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二)题解与佳作展评

2018-01-08 08:57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人者严于律己有心人

真题再现

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张栻)

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②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释义:品行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解析

这道材料作文题,相对于河南省今年的首道作文题《最懂我的那个人》这道命题作文来说,更注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选择议论文体来表达主题,可能更为适宜。这道作文题,想写出水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审题时,一定要多读两遍,将题目中提供的两句古人的引言理解透彻,因此,要特别注意对两句引言分别给出的“释义”的理解,而且,要把两句名言联系起来思考。然后,归纳出一个写作主题再开始答题。其实,理解了两句引言的含义之后,选择几个议论角度也不是很难的事情。比如,“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用人之长,补己之短”“说说‘瑕不掩瑜”“也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都能引出和表达主题有直接关联的话题。如果擅长写记叙文,用一两个生动的故事来演绎这道材料作文的主题也是不错的。

从这道作文题的命题导向看,出题人依旧是在引导考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旨在让大家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比如,考生假若是一个社会生活的有心人,在写作时联系到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所需要的是肯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这些新人应该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襟,尤其要以“工于論人者,察己常疏”为警戒,做到“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由此观点出发,你文章的立意就会富有时代意义,你的议论也好,叙述也好,一定会由此引发出生动鲜活的素材。

综上所述,只有摒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陈旧的学习观,多放眼于校园之外的社会生活,做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少年,你才会站位高远,你的文章才会更具时代气息,透出一股“大气”,从而摆脱无病呻吟的窘境。

猜你喜欢
人者严于律己有心人
夏夜吟
揭佳怡: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陈靖璇 做传统文化的有心人
做英语学习中的有心人
名言积累
五步成仙
疗贫之铭
提高新闻敏感性要做“四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