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结构蜕变

2018-01-08 11:07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4期
关键词:比重服务业经济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00)

中国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结构蜕变

王彤彤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00000)

目前中国工业已经过剩,工业品价格下降就是证据。在经济过剩的条件下,继续扩张工业经济只能导致新的过剩,甚至出现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目前都无一例外地转向了服务经济,中国由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蜕变也是必然的。只有中国也向服务经济转变,经济才可以起飞,不至于进入瓶颈。本文从中国经济的现状及问题出发,研究了中国经济从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蜕变的原因,并从结构增长分析这种蜕变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对策。

中国;传统经济;服务经济;结构蜕变

传统经济是指以农业、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经济。服务经济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服务部门在工业化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长;另一个也可以是产品提供中服务的相对重要性,被称为产品的服务化。服务经济是以人力资本基本生产要素形成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在服务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基本要素,土地和机器的重要性都大大下降了,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服务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和教育水平,美国是人口数量较大、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自然成为服务经济时代的大国,其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所占比重超过60%,服务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4,服务消费占所有消费额的1/2左右。在此背景下,国内主要中心城市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力图抢占新一轮城际竞争的“制高点”。

这也预示着,中国要从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蜕变。

一、近几年中国正在从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蜕变

服务业产值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中国服务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服务经济产值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图1是关于中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纵向上看,中国的服务经济增加值的占比从2015年开始超过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和,达到了50.5%。横向上看,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这也是继2012年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0.5个百分点后,连续四年居于GDP贡献的第一位。中国农业增加值从9.5%下降到9%,工业增加值从46.1%下降到40.5%。可见,无论从纵向还是从横向看,服务业产值在各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都呈快速攀升状态。 我国经济开始从“工业”时代逐渐向“服务业”时代蜕变。

图1 201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压舱石。“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由于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等产业特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社会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2011-2015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长5.1%,比全部就业人员年均增长高出4.8%个百分点,而农业就业人数不断下降,工业就业人数从2014年开始下降。2015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为42.4%,较2011年扩大了6.7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占比13.2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高技术服务业和民生类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表现更为突出。佩蒂—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服务业就业比重逐年增长,中国的经济已经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进行蜕变。

服务贸易飞速发展。服务贸易是国家间发生的以服务为内容的交易活动,提供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取得报酬,长期以来,服务贸易一直作为货物贸易辅助行业出现,这种状况现在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①。中国从2007年至2015年,服务进出口总而不断增长。从2007年的2500亿美元到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7130亿美元,增长了185.2%。与2014年比,增长14.6%,增速比2014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2881.9亿美元,增长9.2%;服务进口4248.1亿美元,增长18.6%;服务贸易逆差缩减至1366.2亿美元。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的比重达15.3%,比2014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占总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之和)的比重为11.2%,服务进口占总进口(货物和服务进口之和)的比重为20.2%,均比2014年有所提升。总而言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物质生产的比例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提高而不断下降,与服务经济相适应的世界贸易也随之改变,服务贸易随着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得到增强。从中国不断增长的服务贸易数额来看,中国已经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进行过渡。

二、 中国从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蜕变是必然选择

服务经济有其必然的逻辑: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收入增加,人们用于食品的消费比重下降。推论,随着收入进一步,人们用于物质消费比重下降。而由于国民收入是必须全部支出的,不用于食品和物质产品,必然用于服务产业,这是服务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因此,中国要效率、和谐、持续发展就必然转向服务经济,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没有选择。

服务经济有其必然原因:首先,工业品的消费总是有限的,当人们已经拥有宽敞的住房,喜爱的汽车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之后,工业品消费的动力就减弱了。其次,资源是有限的,中国在工业生产中已经消耗了巨大的资源和能量。2015年,世界煤炭产量约80亿吨,全国产量达37.5亿吨,虽然同比减少3.3%,但仍占世界的47%;我国煤炭消费量为39.65亿吨,同比下降3.7%,但仍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一半。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达到64%,远高于30%的世界煤炭平均水平。按这样的消耗速度,中国的资源不能支撑中国长期的工业发展,若不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变,中国的经济就会出现危机。服务经济不但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创造比传统农业和工业更高的收益。服务经济中,物质资本的地位和作用大大下降,服务质量的好坏在于人的素质而不是机器,经济的增长更不会消耗过多的资源,服务经济比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更加稳定。

服务经济有其必然条件:中国具有巨大的人力资本,为发展服务经济提供了相当优越的条件。服务经济是以人力资本为基本生产要素的社会经济形态。它建立在以农业和工业为基础的物质生产体系基础之上,因而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中国目前拥有接近14亿人口,我们发展服务经济完全有条件,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长,中国的服务经济会很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从低效率、破坏资源、产能过剩的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是必然选择,因为服务经济时代,不会破坏环境,也不会过多消耗资源,并且恩格尔定律也证明,这种发展方式是正确的。

三、转变经济发展思维迎接服务经济

在中国由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蜕变的过程中,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传统的工业农业经济固定思维中跳出来。工业经济已经发展到瓶颈,资源也不能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思路。为迎接服务经济做好准备。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服务经济建立在较为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是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一系列制度和规则基础上的,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越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越大 ,经济运行的效率才能不断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用市场化程度作为反映一国或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的指标,以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作为衡量一国或地区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来考察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程度与服务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服务经济还要用更加有效、公正的法治环境。服务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的,由此带来经济运行中市场主体之间更为复杂的合作联系和更为多样的交易关系,再加上服务活动本身具有的高度信息不对称、事后评价等特征, 决定了服务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严谨、高效的交易制度安排,更加规范、严格的商业规则和服务标准 ,以及更加有效、公正的法治环境。

服务经济发展虽然也需要现代交通通信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物美价廉的物质产品和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等物质要素, 但更多地是依靠信息、知识、技能、品牌、管理、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更多依靠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此,服务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高级要素的配置方式和效率,需要促进创新、创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服务经济发展需要针对高级生产要素的配置进行制度设计和创新,依靠要素市场的发展、制度创新和逐步完善,促进服务经济的加速形成和发展。

服务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通过逐步减少政府对服务经济的直接干预 ,逐步从重要服务领域退出,不断完善市场制度和经营环境,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适度监管,实现向 “大市场、小政府”的转变,为服务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服务经济所需制度环境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与服务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服务经济发展面临瓶颈约束,往往需要从关键性、局部性的制度障碍进行突破,借助生产力的倒逼机制,使生产关系发生相应调整。在一系列制度变革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更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整体制度环境。

[1]季铸《世界经济学》人民出版社

[2]季铸《经济增长核心因子、结构与政策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3]《走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迷途》对话北京工商大学季铸教授

[4]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季铸.中国结构性增长的经济选择,《财贸经济》2003年第5期

[6]杨圣明《加快迈向服务经济时代的步伐》Finance &Trade Economics, No.11, 2008

[7]肖尧.服务经济_结构增长是解决目前中国经济难题的两把钥匙《经济日报》2005年第6期

【注解】

①《世界经济学》季铸

王彤彤(1992.03-),女,汉,山东省聊城市,硕士研究生。北京工商大学,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壁垒。

猜你喜欢
比重服务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