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

2018-01-07 04:24林丽慧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字狱唐太宗多媒体

林丽慧

初中历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我经常听到学生诸如此类的牢骚:“人要活在当下,古人的事与我何干,总学那些我出生前的事干嘛,那么久远的事还拿出来研究,枯燥无味……”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我除了对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教学流程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设计外,还重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思想教育先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做好课堂笔记,加强对重点知识的记录与识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突破难点。通过对问题的辩证分析得出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提高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例如,讲述《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中的“严酷荒唐的文字狱”时,出示如下表格。

严酷荒唐的文字狱

清代文字狱

案名事由株连人数

庄廷鑨明史案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70余人

戴名世《南山集》案同情南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300余人

我提出问题: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制造文字狱?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我进行指导,然后总结得出:1.为了树立清朝统治者的淫威;2.让满洲贵族的特权得到保护;3.预防汉族人民的抗议;4.对汉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总之,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国家要解放思想,重视人才的培养及任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这样才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突破定式,从对明清文字狱的评价,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步的淘汰落后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学过程中,我用发展的、进步的、辩证的观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国古代发展史中,有许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例如,愿为变法而牺牲的谭嗣同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的慷慨激昂让学生为之震撼。又如,力主禁止鸦片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的“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坚持禁烟运动,维护祖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的英雄气概为学生所敬仰。我将这些引用到课堂上,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向先人学习,并时刻牢记这些英雄故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很大的积极作用。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讨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使历史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把一些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说唱融为一体,把古板的历史知识点变得直观、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这样,学习就主动、愉悦、记忆犹新。

1.多媒体教学能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有穿越时空的感覺。

历史是鲜活的,若能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的情景,将会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时,我通过播放《隋唐英雄》的主题曲来导入唐朝的建立,让学生直面隋亡唐兴的经过,也熟悉了部分隋唐英雄人物。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历史知识点,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将之具体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难点和接受重点。例如,分析“推恩令巧妙在哪里”时,用多媒体展示:

通过示意图、文字说明把分封制的含义清楚地展现出来。再通过汉初分封制与汉武帝时的分封制作比较,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诸侯王的一大块封地分割成好几个小块,封地变小,势力范围变小,一目了然,直观、易懂。同时,更好地诠释了推恩令的巧妙之处,由此更容易说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了。接着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就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利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利用多媒体呈现丰富的历史资料,丰富的影像和悦耳的声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新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情感体验。例如,在介绍鸦片战争前,我先播放电影《虎门销烟》。资料显示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生动场面,故事情节再现,使学生深受感染,萌生爱国热情。同时,让学生看到了吸食鸦片的全过程和鸦片毒害下的惨不忍睹的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鸦片的危害之大,已经到了不禁止不行的地步。通过这些鲜活的场面,也使学生深刻地看清英国侵略者的丑恶面目,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树立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三、相关故事趣谈的植入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我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并尽量选择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对将要讲授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故事。课堂上,我会针对故事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做总结。例如,在介绍三国鼎立时,我先讲了《草船借箭》的故事,然后问学生:谁知道当时有哪几个政治集团?同学们比较支持谁?能说明原因吗?大部分学生因为诸葛亮的临危不惧、聪明睿智而选择支持刘备;有的支持曹操,因为他兵多将广,物产丰富;几乎没有人支持孙权。所以,有针对性问题的提出,既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此外,积极营造历史情景,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引导。例如,在教学《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时,我来个“课前一故事”:贞观初年,唐太宗要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刚平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宫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最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然后问学生:唐太宗为什么能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学生听唐太宗纳谏的故事为理解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又如,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时,我用故事导入:朱元璋小时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就在他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了和尚。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那座寺庙又被烧了,于是,他就参加了起义军。朱元璋身先士卒,作战勇敢,历尽千辛万苦,几年后就成了这支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并采取了很多措施使明朝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最后提问:朱元璋是怎样加强军权,发展君主专制的?明朝灭亡后,中国又开始了什么朝代的统治?这一王朝又是怎样加强王权的呢?

总之,历史课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但在运用时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适时、适度。教师既要结合古今中外的事件、历史大片等,又要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让历史课堂充满吸引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文字狱唐太宗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唐太宗是被骗死的
唐太宗 善听劝谏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从曾静吕留良案看雍正朝文字狱
唐太宗用人之道探究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