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将雪重新推回天空却可以记录一场雪的降临
——人文团队

2018-01-09 09:12卢山
大众电视(蓝天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村落纪录片时代

文/卢山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的这句话在这几年里成为了一些文青的座右铭。在这里我们不谈诗,说的是纪录片;我想诗歌不就是一种文字的纪录片,而纪录片又何尝不是一种影像的诗歌呢?在一个泛文化的概念下,诗歌和纪录片都是文化、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种有力量的又具备美感的特殊载体。每个灵魂的深处,都藏着一道明亮的闪电,一串强劲的音符,一个美与力的图腾,我们无法将雪重新推回天空,但是可以用影像和文字来记录一场雪的降临。我想,这就是纪录片或者文字的意义所在吧。

在一个闹哄哄的时代,纪录片会给我们递过来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带给人“立刻安静下来”的力量。当下转型时期的社会各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和生态,我们的卑微和滚烫,时代的辽阔与壮丽,都应该在影像里得以永恒。

那么,一部几十分钟的纪录片如何将整个时代的辽阔和幽微,完美地填塞进每一帧画面中呢?

“城市不是一罐泥土,城市是流淌的河。不论何时你在描写一座城市,都只是你脚站在河流里的那一瞬间……”“城市是流淌的河”,在这条河干涸消失之前,而我们不过是河流里的短暂过客,除了湍急的流水和裸露的岩石,似乎没有谁是永恒的主人。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期间,登陆中国蓝荧屏的第二季《一本书一座城》就是这样一部讲述人与城市关系的纪录片。

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每一座城市的最初模样,纪录片完成一次新时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之旅,以书为媒,试图探求人与城市共存的哲学意义。“以主观纪实角度,交织共鸣书与城这两种文化意象,印刻出人性与时代的烙印。影片视野广阔,富有美感与影像想象力”,2017年12月,《一本书一座城》被评为丝绸之路国际纪录片学术盛典十佳作品。

被时代改变的,还有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是中国之肺,是中国人之根。相比大部分一夜之间从图纸上迅速拔起的都市,在庞大的国土版图上,那些集群或散落的乡村似乎更能代表我们的命运。《中国村落》是一部聚焦中国各地传统村落命运的纪录片。

今天,我们有幸搭上一列时代的高速列车一路狂奔,抵达一座座万水千山;然而,当我们坐在高楼大厦的办公室里,端着星巴克的咖啡开始回首的时候,才忽然发现守候在远方的村庄已经连同我们穿开裆裤时的理想,被城市化的推土车彻底摧毁,不能说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中国村落》就是要给一代人保存一份珍贵的乡情记忆,而不是等到更多的村落和村落故事终将会变成档案室里冷冰冰的一串数字。导演组除了展示乡村的小桥流水之美,更会突出中国乡村的民风民俗故事;帮助观众了解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精神生活,依然离开温情不远,乡土味犹在。

城市和乡村发生的位移与变迁,是时代发展的衍生品之一,同样被侵蚀的还有传统文化和当下的价值观。今天,告别了以“印”授信的旧时代,多元化的思想让人们的理想和初心迷失方向——中国人,什么时候丢了自己的“印”呢?《西泠印社》通过打捞百年名社的文化内涵,展示中国传统工匠精神,试图从一枚印章里找回我们失去的身份尊严。

这是一个关于金石的社团,一百多年前几个才华横溢的“富二代”选择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玩石头”,畅叙幽情,以文会友,竟然“玩”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文化IP。除了从宏观解读西泠名士精神风骨,节目组还将溯本追源,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展示西泠印社的花鸟虫鱼和碑文草木,从微观来建构完整的文化系统,并借助关于金石文化的话剧、电影、短视频栏目等,打造杭州“西泠不冷”的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失去的不仅有乡愁和印章,还有顶天立地为国为民的英雄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我们还需要英雄吗?价值观多元的当下,人们依然需要英雄和偶像的力量。浙江沿海“吃糟羹”的风俗和“海马”等物品犹在,义乌兵组成的戚家军给历史留下了丰厚的军事和文化遗产,《戚继光》从历史细节入手,从当代人关注的视角出发,解构传统意义上的脸谱化英雄形象,还原历史真实的英雄形象。

互联网年代,有的人在手机上唾沫飞扬地“爱国”,有的人爬上了英雄烈士的铜像上“合影”;“杜甫很忙”等文化事件刷新了我们对于无知和空虚的想象力。《戚继光》站在历史深处弹铗高歌,将带来大海的辽阔和热血的力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同于这几部反思时代问题、建构文化体系的纪录片,《爱上中国》是一部从个体的角度解读国家变革的作品。以法国摄影师阎雷30多年拍摄中国社会变迁的亲身经历为线索,通过西方人独特的镜头语言,真实再现一个外国人眼里中国的社会巨变的真实故事;导演组巧妙地找到叙述宏大主题的切入口,使影片显示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该片十九大期间在浙江卫视中国蓝的黄金时间播出,为时代打call,激发观众民族自信。让中国影响世界,让世界爱上中国,这是《爱上中国》里阎雷的感慨,更是每一个平凡中国人内心的真实心声。

《一本书一座城》和《中国村落》分别从城市和乡村的角度来思考人与住所之间的关系,思考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所”;《西泠印社》和《戚继光》则是在物质的丛林里反思价值观重建的可能性;《爱上中国》则直面时代主题,展示家国巨变。列车呼啸,星河灿烂,纪录片之光照耀在那时代的落雪之上……

猜你喜欢
村落纪录片时代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