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2018-01-08 21:55姚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姚珺

摘 要:应用型本科新闻传播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应该从新闻传播行业的实践入手,从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来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过程,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数字技术与人文社科并重,并且加强高校与媒体的合作培养环节,同时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评价模式。

关键词:新闻传播 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

由于行业转型所带来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高校对该专业从单纯强调新闻传播学理论转向理论与实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人文思想与数字技术的关系,同时要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评价模式。新闻传播类教育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新闻行业资源来培养学生对待学科的热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一、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对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在看重数字技术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学好新闻传播理论的同时更要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1.数字技术与人文社科并重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在知识结构和数字技术等方面和传统的新闻学专业教育相比较有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新媒体发展的态势使得媒体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渗透更为深入,这就要求新闻传播人才要有用户意识和产品意识,要有创新意识和个性意识,要有网页设计和大数据统计的能力,尤其表现在对新媒体相关课程的开设上,但就新闻传播类专业培养的本质而言,人文社科的素养、扎实的写作能力以及批判精神的培养是必须坚守的。

国内外一些高校也对新闻传播类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新媒体方向课程,如哥伦毕业大学就开设了包括网页制作、网络报道、网络写作、互动式新闻报道、视频采集等有关新媒体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开设了数字传播技术应用、网络信息整合、音频视频内容制作等课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开设了网络传播基础、媒介融合、新媒体研究等课程。同时成立了新媒体或全媒体实验室,以加强新媒体实践环节的训练。这些改革都有利于弥补新闻传播人才在知识结构、数字技术使用方面的不足,使学生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要求。

强调新闻传播类人才的人文社科素养,在于不能盲目地将其塑造成“只懂技术的工匠”,不能单纯地追求学生毕业后“上手快”,而要关注学生在媒体工作中是否能够“后劲足”,这就要强调学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要有思考及分析社会问题的思辨精神。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对新闻学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社会问题意识的培养,特意开设了当代中国社会热点及社会问题研究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并积极思考某些社会现象产生的文化根源及社会影响,理解这些热点问题所蕴藏的深刻矛盾和冲突,以及如何在新闻工作中对受众加以正确的引导。

2.高校与媒体合作培养人才

目前高校中新闻传播类教师大多理论扎实,对国内外学科理论前沿了解非常深入,但是在专业实践的动手能力方面却较为薄弱,这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高校与媒体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来加以改善。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强化高校与媒体的合作培养,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改革都应该与地方媒体实践活动相结合。近几年,为推动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由中宣部下达的高校与地方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交流的“千人计划”项目工作不断推进。地方主流媒体资深编辑记者到高校兼职任教,为学生讲授新闻工作实践和主题宣传及舆论引导最新案例,组织业务讲座,介绍媒体大型活动的策划案例,丰富高校新闻院系课堂内容。同时组织高校新闻院系骨干教师到媒体挂职锻炼,参与媒体业务工作,为媒体从业人员介绍国内外媒体发展动态和新闻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参加媒体大型业务活动和新闻报道的策划、组织及采访,提升教师新闻教学工作经验。

二、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评价模式

1.小组教学考核方式,以作品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考核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包含多方面,不仅表现为运用学科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表现为以项目实训的方式来检验实践的成果。在组织一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践小组,以某类作品作为该课程的结课实践成果,引导学生自觉将课程的理论部分应用到作品实践过程中,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明确各自的学习任务和责任分工。这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网站编辑、公众号设计、广告制作、摄影摄像、音频视频制作、播音主持等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活动可依托校园媒体开展,例如新生报道或毕业前后的学校活动中,可要求学生围绕当时校园学习、工作主题,分小组完成新闻的文字及音像采访、写作、评论、校报编辑、校园网站新闻编辑、学校各部门公众号内容推送、校园广告海报设计制作、校园广播台及各类文艺演出的播音主持等。能够将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广告媒体以及多媒体等融合起来,完成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媒体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要求。至于人文素质类的课程,可以要求学生完成经典书目阅读之后,分小组提交读书报告开展读书会活动。

2.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在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很难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只有当学生有意识在教师帮助下不断反思自身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并能将不同思维成果进行协调吸收之后,教学行为才能被视为是有效的。这种对不同思维成果的协调反思行为能够促进学生对自我学习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而批判性反思是作为新闻传播类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某门课程的反馈,但学生的自我评价才是专业自信的根源。只有学生建立了专业自信,才能不断进行自我超越,才能在专业学习中一直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和对社会的關切。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