仅自学能力较强,而且已具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阅读课本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

1.主要内容

导学案的两个主要内容分别是细胞核的结构和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见表 1)。

2.练习

结构决定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二)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内容(20 分钟)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浓缩教授内容,引导学生当堂达到教学目标。本环节的重难点是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和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这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部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比较虽然不是难点,但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才容易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对于“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的处理,先将资料分析的四个实验进行知识重组,实验 1 和实验 4 归为一组,实验 2 和实验 3 归为一组。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较为全面地阐述细胞核的功能,实验 1 和实验 4 表明细胞核与遗传性状有关,实验 2 和实验 3 表明细胞核与代谢有关。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 5-6 人,小组讨论后选举一名代表来讲解本组的探究成果,这样做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探究方式。在完成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后,接着进行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比较(见表 2),对二者的比较进行简单梳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前面已经看过微课视频,并认识了细胞核的功能,了解了细胞核的结构。课前也已经布置学生制作细胞核三维结构模型,因此,此环节能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细胞核是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这个内容。

(三)及时进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10 分钟)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部分练习的设计不用太復杂化,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为好,这样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达到检测的目的。习题检测的目的在于辅助学生进行知识整合、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当场检测当场校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然后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把课上的疑点提出来,先让班上学生讨论作答,如果学生不能解答,教师辅助作答。最后,由教师对本节课做出点评总结,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的评价等。

综上所述,任何教学设计都是为达成教学目的而服务,而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当实事求是。笔者认为对微课背景下,“121”教学模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当遵循“适合”这一原则,适合本课的微课视频,适合本课的“121”教学模式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当根据教学任务、学生发展特点灵活地运用微课视频,开展课堂的“121”教学模式。任何新事物的应用都是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过程,只有不断探索方能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36(1)

[2]王玉兵.山东高密:行动研究改变低效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8-1-11

[3]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

[4]胡铁生,黄明燕,李 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

[5]温见阳.“12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2)

【作者简介】何代燕(1991— ),女,汉族,贵州省平塘县人,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卢建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细胞核教学内容微课
指向科学思维的“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母系遗传对有氧耐力运动项目运动员选拔的影响
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一“细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