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作家们讲述城市

2018-01-07 09:07唐晓峰
环球人文地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者景观人文

唐晓峰

《读城》(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这本书里,写作者都是作家,写作的对象都是城市,有三十多组。这样的群体规模的结合应该说是读者未曾想到的,可又是期盼已久的。

城市当然是作家们关怀的对象,城市在人文上具有复杂性、华丽性、创造性、引导性。以往就城市进行写作的,多是建筑学者、历史学者、社会学者、民俗学者、经济学者,他们撰写的关于城市的书,读者到图书馆一查,总有好几架子了。那么,作家又来写城市,特点在哪里?价值在哪里?

那些学者们写城市,都是尽量隐去自己的情感,而进行端端正正的理性观察。作者隐去作家的情感也就罢了,但读者也要因为作者的冷静而作理性的阅读。他们读到:城市的规模(南北四至)有多少千米,历史城墙的厚度是多少,城市人口是50万还是49万,城市的犯罪率是去年高还是今年高,城市的经济增长率是9%还是10%等等。读完了书,他们的城市知识增长了很多,但是,他們在学者的书中很难读出充分的美感和饱满的情感。

然而城市是富含美感与情感的。城市不是徒然有一个建筑的规模,更不是人口数目的机械相加。城市本身乃是一个生命的机体,它有美丽的外形、面貌,有内在的精神气质。历史的苍老与现代的青春活力在城市中交融。社会的先锋性探索与从容悠然的每日闲适彼此相伴。城市中虽有庞大统一的社会体制,但仍不失家庭的百样个性。所有这些,不仅表达在城市的错落景致上,更深藏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岁月之中。作家,是人文城市的知己,是城市中生活深壤的耕耘者与探索者。

与商业性的关怀不同,作家关注的都是与金钱无关的真情。在市场经济调动千军万马将城市转化为金钱魔场的时候,作家们却在捍卫城市真正的尊严。在作家的引导下,我们进入城市,乃是进入一个情感动人的世界,这里没有金钱开道的喧嚣,一切色调、形体、声音都源自生活深层,蕴含着人生的真谛。

城市的生活又有独特的情节,作家为我们讲述了只有城市中才能发生的故事。他们以过人的对于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为我们叙述了寻常表象背后的珍奇价值。在他们的叙述中,我们似乎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城市,萌发出对城市的另一种理解,在这些新鲜的理解中,我们又享受到思想的快乐。

城市是百分之百的人文景观。中国古人曾是景观欣赏的行家,给我们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景观诗歌散文。不过,那些诗歌散文赞美的多是自然景观。现代中国作家,终于把景观关怀投向了人文城市。作家告诉我们,如果要欣赏人文之美,请到城市里来。在城市里,从大街上的时尚,到小巷深处的人生韵味,所有源自人文的审美、价值、时尚、信仰,都以景观的形式被书写在城市的大地上。

文化地理学家用理性说,文化景观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三大文本之一(另两个是文字文本和口述文本),其中符号、语法、含义等文本要素一应俱全。而作家则用情景感受、纵深思考、贴切描述,带领我们对城市景观文本的具体内涵进行真实的阅读。在作家们的笔下,景观与故事、情感、思想层层展开,城市成为一本打开的书。

城市还可以为我们保存记忆,历史景观是文化记忆的重要形式。作家借助城市景观,对认识做历史的品评。他们帮助我们在陈旧中体会人生的醇味,发现永世的价值。如果你是在城市中长的,作家会帮助你重返童年。在作家的笔下,过去的岁月逐渐显现,它是城市故事中——也是你的故事中——温馨的一页。心理学家说过,回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期待。

聆听作家们的述说,当你再返回城市街头的时候,你看到的将不再是楼房建筑的机械排列,不再是陌生人的漠然相遇,你会感到城市生活的跃动。街上每个匆匆行走的人都是城市生活的参与者,他们创造着城市生活,也在被城市的生活所创造。

城市的表现虽然日益繁缛,但生活的深流并不是在这个层次上延伸。正像作家们揭示的那样,留在记忆中的,最值得温习怀念的,只有朴实的真情。永远关注真情,这就是作家们的价值和贡献。

猜你喜欢
学者景观人文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人文社科
程门立雪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大学者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