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危机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

2018-01-05 11:07黄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3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中职

黄静

摘 要 中职生正值青春成长期,也是多发的青春叛逆期。以上海市某重点中职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SCL-90问卷调查,发现影响中职生心理危机的前五大因素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抑郁、焦虑;女生的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由于心理危机的存在,中职生可能出现出走现象、自杀情况,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可能造成对学生自身、他人或者学校的危害事件,给学校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因此,提出基于“四级干预体系”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中职生;心理危机;SCL-90;四级干预体系;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3-0003-03

1 前言

世卫组织负责精神健康方面的主管谢卡·萨克斯纳指出:平均每40秒钟,全球就有一人死于自杀!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巨大。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状态逐步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学习生活由普通初高中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职生很容易面对来自学习、情感、社交、就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危机时有发生。近些年发生率越来越高的青少年自杀、杀他事件,大多是因为青春期叛逆。如果能尽早发现,尽早干预,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些惨剧。

一旦学生因心理问题造成对其自身、他人或者学校的危害事件,会给学校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1]。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的导向对职业院校来说是明显的、持续的、难以消除的,甚至学校将承担法律责任和赔偿问题。例如:2013年,广东省茂名市金塘职业中学一学生因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并受到责骂,当天出走,尸体于次日早晨在学校鱼塘找到;2016年,桃江一职中学生因不叠被子受到宿管老师的惩罚,要求打扫卫生,而后跳楼自杀。这类事件的发生给学校和学生家庭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如果学校在学生自杀之前能够及时给予心理危机干预,那么悲剧很可能不会出现。

2 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现状

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始于林德曼(Lindemann,1944),但形成较为成熟的系统理论的学者是心理学家凯普兰(G.CaPlan,1964)。凯普兰最早提出心理危机的说法,也就是面临困境,人固有的认知体系与支持系统都不能应对时,即当前的困境超过人的应对能力时,人便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失衡,这种心理失衡状态就是最早提出的心理危机。美国加州大学的Kanel将心理危机分为三个部分:1)危机源,即危机事件的发生;2)危机事件给个体带来的痛苦和创伤体验;3)个体惯常的应付方式失败,导致其在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都较危机事件发生前出现明显下降,心理反应变得越来越无目的性和组织性,进入情绪危机的不平衡状态[2]。

笔者认为心理危机并非危机事件本身,而是危机事件导致个体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如果对于心理危机处理不当,个体可能产生心理创伤和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经受不了刺激而产生自伤自残的行为。中职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生在其遇到不能控制和解决的学习、生活问题而导致严重心理失衡状态时,教师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并重新建立人际关系以及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

3 中职生心理危机状况调查

调查对象 2016年级学生,排除无效答卷411份,共有参与下面统计的测验答卷474份。统计中男生171名,女生303名。

调查结果

1)SCL-90总体筛查情况。如表1所示,376名学生心理状况没有问题或只有较轻的问题;98名学生存在较重的心理问题,需要予以重点关注,防止出现自杀等行为。

2)SCL-90各因子问题检出率统计。如表2所示,中职生中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的是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抑郁、焦虑等问题,所占比例分别为8.86%、8.65%、8.44%、7.38%、7.17%。

3)男女生SCL-90因子问题检出率比较。如表3所示,女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相对较高。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男生,在偏执方面低于男生,精神病方面与男生相同。这可能是由于女生的思维相比男生较为敏感、细腻。

4 中职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

发展性危机 生命个体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外界突然的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称为发展性危机,如迁居、升学、孩子出世、退休等都可能导致发展性危机。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自我独立、脱离父母监管,即心理学上的断乳期。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有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需

求;但又由于经济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限制,不得不受到家长和学校的管制和约束,独立感和依赖感便产生冲突,发展性危机即由此产生[3]。因此,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提出,青少年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防御自我同一性扩散,避免自我同一性危机,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生源整体水平较低 相对而言,职业院校的生源整体水平较低,普遍存在自卑感和失落感,总觉得自己比不上考上高中的同学,从而逐步形成心理上的压力[4]。少数学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况,上课不安心听讲,下课后到处闲荡、夜不归宿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如魔咒般束缚了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个别学生最终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疾病。

人际交往障碍导致严重的孤独心理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中职生存在人际交往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1)部分学生家庭存在问题,特别是来自父母离异的家庭的学生存在孤僻、焦虑等症状;

2)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学生虽然从小在上海读书,但由于户籍限制,即使成绩较好,也无法在上海就读普通高中,只能选择职业中学,导致这类学生心理存在自我封闭的倾向;

3)目前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宠爱,在遇到挫折时经常选择极端的方式解决[5]。

价值观出现偏差 当代职业院校的学生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环境中,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各种负面新闻充斥的情况下,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把挣钱、当官、赚更多的钱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以享乐的名义虚度时光,以随遇而安作为懒惰的挡箭牌[6]。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不断冲击学生的思想,有的学生会感受到自身从小接受的价值观与外部流行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产生对自我价值观的否定和怀疑,无法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对策研究

根据中职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专业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行为主义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结合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动态过程,构建以“学生—同学—学校—家属”四级干预体系为横切面,以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和后期跟踪为纵切面的立体化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图1)。其中学生是主体,学校是主导,同学和家属是主要的支持系统,四者之间存在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通过四级干预体系,对处于心理危机过程中的学生予以及时和必要的干预,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并在负面事件后获得心理方面的正常化发展。

学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主体 ABC理论最早是心理学家埃利斯发明的,其中,A是英文activating event的首字母,B是英文belief的首字母,C是consequence的首字母。ABC理論认为,引起后果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A,也就是激发事件的认知而产生B,也即信念。这种信念多是负面的或消极的,其带来行为上的障碍,这才是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之前人们认为的突发事件本身对个体的冲击。

因此,对学生而言,A即激发事件无法改变,所能改变的为B,即个体的看法、解释。在这方面,学校需要向学生普及心理学知识,提供各种认知行为训练,开设诸如心理与调适、社会心理学、恋爱心理、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等课程。通过心理危机预防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技巧,帮助学生在面对应激事件时能够积极应对[7]。

学校是心理危机干预的主导 虽然目前心理健康课已经被多数职业院校列为课程,而且多数学校也已经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与辅导,但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只是浮于表面[8],须有所改变。

1)加强队伍培训。一方面需要加强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招聘与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养,使他们掌握专业的知识,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及时开展辅导并转介心理咨询中心。

2)做好入学新生的心理评估。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评估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筛别出自杀风险较高的个体,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摆脱危机状态。

3)构建及时的转介机制。心理危机干预对于一般的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等都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出现学校无法处理的困境时,必须要及时转介精神卫生中心并通知学生家长。这并不是学校要推卸责任,而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任的态度,因为一旦出现严重后果,对学校和学生家庭都是难以承受的代价。

家庭和同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支持系统

1)有效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刘静等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方式也称为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集中反映了父母带有一定教养目的的对待子女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大影响,不当的父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罹患精神疾病,甚至可能产生反社会型人格障碍[9]。因此,要做好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有效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改善学生家长的教养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同时,在学生心理出现危机时,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也为后期处置奠定基础。必要时,要求家长及时将存在精神病性的学生送至医院就诊或带回家休养。

2)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助功能。相比于教师和家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愿意与同学交流和沟通,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助功能。例如:尝试每个班级通过选举或者委派的方式,产生一名心理委员;如果是住宿的学生,每个宿舍可以根据情况安排一名长期联络员。在有同学出现异常情况时,心理联络员和心理委员要及时汇报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从而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

6 思考与反思

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是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当然,应当看到危机中不仅包含着危险,同时蕴含着机会[10]。通过有效的干预,帮助学生度过危机阶段,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成长,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健康人才。当然,危机缓解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危机干预可以结束,必须要做好后期跟踪,防止危机状态再次发生。

著名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萨提亚(Virginia Satir)

有个非常著名的种子理论,认为人性善良,每个生命来到人间,都是独特的、美好的。他将生命形象地比作种子,在种子的成长过程中,内部力量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外部没有充足的阳光、雨露,也难以成长。人也一样,在从幼小的个体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不仅必须有物质方面的滋养,更要有精神方面的滋润,如被周围人认同,被老师表扬,被同学理解,被父母关爱。生活在爱的环境中,人会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而教师就是播下幸福和希望的人,帮助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内心的种子发芽成长,享受阳光和甘露,获得心灵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兴民,曹莉,闫永荃.中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初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1):31-38.

[2]王斌.上海建桥学院危机干预研究报告[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糜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优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1):31-32,60.

[4]刘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制的建立探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9):15-16.

[5]李志宏,陈明星,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2):121-124,127.

[6]鸦明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2):174-175.

[7]江丰沛.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全方位干预机制研究[J].青少年学刊,2016(6):25-28.

[8]杨超,李冬冬.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预防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2):86-87.

[9]刘静.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9(1):36-41.

[10]袁忠霞,张玲.高职生心理危机与积极干预策略[J].教育观察,2016,5(10):120-121.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中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