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初探

2018-01-07 04:24李会娟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城市化内容

李会娟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细致地剖析教材内容,进而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提炼出知识要点,做好辨析和探究。但是目前有些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没有掌握地理知识,而是因为错误地理解了试题,导致分析错误,影响了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关注的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参与到阅读过程中,通过准确、细致的阅读来理解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思维模式。

一、学生自主阅读,形成初步理解

为了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自主阅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初步认识,形成自己的理解。学生的自主阅读是不断提高和进步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根本保证。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致地阅读每一课内容,思考每一句话,探究每一个知识点,形成对要学习的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同时,要围绕课堂重难点进行多次阅读,突破难点,引发思考,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认识,真正地通过阅读来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时候,学生通过阅读会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标志,能够理解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以及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会认识到城市化是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过程,城市化是当代社会的潮流。因此,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来提高理解能力。

二、小组合作讨论,升华理解程度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会形成对地理知识的初步理解和认识,教师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沟通,鼓励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来升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点拨指导的方式融入课堂讨论中,用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智慧,用交流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后鼓励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交流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阅读内容的加工能力,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有的会说到自然环境因素,有的会说到社会经济因素,还有的会说到政治因素……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认识,对阅读内容进行细致的加工和归纳,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丰富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关注阅读材料的选择,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内容丰富的拓展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关注拓展材料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选择的材料如果符合学生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避免选择的随意性,要关注知识的联系,注重迁移性,避免孤立性。例如,在教学《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有关台风、干旱、寒潮、地震、火灾、滑坡、泥石流等不同的自然灾害的相关材料,组织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了解更丰富的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更好地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这样,能提高学生的防御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丰富阅读形式,提高理解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阅读内容,例如,图表、地图、表格等。使學生学会分析资料,在阅读不同形式的内容中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教师要关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进而在阅读中理解地理知识,形成自己的系统性认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就会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实现有效学习,提高地理素养。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城市化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要内容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