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07 04:02林丽敏王小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流通农产品问题

林丽敏 王小平

摘要 农业是潮汕地区传统重要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农业产业的物流水平发展滞后,严重阻碍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延缓了农村小康建设的步伐。该文阐述了潮汕地区农村产业生产流通现状,分析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会计核算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潮汕地区农业产业可持续性高速发展。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问题;对策;潮汕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293-02

农产品与一般产品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其形态较原始,很多农产品仅是进行了基础加工,如一些蔬菜、瓜果、粮食等初级产品;其次,部分农产品的保质期较短,很容易腐败变质,农产品存在地域性差别,受交通、季节等方面限制,很多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只能在当地销售。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成本过高问题,并运用会计核算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1 潮汕地区农产品生产流通现状

1.1 潮汕地区地理环境

潮汕地区地处粤东沿海、韩江下游,属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冲积土壤。潮汕农村地区地势崎岖不平,道路狭长。该地区低纬度,面向热带海洋,常年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属于季节变化较大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优越的地理气势非常有助于农产品的光合作用。

1.2 主要农产品特性

潮汕地区以种植农产品为主业,历史悠久,以产量多、质量好、品种多而闻名,当地盛产香蕉、荔枝、番薯、琵琶、柿子、百香果、春菜、娃娃菜、大白菜等蔬菜瓜果,赤内、鸭背地属潮州市潮安县的归湖镇,是有名的水果之乡。潮汕地区3个市面积10 918.5 km2,其中香蕉產业种植面积2万hm2,有14座大小渔港,水产品丰富。而这些农产品大多不易储藏,成熟期短,容易挤压碰伤、腐烂变质,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与价格。

1.3 流通运输方式

现阶段的农产品运输模式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生产农产品的农民在本地自产自销,或者通过三轮车、拖拉机、摩托车及农用车运输至临近村镇销售,这种运输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单次运输数量有限。②通过寻找代购商,形成本地原始农产品的批发模式,在销地批发商通过个体商铺或原始市场直接销售。以上销售方式都只适合近地销售,不适合远地销售[1-3]。

2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道路设施落后

潮汕农村地区自改革开发以来,发展速度缓慢,究其原因在于农村道路多为泥泞小路,路面宽度不足,多数为单向车道的宽度,崎岖不平,坑坑洼洼,造成先进便捷的运输工具基本进不了村的尴尬局面,并且大大缩短了运输工具的使用寿命,导致较高的运输成本,从而难以解决走进和走出农村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2.2 农产品物流成本高

我国农产品需求量大,但经营模式多为自主经营,生产规模小且产地分散,导致农产品物流范围广、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另外,由于我国占地面积大,地形地势各异,气候条件不同,农产品差别较大,但是由于消费者消费并无地域限制,无形中增加了流通成本。如今,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鲜度、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质量,需要使用一些冷链技术,这在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4]。

2.3 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第一,目前我国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尚未形成,物流成本内容分散,经营者看不到物流成本的消耗之大。第二,物流成本的核算信息难以收集,且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导致许多物流费用模糊,每层作业之间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网络信息共享的氛围[5-6]。

2.4 基础设施及信息的滞后性

潮汕农村地区物流政策供给不足,物流作业难以规范,物流交易成本高。加之没有当地政策的支持,物流行业难以在当地发展壮大。此外,由于没有针对性强的公共信息平台,不利于农村农产品物流信息处理和发挥作用,从而错过最好的销售时机,导致大批量农产品出现季节性滞销状况。

2.5 农产品冷链物流难度高

冷链物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4个步骤。冷冻加工使用不合格原材料,贮藏环节中装卸时间过长,冷冻运输与配送使用保温车替代制冷车,冷冻销售冷柜温度设置太高,任意环节的断裂都会对农产品造成损伤,缩短产品保险寿命。一系列高强度要求使现存一条龙综合物流冷链企业寥寥无几。

3 农产品流通对策

3.1 强化交通运输,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农村发展不仅要实现在互联网上走出去,更要切实地实现产品走出去,交通道路不通畅、质量差增加了运输时间,严重阻碍了企业家进村与农产品出村的步伐。地方政府应结合实际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或者通过家乡富商集资修路,为农民农产品运输筑成“绿色通道”。

3.2 提高包装水平,减少产品损耗

农产品包装是采用一定的容器或材料对产品加以保护和装饰,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条件。农产品包装应按照目标顾客需求、包装原则、包装技术要求进行,以保护农产品,减少损耗,便于运输,节省劳力,提高仓容,保持农产品卫生,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购,美化商品,扩大销售,提高农产品市场营销效率[7]。

3.3 形成规范化物流管理

多鼓励潮汕年轻人回家乡创业,特别是对出国留学的华侨以及致力于为家乡农产品发展谋出路的中小型企业家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和交通运输通行费优惠等政策。运用物联网平台实现规范化管理,成立农民信得过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公司,鼓励家乡本地人开办承包,大大减少当下当地农民对物流公司的排斥感。物联网是一种利用物物连接的互联网网络,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在客户端进行农产品信息交换,获得数据源,制定合理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

另一方面,通过红外感应器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协议规定,将相关物品与互联网连接并进行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和跟踪功能,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而且可以降低农民对物流企业家的不信任度[8],减少农产品因外在客观因素干扰的滞销成本,增加物流成本的透明度,同时物流企业家进一步不断创新改进物流经营模式以降低物流成本,提供物流服务,并形成稳定的物流模式。

3.4 提高冷链资源配置

加强“互联网+物流”的宏观政策和政府的支持。在农村引进冷链技术,致力于优化冷链资源配置,规范冷链物流市场,提高整个冷链物流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保证每笔订单从发运到货物签收全程可追溯,降低中间环节差错率,实现农产品流通的总成本有效降低。加强冷链物流人才体系培养及人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冷链物流质量控制及管理技能。加强冷链技术研发,实现新技术运用。在生产加工方面,使用先进的产地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在冷藏技术装备方面,积极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

4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 余欣荣.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N].新农村商报,2018-05-02(A16).

[3] 李鹏.农村物流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12):49-50.

[4] 胡丽丽.基于农村电商的农业众筹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7(11):53-54.

[5] 张冰.浅析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J].科技经济市场,2015(8):32.

[6] 王运超,王慧超.浅析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网络财富,2010(16):90-91.

[7] 杨希玲.我国农产品物流问题浅析[J].市场研究,2012(3):18-21.

[8] 张季秋.浅析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0):81-82.

猜你喜欢
流通农产品问题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农产品争奇斗艳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