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膏不润

2018-01-06 09:06☉齐
政工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做官曾国藩官员

☉齐 夫

脂膏不润

☉齐 夫

丰厚。然而,孔奋在此任职四年,财产却没任何增加。对于他这种居官之道,同僚们讥为“身处脂膏,不能自润”,挖苦他在富邑之地做官却不肯发财实在太傻。后来,河西一些官员被调回京师,其他人“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孔奋却只有单车进京。姑臧民众非常感动,竟然“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但孔奋谢绝好意,拒不接受。

东晋的吴隐之也是个脂膏不润的好官。他多年在富甲天下的广州做官,却清廉自律,一尘不染,始终过着清贫生活。每得俸禄,留够口粮,其余皆接济他人。家人以纺线度日,妻子不沾一分俸禄。寒冬读书,隐之常身披棉被御寒。离任返乡时,小船上仍是初来时的简单行装。唯有妻子买的一斤沉香,不是原来物件,隐之认为来路不明,立即夺过来丢到水里。王勃《滕王阁序》中“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就是称赞他的。

《曾文正公文集》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须做到“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大致可概括为四层意思:富官穷做,穷官苦做,冷官热做,闲官忙做。曾国藩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曾在北京管过银库,那可是天下第一膏腴之官,不说官员,就是库兵,干上几年都能发财致富。曾国藩为了严格管理,并带头清白,进库点验时都要脱下衣裤,切实做到了脂膏不润。

在脂膏不润的队伍里,还有颜真卿。他在关中这块富饶土地上做父母官,居然因为“拙于生事”,其实就是不愿搜刮,而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

脂膏不润,比喻身居肥缺,却为官廉洁,不贪财物。出自《东观汉记·孔奋》:“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孔奋,东汉官员,曾任姑臧(今甘肃武威)长官。此处乃交通要道,交易发达,一天有四场集市,当时号为富邑。一般人在这里为官几个月,收入就很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这就是著名的《乞米帖》,高风亮节,凝结于字里行间。

大千世界,地有贫富;州县省部,官有肥瘦。人心常嫌贫爱富,挤破头往富裕之地谋生求职,做官则喜谋肥缺,想方设法要去个“脂膏”之处。因为,油水大的衙门,捞钱容易;脂膏厚的地盘,发财迅捷。为什么有的官员宁肯在富庶之地干个职位低的官,也不愿到贫瘠之地任较高的官,大抵就是这个考量。毕竟,在不少做官人眼里,还是那陈腐的老一套观念在作祟:千里来做官,为的是吃穿;做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是故,孔奋、吴隐之、颜真卿、曾国藩们的脂膏不润,就显得难能可贵,不仅他日传为美谈,就是拿到当下也是不朽楷模。

今日而论,仍有清水衙门,也有肥腴职位。譬如那些管钱管物管工程的部门,那些经济发达富得流油的地区,钱多得无法计数,油水大得难以想象,对为官者的考验就更为严峻,如果没有脂膏不润的操守,“成长”为巨贪是轻而易举的事。当然,这不是说清水衙门、穷乡僻壤的官就进了保险箱,富庶之地干肥缺的官就格外危险,说到底还是事在人为、境由心造,想贪的人在哪儿都能贪出花样,立志清廉的人干什么都会一尘不染。这就叫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吧。

猜你喜欢
做官曾国藩官员
跟曾国藩学修身
曾国藩的“愚笨”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做人做事做官“十不如”
曾国藩吃牢饭
立心守正——做官不可“厚黑”
曾国藩背书
丘琼山巧对官员
“搞”艺术的官员们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