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互动生成的有效地理课堂

2018-01-07 04:24王义彪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意图动画能力

王义彪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应该是每位教师考虑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避免低效、无效的教学。在此,笔者通过《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展示,谈谈如何在地理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一、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課前播放动画,让学生轻松进入地理课堂。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一:感觉四季。

1.你感觉中的夏天和冬天。

2.通过观察,你觉得一年中太阳升起的高度都一样吗?哪个季节高,哪个季节低?

3.通过观察,你觉得一年中每天的白天时间都一样长吗?哪个季节白天时间比较长,哪个季节白天时间比较短?

设问引入新课: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导思考,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本人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内容。在这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充分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活动二:感知四季。

1.地球公转是绕什么转动的?

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是什么?

3.地球公转是正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地轴的指向发生变化了吗?

设计意图:利用地球公转的动画演示,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理解。

学生活动三:感悟四季。

1.观察动画演示,你能发现太阳直射点在哪两条纬线之间来回移动吗?

2.以北半球为例,观察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并将观察结果绘制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地球在公转的时候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

3.结合生活体验,感受早上和中午什么时候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时候温度高一些?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一年之中呢?

4.讨论:在不同时间,同一纬度上,地面接收到的热量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体现了新课程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地理。

二、教学总结

第一,活——把地球公转过程通过动画展示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第二,主与辅——有效学习,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者,指引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个环境,让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表达,学会表达。

第三,懂——作为一名合格的地理老师,应该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短板。比如,在本节课上应该知道同学们在空间思维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投影、多画图,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体现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练——加强拓展,讲练结合。比如,课内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后,可以适时地加以拓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知识讲解的最后,应用了一个拓展模式图,既起到了拓展知识的作用,又加强了练习,检验了学生掌握的程度,真正体现有效性。

总之,本人所理解的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反复思考如何让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意图动画能力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是动画迷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